陕西省职工艺术节征文获奖作品展:职工食堂那点事儿

陕西省职工艺术节征文获奖作品展:职工食堂那点事儿

2018-01-04 10:14:34    2773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QQ图片20180104101819.jpg

             (胡文革)

屈指一算,中国能建西北电建四公司成立65年,历史长河中,一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老辈的电建人说:民以食为天,职工的饭盒里装着公司发展变迁的历史。多数年轻的电建人未必信,要说服人,还是从公司成立说起。

    

(一)惊动政府的吃饭问题

1952年,纺织工业部华东纺织管理局工程公司(西北电建四公司的前身),在西安纺织城的建设时,遇到了难题:职工大多来自南方,吃不惯面食,有的人光拉稀,有的人老喊饿。

    上世纪50年代流传着一个笑话:一南方人到北方当兵,三年后回家探亲,说自己三年没有吃过米饭。乡党问他在北方吃的是什么?他回答:吃面。这是当时交通不便,物资交流不畅造成的。

领导意识到,对生活习惯考虑不周,必须尽快解决,才能安定人心,稳定队伍。公司及时向西北纺管局和中共西安市委作了汇报。上级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向有关部门下达指令: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优先解决好南方职工的大米供应问题。一周后,公司职工吃上了大米饭,这大米是铁路部门专门用专列从无锡运来的,个别因生活不习惯、准备回南方的职工打消了念头,安下心干起工作来。

 

(二)鱼能吃吗?

六十多年前,纺织城中心郭家滩一带,当时这里的民居还住的是窑洞。从上海来的年轻人出于好奇,也不管窑洞里有人没人,总喜欢掀开门帘看个究竟。

    村里的鸡在树上栖息,这在上海人看来也怪稀罕的。有些人抓了鸡想改善生活,被老乡逮到,告到公司。老乡说:养鸡是为了拿鸡蛋换钱买油、盐、酱、醋,这帮小青年是要断了自己的生计。

    领导明白,一支作风自由散漫的队伍,是不可能成为能打硬仗的生力军。经过冬训和日常教育,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郭家滩的老乡们也明白:纺建工人给他们带来了商机,开始把自家养的鸡卖给南方人。当年的西北人鲜有吃鱼的,看到上海人吃鱼,当地人便将灞河、产河中的鱼打捞上岸卖给工人。

    每逢星期天,职工要去逛西安城,除了名胜古迹,最吸引他们的是城墙里卖正宗上海菜的饭馆,锦江和老正兴当然是他们的首选。在这里,不但菜价比上海便宜,还可以一起回味在上海的美好时光。

    最终,上海人也接受了老童家羊肉泡、白云章的饺子,甚至63度的西凤酒。上海人渐渐融入西北人的生活,爱上这片热土。

    

(三)生意兴隆的工地餐馆

1960年建第一座电厂起,该公司先后参与了50多座电厂的建设,在青海、贵州、湖南、新疆等,甚至国外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四公司的人每到一处,就能使当地的餐馆“火”起来。

    一、二期的秦岭电厂,四公司人在这里曾付出自己的心血。由于当时职工食堂供不应求,而工期又很紧张,这给快捷、味美、实惠的牛运通饺子馆、陈大炮饭馆等带来商机。当时,在饭馆排队吃饭是很常见的事情,现在再去牛运通饺子馆,因当地人数量有限,即使味道再好,也很难再现当年高朋满座的情景了。

    你到哪,我就把生意做到哪,玫瑰(连锁)餐厅已经跟着四公司去过很多工地。在渭河二期、宝鸡二期、华能铜川电厂……都能见到这家重庆人开的专门面向电建人的正宗川菜馆。这家餐馆专门经营家常炒菜,赢得了职工的青睐。

    都说人熟生意不好做,在宝鸡电厂二期工程工地,张会年的牛羊肉泡馍馆,却开得红红火火。正宗的味道、适中的价格,赢得了电建人的认可。很多年后,大家提起这家泡馍店,还是津津乐道。

    

(四)一碗面条

陕西人爱吃面条,几乎痴迷到不可一日无面(条)的境地。在工地,职工生病领导慰问时,都少不了端上一碗酸汤面或鸡蛋面。

    六十多年来,电建人走南闯北,在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适应着当地的饮食习惯。不过,电建人的工地生活要艰苦许多,甚至吃面条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在上世纪60年代灞桥电厂的建设中,工地食堂条件有限,全公司职工一顿饭要分三批进行。

    在建设青海大通电厂时,电建工人发现,由于大气压不够,这里的水永远是八十多摄氏度就沸腾了,饭永远也没办法做熟,吃一顿不半生的饭,就成了青藏高原上电建人的梦。

    在陕北清水川电厂建设中,职工们对绿色蔬菜有一种偏爱,由于当地气候条件限制,鲜有绿色蔬菜。菜都是从30千米以外的县城拉回来的,一道普通炒青菜、凉拌菠菜,在黄土高坡上竟显得尤为珍稀。

