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憨仲的大名,映入脑海的便是电影里的憨豆先生。其实,这两个人物风马牛不相及,只是因为名字中都有一个“憨”字便浮想联翩。但当我看到憨仲老师,却似乎又感觉到他真的就是憨豆先生。
凡以“憨”字为名的,大多敢想敢为,憨厚朴实,大智若愚。外型嘛,也一定是厚重沉稳,憨态可掬。《东方散文》笔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叫“憨仲”的先生。
2012年5月11日,我们西安一行三人,乘坐火车前往山东滕州参加笔会。因为滕州是一小站,到站时间大都不理想,怎么计算,到站也是半夜两三点钟。打车来到宾馆,自然孤灯对月,只留服务员。寂静中,无奈地去敲组委会的门。
很快,房门便闪开了一道缝。同行的白来勤马上示意:“快去穿衣服,外面还有两位美女呢!”门被白老师快速拉上。只一句话功夫,门就再次打开,两位老师将我们迎了进去。白老师与他们是老相识了,便主动介绍起来。噢,他就是憨仲老师,《东方散文》杂志社主编。
我注视着他,总想与心中所描绘的那个叫憨仲的人做一比对。很像,完全是我脑海中的影像。所不同的是,他浑厚的身躯没有那么高大,手脚之间也有些障碍,却是满脸笑容,风趣幽默,和蔼可亲,俨然就是憨豆先生。
自打我们进屋,两位老师就整装起了床。憨仲老师热情地为我们看坐,端茶送水,并有些歉意地告诉我们,本来是留有房间的,但没想到天津一帮老师和作家提前赶到了,而宾馆还有一个会议,明早才能腾出房间来。我们说,没关系,是我们的车次不好,提前到了,给老师添麻烦了。他说,哪里的话,天下作家是一家嘛!就这一句话,叫我们心里顿觉温暖。两位老师陪着我们,一直坐到了天亮,又为我们办理了入住手续。这时,开会报到的作家朋友们开始从全国各地陆续涌来。两位老师自然忙碌起来,而我们却可以去房间里美美地睡上一觉了。唉,都怪我们,两位老师没能休息,却要继续辛苦下去。
笔会开始了。参会作家近百人,够他忙呼的。我们远远地望着他讲话,远远地望着他与新老朋老友握手,谈笑风生……最终,会议圆满结束。 会务组热情周到的接待叫全国各地的诗家、作家朋友有了宾至如归的感动。感谢憨仲老师搭建起的文化交流平台,大家素昧平生,相逢一笑,却相互温暖,因为大家有着一颗追逐文学梦想的共同心愿。从憨仲老师身上,我们解读了山东人的豪爽,也让美丽的山东滕州永远甜润在每一个作家的心底。
笔会的第二个月,憨仲老师说他来西安了。想想他的厚道与热情,我们必须尽地主之谊,好好接待才是。那天,我们开车接上憨仲老师,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子已在陕西渭南落户了,我们又有了更进一层的亲切感。今天,他要去楼观台拜望一位仁兄,沿途还想去车马坑遗址看看,并问我们知道遗址所在地不?车马坑?沒听说过。我们几个老西安面面相觑,就纳闷了,他个山东大汉怎么会知道西安有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古迹呢?当然,我从白老师那里了解到更多,知道他正着力于研究齐鲁秦文化,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史书《泱泱齐风》,约五十万字的手稿即将问世,而车马坑听他讲,是齐鲁秦文化的产物。
陕西是十三朝古都之地,历史文化遗址很多,多到可以熟视无睹。就拿车马坑来说吧,憨仲老师说是从网上查询到的,我们不知道也就罢了,但驱车来到长安县的丰村,打听了好几位年轻后生,都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我们想,陕西是个文物大省,这样的坑坑坎坎肯定没人关注,也许早已填平盖起了楼房。村子的路实在不好走,坑坑洼洼的,非专业司机还真是玩不转这四个轮子。我们便笑道,看来这个村就是一个大车马坑啊!说归说,笑归笑,憨仲老师却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有车马坑遗址,他根据书上史料记载,也能肯定。于是,我们又转变思维,不再问路于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年轻人,而是问道于走路蹒跚、弯腰驼背的老者。果不其然,终于打探到了具体的方位。我们慨叹,唉,现在的年轻人己经不大关注老祖宗那些历史文化了,他们要的是更快更高更远啊!
来到车马坑遗址,让我们眼前一亮,在这个坑坑洼洼吵吵闹闹的小村庄,还有这样一处干净、幽雅的地方,用青砖垒砌的四合小院,古朴而大气,墙壁上挂着宣传照片,全是车马坑中出士的文物。再往里走,就进入了一个室内展厅,我们不由地“哇——”声一片,简直就是举世瞩目的临潼兵马俑啊!所不同的是,临潼的兵马俑规模更大一些,俑士更多一些,仅此而已。但这里却门庭冷清,无人问津。而憨仲老师的眼里,这里却全然熟悉,历史的过往烟云,一幕幕娓娓道来,仿佛是在与久违的家人诉说……此时的憨仲老师在我的心中,又多了一份学者的范儿,他就是一个含而不露的大家。
告别车马坑,我们加大油门往楼观台赶,因为憨仲老师的朋友王飞先生早己备好了饭菜,只等老师到来。席间,才发现,他嘴里的王飞兄,原来是一位英俊潇洒且能文能武的年轻后生。说他能文,是因为,他己经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而且还获得了冰心文学奖;说他能武,是因为他业务出色,目前是曲江楼观台景区管委会总经理助理。看来,憨仲老师结交能人,不论长幼,只随缘啊!
再次见到憨仲老师,是在山东淄博笔会上。这一次,他由主角退位到嘉宾席,他是特意前去为年轻的宋氏兄弟捧场帮忙的。他默默地配合着,只是微笑,不多言语,一举一动都拿捏得十分到位。淄博这个地方令人流连忘返,有齐国历史博物馆、聊斋园、蒲松龄故居、周村古街、姜太公祠等,转上四、五个小时不为过。只可惜我们要追随团队的步伐,蜂拥似的,走在人流中,已经无法感受那份积淀,更不可能品味出古街小镇的清幽。听着导游如炒豆般噼啪作响的语调,似乎全都入耳,又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还好,有憨仲老师这个“历史通”,他用标准的山东淄博口音为我们解说身边经典的传奇,才让我们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一个个死板的名词也才变得鲜活起来,让心灵有了历史的灵动,生活就是流动的历史,历史就是凝固的生活啊!
这就是我眼里的憨仲老师,一个默默耕耘于历史长河的学者;一个任劳任怨、无私扶持文学创作、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撑起一片蓝天的编辑老师;一个随时随地将憨豆式的言语留给大家的幽默大师,他让作家朋友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让文学飞得更高更远……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