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成熟的秋天。我望着这样的街道、房屋、树木以及远处的秋色山水,甚至这熟悉的人流、熟悉的声音,越来越觉得其亲切,而案头乡贤王定一那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极具小说韵味的自传体纪实大作《坎途·大道》更引起我无边的遐想与沉思。
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说过:这个世界没有窗户。可我仍要凸现这样一个坦然的表达,世界的窗户其实都设置在人的内省里。
在翻开《坎途·大道》这本近30万字的作品之前,我仍然固执地把自己的心静了下来, 也把像海龟身上背负的文明壳子驮好,然后跟随书中的主人公一道来省察这个社会人性文明的功与过,这就诞生了我的无限热情的人文解析。不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无论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乡野,永远没有单向街,尽管四通八达的路标一个个指示着人们无数进退的可能,但在时间的奔流不息中,我们又怎能不承认观念的磨盘和激情的澎湃常常措不及防地嬗变着人的生存的经纬网,这才是透过窗户看世态的人间指南。
《坎途·大道》的封面是一位背起行囊出发的旅行者,远山在前,路在脚下,逶迤伸向远方,山那边,也许有更美的风光在等着他,但穿越遍布艰难险阻的大山是其必由之路……透过《坎途·大道》这本书,这扇窗,我咀嚼着王定一,也品味着变幻莫测的生活,反思着文化,一幅幅的风情画映入眼帘,一连串的脚步声响在耳畔。
之一,传统的寻根
作为农民的王定一,1955年出生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骏马村,上世纪70年代初中学毕业后返乡务农,曾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大队赤脚医生、赤脚兽医,既是能人,又是红人,公鸡头上一疙瘩肉——大小还是个冠(官)儿;作为企业家的王定一,在“投机倒把”及勤劳致富攒下“第一桶金”后,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投身商海,与合作伙伴创办游乐事业、钢铁冶练铸造和化工企业,厂长、经理、董事长头衔一串,日进斗金腰缠万贯;作为基层政治人物的王定一,新世纪以来曾任村委会主任,区政协委员,多项议案得到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为地方经济发展、平安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先后得到不少荣誉称号。而今天,作为作家的王定一,他又以长篇巨著《坎途·大道》发轫写作的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仅仅是他解读人生的思维方式变了,如果说以前的王定一,是粗犷的、豪迈的,甚至是有关农民意识的狡黠、小聪明、自以为是、急功近利的,那么现在的王定一就是沉静的、柔顺的和深刻的,其永恒乡贤急公好义的个人主义角色没有变,而这,就是社会的良心。认识了王定一,从他身上坚挺的倔强和执着,“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处事风格,总使我一次次不知不觉地在思想的莽塬上把他不断抗争命运的变数流放,就像他写作一样,界定了他在艰难中苦难的超越,这是作为作家的王定一的自我驱动。
事实上,不论是作为行为艺术家的王定一,还是作为现实凡人的王定一,他都走得也很不易。作为“先富起来的部分人”在为发家致富饱受打压,改革开放后发展游乐的起初,求爷爷告奶奶低三下四地求人,甚至冒着风险“图人所好金钱开道”像土地下的豆芽,为了破土而出不惜卑躬屈膝;自己日子好过了,还要带动着亲朋好友共同走致富之路,不断改写命运的乐章;为办企业,他和方方面面的人物过招,未必喜在心头,仍要笑脸上,仅银行贷款一关就让他备受煎熬,尽管他很客气,在作品中没有提及其细节,但作为创办企业的一个见证者、一位银行的主管过信贷工作的职员,我深有感触;更不要说为帮助朋友反而得罪了朋友,遭受亲朋好友的算计而钱财蒙受巨大损失的种种事情不断发生在他身上,以及为了群众的利益,不得不做出让利令智昏的亲戚朋友咬牙切齿痛恨不已的抉择。只是不管走在哪一条路上,他都要承受两种截然不同的负荷:灵与肉的反思。往前走,他总想着热心的承载与包容,耗尽了许多的血和泪,而往后退,他又总想竭力追问与解读,大都抽空了他心灵深处的原音叙述。正是这些莫衷一是的事情挤压得王定一无所适从,但生命的激情又使他在旁观中诱发了感悟的力量,那就是暗藏玄机的教化与训导,真可谓文化的大德孵化。的确,没有人天生就胸怀宽广,百分之百的宽旷胸襟,都是被委屈和爱心撑大的!王定一虽不能说很高尚,他有怨有悔,但大家请想一想,现实中还有比他更高尚更实在的的农民企业家和村干部吗?至少在整个灞桥区难得一见。
