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周养俊:静静的一隅

主席周养俊:静静的一隅

2016-05-04 09:52:34    3057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认识陈忠实老师比较早,他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陈老师不但给我的散文集《絮语人生》写过序,还给我的《那年那月》题写过书名。
    近几年,陈老师除公务活动外,白天都呆在西安一所大学的家属院里进行写作。这所大学提供给他专门用于创作的地方,院子里的居民称其为“领导楼”,实际上是一座极普通甚至有点陈旧的建筑。陈老师的创作室很杂乱,好像很久都没有打扫了,桌子上、凳子上,甚至沙发上都堆满了书报杂志,一些随手堆放的书报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可能,可见他一直处于忙碌和辛劳的状态之中。
    今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去看望陈老师,他正在闹牙痛,嗓子沙哑着,腮帮子肿着,头发也乱糟糟的,布满皱纹的脸更显疲惫。问候的话说完之后,自然要提写作,陈老师一脸无奈地告诉我,说他现在除了场面上的应酬就是忙着给别人的书写序,而且接连不断,都是多年前欠的账,就这还得罪了不少人。陈老师说刚才还在生气,原来是有位年轻作者打电话要陈老师给他的书写序,因为太忙陈老师婉言谢绝了,结果这位作者第二天就发来一条信息表示不满,而且说了些不中听的话,这种不理解让陈老师感到委屈。
    临别时,陈老师拿出他新近出的《秦风》和《行走的笔记》送我,一边在书的扉页上签字一边说:“我也没啥送你,就送你几本书看。”
    今年四月中旬,我们去西乡县参加茶文化节,见到了鹏翔制茶公司的总经理段成鹏。这位年轻的私营企业老板非常喜欢文学,当知道我也喜欢写作,就拿出他们办的小报让我看,我一眼就看到陈忠实老师为这张企业小报的题字。大名家给小报纸题字,陈老师对文化、文人的关爱可谓无处不在。
    段先生托我给陈老师带两盒茶叶,恰巧陈老师给我题写书名的《那年那月》刚好出版,我也正想前去向陈老师表示感谢。“五一”后的一天,我给陈老师先打了电话,然后就直奔他的创作室,不巧他们单元门的电子锁坏了,陈老师从窗子里扔出钥匙来,这样我们才走进了他的屋门。
    看到我们送来的茶叶时,他连声说:“太高档了,太高档了,真是享用不起,太感谢了!”陈老师说他多年饮用的都是陕南青茶,属于陕南中档茶。说到茶叶,陈老师兴致很高,一直从茶马古道、巴蜀茶、汉茶说到午子仙毫,又从陕南著名作家王蓬说到他曾给著名茶学专家蔡如桂写的一篇文章,最后话题自然回到了文学创作上。问及他的近况,陈老师苦笑着摇了摇头,沟壑纵横的脸上依然布满着无奈:
    “每天把自己关在这里,就是给别人的书写序,常常得放下自己的创作,这几年写过多少序,连我自己都数不清了。”
    “听说,上海一家出版社多次要把你写的这些序整理成一套书,你为啥拒绝呀?”
    “出这样的书谁看?给咱出书让人家赔钱,肯定不行!”
    “那是出版社的事情,人家要出书就一定会有销路。”
    我的话音刚落,陈老师的眼睛一下就瞪圆了,声调也提高了许多:“不行!不行!我不能光顾自己,损人利己的事咱做不成!”
    最近,陈老师忙着给陕西省委一位原领导的作品集写序,他已经读完了作者的全部文章,今天就准备动笔作文,于是我们匆匆告别。突然,陈老师让我们等一下,然后迈着不太灵便的双腿,步履艰难地走进里屋,取出一本《吟诵关中》,郑重地在扉页上签名后,送给了与我同来的同事王建民,然后回过头对我说:“咱是熟人了,也就不送你了,这书我这里已经没有了,这本还是昨天在书店里买的。”
    下了楼,回头再望这幢不豪华也不高档的住宅,不知怎的,鼻子忽然酸酸的。一位著名作家、一位文学大家、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把自己关在这里,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饭,过着俭朴的日子,带着病痛,给许许多多的作家、文学爱好者写序,指导他们创作,用自己的烛光照亮文学道路,用自己一颗忠实之心诠释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除了好的作品,更要有好的人品。听朋友说起过几件事,让我对陈忠实老师的人品更多了几分敬佩。
    一次,他在看望身患绝症的少女作家珍珍时三次落泪,临别时还从自己并不鼓胀的钱包里拿出1000元钱给珍珍买药治病;陕西省首届残疾人诗歌散文大赛,他从繁忙的工作和事务中抽身写下热情洋溢的《令人惊喜的阅读》;在“领导楼”里,他为许多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写序,不吝鼓励,爱才之心溢于言表……陈老师没有架子,像他这样不计报酬名利,一心只做实事的人,在这个社会里实在是不多见。
    离开了陈忠实老师的创作室,我忽然觉得那个地方很静,静得让人感到寂寞和孤独,让人充满由衷的敬意。

           原载2010年7月9日《工人日报》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副主席张翟西滨:一面一纸总关情——追思陈忠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