2006年,铜川项目部刚成立时,职工们都住在电厂工地附近的村子里。整整住了一个多月,由于忙工作,没人买菜,职工吃了一个多月房东兼厨师做的凉拌黄豆芽、炒黄豆芽、煮黄豆芽,还有每天早上的黄豆芽夹馍。打那以后,谁见了黄豆芽都发怵,黄豆芽本是当地的一道名菜,却被大家列为不受欢迎的食物。但职工们都没有因为吃饭问题提出异议,一心扑在工作上。

 

(五)靠职工餐厅也能揽工程

在西北电建四公司因职工餐厅精细化管理承揽上亿工程的一段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想在外资企业云集西安经开区建厂,对西安市内口碑较好的施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西北电建四公司博思格项目部是其中之一。

考察前一天,中国电子还郑重其事的打电话与项目部沟通说能否在调研的时候提供方便,第二天,中国电子的领队让几个人佩戴安全装备进入厂区,他在办公区的沙发上一坐自顾自的单手玩起IPHONE,似乎工地上的一切都像在他触屏手机掌控之中。原来,早在前一天领队就微服私访了员工餐厅、卫生间等非施工区域,领队说对于施工他不是专家,进入作业工地的考察小组从安全到质量再到施工工艺等,都由专人负责进行摸底、评判。而这些工程之外的生活环境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所以考察公司的实力要从细节入手。

西北电建四公司博思格项目部施工现场是经得起检查的,几乎每周都要迎接来学习取经或检查工作的小组,施工现场各方面在西安高新区都是一流的。不仅如此,博思格项目部也将员工餐厅、卫生间、职工宿舍等一并纳入施工管理,每周对办公区、生活区进行一次评比,奖优罚劣。办公区、生活区也同样经得起任何的检查。该项目部负责人说:优质的生活环境,对保证员工健康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对外展示公司形象的一个窗口,算是免费形象广告。一个将员工起居这样的小事都纳入管理的项目部,所干工程乃至细节该是怎样的完美。

带着西北电建四公司职工食堂的好印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将西安经开区项目的橄榄枝抛给了西北电建四公司。也正是由于这个项目施工管理、建筑质量获得经开区管委会的好评,随后,德国宝马西安维修培训项目业主方也对西北电建四公司情有独钟,在西安经开区建设中,西北电建四公司树立起自己品牌形象。

(六)一带一路让我们领略国外的美食文化

改革开放初,西北电建四公司走出国门小试牛刀,在印度、科威特等国家建设电厂,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印度飞饼成为职工们津津乐道的美食。

近两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铺开,西北电建四公司成立了国际分公司,积极扩展海外业务,在柬埔寨、白俄罗斯、孟加拉、科威特等国开展电厂建设。

柬埔寨的优质大米最受职工青睐,白俄罗斯的俄式煎饼在职工中颇有人气。而在孟加拉电厂工地,最受欢迎的美食竟然是绿豆汤!

每年从三月开始,孟加拉就进入夏季,气温高达45度,防暑降温品当然是非常必要的,公司为职工发放可口可乐,好喝但不解渴,不如绿豆汤实在,而且绿豆汤可以思乡!在海外的人,当遇到中国传统节日时,思乡的浓情就自然而然的蔓延开来,项目部食堂根据节日也推出相应节日特供:汤圆、粽子、月饼、饺子等,四公司在国外打拼的都有这样的体会:中国人肚子里长的是一个中国胃!

(七)职工送行宴上的苛刻要求

    每到一个新的工地,电建人总能迅速适应那里的生活。在他们的食谱上,不断添加新的内容:凤翔的豆花泡馍、耀县的油糕、府谷的碗托、韩城的羊肉烩面、岐山的擀面皮、蒲城的羊肉小炒、略阳的河鱼、嘉峪关的牛肉拉面、新疆手抓饭、四川的火锅、湖南的臭干子、南京的糍粑、大连的海蛎子、广西的米粉、河北的驴肉火烧、沙县的小吃、云南的米线、东北的粘豆包、上海南翔小包……这些饭菜不是什么高档菜,有的一两元就能来一大碗,贵的也没有超过二十元。电建人苦中作乐,把自己的工地生活通过饮食尽量调剂得丰富多彩些。

在一名退休老工人的送行宴上,公司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老师傅开玩笑地说,自己干工程走过很多工地,真想把以前吃过的东西再吃一回。公司领导颇有感触地回答:那样的饭菜,岂止是两三个厨师能做出来的!

成立65年的西北电建四公司,企业的饮食文化也同样经历了65个春秋,随着中国日益强大,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深入,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的职工食谱也将越来越丰富,职工的生活水平势必——芝麻开花节节高。(此文获陕西省职工文化艺术节征文三等奖  西安  胡文革)

 作者简介:胡文革,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职工作家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电力行协摄影家协会理事,西安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贴近职工生活,以小小说见长,文学摄影作品多次获奖,曾获陕西首届职工网络文学小说类二等奖,良知在我心全国征文一等奖,国家电网最美工装征文三等奖,中国产业经济新闻奖副刊类三等奖,品质西安时代风采摄影展二等奖等三十多项荣誉。出版个人专辑《清水看葵》。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陕西省职工艺术节征文获奖作品展:快乐的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