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大家熟知的时代楷模,他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曾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学习的榜样。
雷锋生于湖南望城,18岁奔赴祖国钢铁基地鞍钢,当了一名推土机手。说来也颇有奇缘,那是1959年元旦过后,西安焦化厂派出一批青年工人到鞍钢学习培训,其中就有周玉凤、张尚德、傅春才三人,正好分配在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和雷锋在一个班组,雷锋作为师傅,带他们三位徒弟掌握推土机技术。初来乍到,东北比西安还冷,但年轻人的心还是热乎乎的。初次见面时,雷锋得知他们是从西安来的,当即脱下油渍渍的手套,同他们一一握手,并热情鼓励到:“欢迎同志们的到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技术,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其实,雷锋比他们早来三个月,因在家乡开过拖拉机,就被安他排当了一名推土机手。在学习操作中,雷锋开的是德特54推土机,周玉凤开的是斯大林80号推土机,他们相互交接班,开班前会经常在一起。后来因车辆大修,周玉凤有幸和雷锋同开一辆 D—80 推土机,雷锋见她是徒工,不仅从各方面照顾她,而且给她讲机械原理,操作要领,使她进步很快。雷锋对工作很负责,每次交接班,他总是把机车认真检查一遍,擦拭干净,把工具整理好,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才把车交给周玉凤。
雷锋对徒弟很关心,最让人难忘的是雷锋教张尚德了。张尚德是大荔县人,朴实能干,就是没有多少文化,不会看图纸,不会记笔记,学起来很吃力。雷锋不厌其烦地反复给他讲,手把手地教,最后终于使他掌握了技术,学会了操作。有一次张尚德把半个月的饭票丢了,急得团团转,雷锋知道后,马上把自己的饭票塞到张尚德手里。待日后领到饭票给雷锋还时,雷锋怎么都不要。
在鞍钢雷锋和陕西徒工相处得特别好,刚到不久,就和三位徒弟及班组的同事照了师徒纪念照。他们团结互助,热情高涨,尤其在2月份,班组连续几个周被评为红旗班组,他们高兴得全体同志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到了4月份,他们班组又在第五个高产周中夺得红旗组,为留下这美好的时光,师徒们又一次合影留念。雷锋站在后排,穿着皮夹克,显得英俊潇洒。这三张难得的黑白照片成了雷锋与陕西工友的珍贵纪念,也成为他们友谊的见证。
雷锋在鞍钢工作一年多后报名参军,1960年1月8日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雷锋热爱学习,肯于钻研,工作积极,各项工作干在前面,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雷锋的日记本上有这样一首诗: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的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其实,这首诗并非雷锋所作,而真正的作者是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职工姚筱舟。1958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总路线”的方针后,全国迅速掀起了贯彻总路线的高潮。25岁的姚筱舟,这位从江西参加革命,上过朝鲜战场,后又转业来到铜川煤矿的技术员,他以对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激情万分,一连写了三首诗,其中就有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共
三段12句,署名“焦萍”。焦萍就是焦坪煤矿的谐音,寄到省城。结果,当年5月28日第8期的《总路线诗传单》全文刊登了这首诗。
谁知,这首诗怎么被雷锋通过什么渠道发现了,于是就摘录在他的日记本里。不过雷锋在摘抄时只选取了前8句,并做了“点石成金”的改动。如原诗中“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比原诗更准确、更生动。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次年3月5日,随着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国。作曲家朱践耳从《雷锋日记》中看到这首诗,颇受启发和感染,很快谱出通俗易懂,动人心扉的歌曲,经才旦卓玛首唱后,在祖国大地广为传播。这首歌起初署名为“雷锋一诗”,直到1964年才改为姚筱舟作词,是雷锋将姚筱舟推向了全国,使这首歌名扬神州。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