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曰:“六月六,日头红;粮丰收,人无病,晒了衣服不生虫。”又有俗谚曰:“六月六,晒丝绸”。农历六月初六,古称天贶节,关中民间称“晒夏”节。著名作家老舍描写这天阳光时说:黄狗在檐下吐着红舌头,阳光太强了,我们朝外看时不得不眯着眼,但这泼辣的、直抒胸臆的阳光,正合主妇的心思,抓紧了这一年中难得的“正午阳光”——晒夏。于是,洗浴和晒物,成了农历六月初六的主打风俗,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又正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妇女在这一天多洗头沐发,据说这一天洗了发,可使头发不腻不垢。而且,这一天要洗浴的不仅有人,还有宠物。相传这一天,晒衣衣不蛀,晒书书不虫,家畜洗澡不生虱子,所以这天把猫、狗也赶到河里去洗澡,以防蛀夏;民间也称这日为猫狗生日。
关中农村的晒夏别有一番风景,每家都趁着大太阳选择一块公用的空地或在自家大院你牵一根绳,我搁一张榻,各家各户的衣物都排列于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就像开展览会一般,把自家的家底都展示了出来,不经意间引发了邻居之间的比评——家底厚实的,尽把皮货、毛料、丝绸之类衣物晾挂或摊放在显眼的地方;家底寒碜点儿的,把光鲜些的衣物铺展在显眼的地方,那些有辱身价的衣物摆放在角落里,或者干脆就不拿出来晒夏了。记得在四十多年前的乡村,晒夏这天,女人们吆喝着男人在自家院落里拴好晒衣绳后,她们就衣袖高挽,站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多了几分英雄气,少了几分儿女情,等到弯腰捡几块瓦砾垫实凳脚,然后弯腰曲背从屋里搬出盛放衣服的箱子,箱子里放着自已出嫁时娘家准备的赔嫁物和平时省吃俭用为家人置下的“高档”衣料。平日里熟视无睹,只有这时这些体面的衣料才获得了该有的机遇。女人们站在凳子上把那光彩夺目的被面、绣花枕套、缎子棉袄、的良衬衫、印花床单……一件件搭上晒衣绳,这五彩斑斓的衣料勾起了她们对出嫁时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满天飞舞的喜花礼炮和身前身后艳羡及新床、新被、新罗帐的美好回想……
看守衣物者多半是闲着无事的村妇,如果这一家晒的衣物特多,又有扎眼的皮货毛料,那么这一家的主妇必定会经常出现在晒夏的现场,表面上是看守自家的衣物,骨子里是察看别家的主妇对她家衣物羡慕的眼神,最好还能听到现场的点评。当然,别家主妇多半会送上两句廉价的恭维,诸如:“张二嫂,你们家的衣物真挺括啊。”“唉哟,皮货毛货真稀罕啊!”之类。够了,就这么两句恭维,足以让那一家大妈大嫂甜蜜上老半天。
在民间晒夏不单单是女人的事,读书人晾晒书籍、僧人晾晒经卷,农人晾晒籽种、老年人翻晒自已的寿衣寿帽,据说这天晒过的衣物、书籍不生虫,不怕潮湿腐烂霉变。所以在晒夏的现场,经常会有老人出现,那是因为晒夏之日也是“晒寿”之时。所谓的“晒寿”,就是老人们把自己的寿衣也一并拿出来晒上一晒。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寿衣都是预先就做好了的,不用忌讳,只要小辈们上了心,都会提前给自家上了年纪的长辈缝制好寿衣的。依照习俗,有了寿衣的老人其实反而添寿,活得充实、活得幸福。因是老早就缝制好了的,久贮箱底不定会受潮发霉呢,于是晒夏时也必得拿出来晒上一晒,老人们美其名为“晒寿”。年年都晒寿,越晒越长寿。左邻右舍的老人们免不得也要比评比评,比比谁的寿衣料子高档、颜色好看、做工考究,也就显示谁家的小辈孝顺、谁家的老人福气。明里不说,暗中比评着,光看平面的不够,还要抖开来审视,到末了,干脆就穿到了身上,像时装模特儿一般,在巷子里传得花花绿绿的走上一走。
这天中午,家家院落五颜六色犹如服装展览,孩子们在衣物间追逐嬉戏,他们一边玩耍一边唱“天上日头光光,百虫晒得惶惶;天上日头圆又圆,地上百虫晒死完;日头爷,红又红,晒得百虫咯蹦蹦。”有的地方还取灶灰覆裘毳,诸虫畏之。
所有晾晒的衣物都赶在太阳落山前撤出生活的场景,重新又装箱收藏,在乡民眼里夏天也许就这样过去了,但在他们心里仍然升腾着对来年晒夏的企盼。
不光是普通人这日晒夏,如果六月六恰逢晴天,就连长安城里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曝晒,皇史、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也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为什么要在农历六月六这天晒经呢?传说唐僧历尽八十一难终于从西天取来佛经,在回国途中经大海时佛经坠入海中,为水所湿。皇天感其艰辛,便在六月六这天赐以炎晴天气,将被水所湿佛经,全部晒干,于是这天被定为“天贶节”(意为天赐节)。
民间的轿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也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因为店伙计们忙碌一天,十分劳累,掌柜的照例给他们预备一顿丰盛的酒饭,谓之“犒劳”。
农历六月初六,也是关中农民很看重的一个节。按节气,此时已近大暑,入初伏。民谣唱:“知了叫,河水响,你看庄稼长不长。”这时节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充沛,秋庄稼长势正旺,春茬谷子、苞谷等作物已开始抽穗,于是就有了辈辈相传的习俗:“六月六,看谷秀(抽穗),揭开包子一包肉。”意思是六月六这天晌午,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肉块儿大包子,祈望秋收前风调雨顺,秋收时五谷丰登,也指农民在夏天观察庄稼的长势,以卜丰歉。
另外,六月六前后正值农闲时节,各种民俗活动渐次活跃。关中农村主要的民俗有三:一是尝新,即新女婿把新打下来的麦子送给岳父母尝新鲜,当天晌午,岳父母要盛情款待新女婿。二是请媳妇、请女婿,即已订亲的青年男女双方互请,宴请这天,媳妇(女婿)被视为上宾。三是送六月六,即新媳妇六月六要送给婆家礼物,一般选择六月初二或六月初四,礼物多为面食,如大锅盔馍和描红涂绿的面塑等。旧时有送婆婆一双鞋和蒲团(俗称蒲垫子、草坯子)的习俗,现已不多见。相传六月六这个节是管婆婆的。婆媳关系是家庭和睦的关键,所和以乡间自古即有民谣:“新媳妇不送六月六,烂掉婆婆脖后一块肉。”意即若果不送礼,婆媳关系肯定受影响。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