之二,文明的赎罪
有点疏离的凡人王定一,在莫名的忧伤和喜悦中体验着一切,并把这种忧伤与喜悦叫喊给作家王定一,于是,《坎途·大道》这部带有小说色彩的自传体纪实作品诞生了,作品以写实的笔法描述了一个先富起来的农家子弟——农民企业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投身商海、闯荡江湖、创办企业、求生存、图发展、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人生坎坷经,表现了主人翁积极进取、不断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乐观人生态度,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底层农民群众对小康生活的渴望和不懈地追求的内心世界和现实作为,提供了社会转型伦理、道德谱系及价值观念重建的可能,演绎出男主人翁及其周围的群体发生的一幕幕既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人生的活报剧,在诙谐幽默中不乏睿智的思索,粗犷说实话中又见婉约阴柔,生活气息浓厚。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都是无向度的疏离。
首先是叙述方式。小说是叙述的艺术,而《坎途·大道》的叙述魅力恰恰在于客观性和群众性。作品中记写的时间流转、即兴插入、甚至流行段子的执着表达,其实都是一堆堆生活素材的展示与绵延,也都是主人公人生经历的隐秘故事冰山一角的挖掘与展现,在这样的生活画廊里,恩怨情仇,相关的或无关的人物命运,以及折射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底层农民的生存状态,实质上都是人的抗争与无奈繁衍的交响乐……一个个激情的场面,多么耀眼;一个个理想的梦境,那么引人,这纯是一种原生态的道德表达,通过作者接近生命本能的原音叙述,在人类文明的屋檐下烙上一个“另类”的印记,好比一只扇动着五彩斑斓的双翼的蝴蝶,纵能引领人们观览欣赏它在花间草丛优美的舞姿,却无法飞出超越的藩篱。
其次是语言特色。作者在《坎途·大道》中充分进行着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利用原汁原味的生活语言,搅拌着典雅的古诗词和粗犷的民意俚语。他的笔触里,一方面粘合着传统道德的冷酷和暗色,另一方面活跃着现代都市文明的热烈与多彩,总想无限觉悟地把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到位、表达到位,特别想将主人公把道德良知与对金钱追求两者有时尴尬撕裂不开的矛盾心态及“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扭曲心态表现得恰如其分(如行贿公园领导搞游乐,将自己的担保责任推给自来水公司等),但由于《坎途·大道》的故事本身使得作者在语言运用上乡情土味渗透大、诗意雅韵营造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也许作者意识到了这一点放在作品中能积极调动其他艺术手段进行弥补,如穿插使用了一些歇后语、顺口溜、群众语言(如P309写与“井长”合作失败后“到头来就落了一个空账本,虽有数字十几万,但真金白银在哪?犹如有别人家的老婆白皙皮肤大奶头,望着眼馋,既摸不着奶嘴,又没吃到奶水,真可谓是白劳神,白使劲”)这些也都作为作品具有吸引村民群众阅读的亮点,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更令人感到舒心的是作者的幽默才智在作品中发挥得水到渠成,不事雕琢。正如已故著名作家京夫所言:“幽默是一种才能,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修养。时下我们的不少文学作品除了缺乏想像力,缺乏典型力度外,也缺乏幽默感!”幽默诙谐的语言不光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快感,更能衬托出主人公心境的落差与人生的无奈。
