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自古产茶。《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民间相传,神农氏正是在秦岭终南山发现茶之功用的。
“终南禅茶”的始创者已不可考。但民间相传唐开元年间,终南王顺山古佛洞,有一位无名禅师,目睹山林苦修的同道中不少人因环境的恶劣、营养的缺乏而饱受疾病的折磨,以至于不能潜心修禅,痛苦不堪。禅师遂发慈悲大愿,欲以一己之力救同道们脱离病痛之灾。
一日,禅师入定,忽闻耳边有人耳语,读数十味药名三遍,禅师猛觉,回神之后,立即焚香礼佛,并将听到的药名一一记录下来,这就是最初的“终南禅药”的秘方。后来,禅师云游终南,遍踏仙山,历经万难采集药材,最终得禅药四种,一试之下,对于禅修者的疗身愈疾竟有奇效。于是,禅师便将此方与山中同道共享。一时间,山中苦修者竞相制作。自此,“终南禅药”在终南山中广为流传。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演变,终南山中的僧人、隐士、禅师将“终南禅药”与武夷山的岩茶结合炮制,既去除了药物的苦辛之味,又升华了茶的香气,并使得这一禅门秘饮,更加具有了凝神益思、平和静气的奇效,成为当时终南山各大寺院禅堂之中,禅僧必备的修行秘饮。这就是“终南禅茶”的由来。
茶最早是一味药,有治病疗疾的作用;嗣后,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最后,又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终南禅茶”的发展亦同此理。“终南禅茶”最早由终南山修行者创制,飘荡在修行人的茅蓬之中,修行人以此来涤荡昏昧、精进修行。后来,不仅茅蓬,寺院也以茶助修。久而久之,茶便成为一种修行。修禅的高僧大师们,通过饮茶清心寡欲、养气颐神,直至了然悟道。
说到禅茶,尤以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最为著名。据《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记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这就是赵州禅师“吃茶去”这则公案的缘起。
“吃茶去”,乍看只是一句极为平常的话语,但在这句极平常的话中,却包含了赵州禅师那无碍的平等心。在赵州大师那里,无论是曾到、新到,还是院主,都照样是“吃茶去”,没有等级高低贵贱之分,清澈澄明的茶映出的是大师的平常心。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也蕴藏着真谛。
茶者心之水,禅者心之悟。二者貌似有别,实则相契。所谓“禅茶一味”,指的就是心与茶的相通。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