再次是结构方式。在结构上作者尊重了情节逻辑发展的互动性,这就有了丰富的时空感、跳跃感。另外,作者还善于利用外部环境营造氛围,看似不经意间实有极妙效果,虽将环境写得与主人公的心态相通、相同或相背、相对,均能营造成“人逢喜事精神爽”或“东风不与周郎便 ”的氛围,充分运用冷幽默、黑色幽默的手法,令读者会心一笑或为之一颤。
作品中的主人公不是完人,其行为自然称不上完美,但他绝不下流,虽称不上很高尚,但绝对称得上一个好人、乡贤。他有暴发户财大气粗的共性,也有知恩投报的民族传统美德;既有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想法和作为,也有功成名就后嫌颇烦想清闲激流勇退的心理和举动;既有慷慨解囊助人为乐的义举善行,也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狡黠和心计;既有奋斗者的成功与快乐,更有上当受骗后的懊悔与落寞惆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我还有一个最深的感觉,那就是,金钱是人性的试金石,对待金钱的态度可以将人性的丑陋或高贵暴露无遗。同时,主人公的命运牵动着我的心,但每每遇到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而化险为夷,冥冥之中如有神助,这也是主人公积德行善的结果,也许正是作者要传播的正能量所在吧,教化人时时刻刻做好人、甭亏人,人在做、天在看,常走夜路会遇鬼,多做善事不吃亏,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帧张扬自我的名片、一部个人奋斗史,不如说是一部自我赎罪的忏悔录。尽管作者和主人公没有提及自我忏悔和自我赎罪,但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悟出其真谛。
不错,表达真情实感需要勇气和责任心。其实我还是深切的感觉到,还有很多的事,作者没有写出来,可能也不敢写出来。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未必善、未必美,而假的也未必丑、未必恶。
之三,美中不足
文学作品总是一种遗憾的工程,没有谁能做到完美无缺。同样,《坎途·大道》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如同一碗关中人喜食的杂酱面,原汁原味的物料都很好,但面条没擀好、下锅没煮好、杂酱没炒好、调料没放好、搅拌不均匀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味道。我觉得其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充分展开主人公心理状态的描述,心灵挖掘不够通透,个性世界刻画得也不够细致,平面的东西多,立体的东西少,所以作品中众多人物的形象似乎不够凸现,一些章节的衔接处一笔带过,急于交待、概括,于是就不免显得生硬、枯燥。特别是缺少点睛之笔,缺少具有思想深度的表述,即没有使作品达到应有的升华。就是说调料没给够,感染力不够强;其次是对一般读者而言,叙述角度有点乱,尤其是人称不一致,忽尔我,忽尔他,(P53,一会儿是我们,一会儿是老王,一会儿是我;P2,一会儿是李权,一会儿是我,一会儿是他,P3也一样),让人要费劲地辨识,如果能统一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应付避免之,或者将插叙的有关内容文字变体处理,或用引号引上也就不至于让人费解了。
说到底,故事是隐喻,消息是新闻,阅读的过程就完成了一种心理消费,这就像电子信号一样在传输途中会不断衰减、消耗,很可惜,《坎途·大道》也未能避免这种现象,在用写新闻的方法写故事,所以其具备的某种隐秘功能就有限,艺术内涵稍显不足,虽然我不否认她是一部好作品。
人生的第二春天从60岁开始,王定一巨著诞生,创作势头够猛够火,令人景仰,他的血液里、灵魂中蒸腾着激情,我相信这不会是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我说了一大堆逆耳之言,也许不中听,也许不准确,但我觉得人就像一口钟,只有在不断地敲打中才能发出宏亮的声音。但愿王定一先生、老兄能够明白我一个乡党、一个粉丝的意思,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新作,走出自己文学之路的通天大道!
我满怀期待!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