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王雄文:文学石

理事王雄文:文学石

2013-10-23 10:02:07    117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秋分时节,古城西安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午后,雨住了,街道上弥漫着清新的气息。那天,我走进陕西省作家协会的大院,迎面一块巨石屹立在那里,被雨水冲刷后的石头显得格外洁白,上面鲜红的大字异常醒目。
    这是一块文学石,是从秦岭山中运来的,它凝聚了山水清气,经历了风云大观,最后就竖立在作协的院子里。作协主席贾平凹称它为灵石。他说,在寻访这块石头时,要求得有三个面,走了许多地方都没找到,要离开时,石头好像在呼唤,过去一看,在最里边的一堆石头里它就出现了。3月15日,正是玉兰花盛开的时节,省作协在此举行了“立石”仪式,灵石一立,满院生辉,
    一片祥瑞。
    看着这块文学石,我思绪翻滚,感慨良多。它来自秦岭,秦岭自古就是中国的文化山,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也孕育了多少文化豪杰,李白、杜甫、王维、祖咏……他们都曾吟唱过终南毓秀,大美河山。而今,一块石头从秦岭飞来,落在作协的院内,这将给作协带来文气、灵气、佳气、瑞气,也显示着陕西文学厚重如山,享誉神州。
    再仔细看看石头上的文字,是三位陕西文坛大腕的手迹。最上面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忠实的题词:“文学依然神圣”。六个大字,健劲优美。文学历来在人们心中有着崇高、神圣的地位,文学可塑造人,激励人,鼓舞人,它起着净化人心、陶冶灵魂、感化培育的作用。可曾几何时,文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被边缘化,甚至被取代。特别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被金钱、名利、权力所迷惑,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使社会风气败坏,公序良俗颠倒,让正直、有良知的人担忧。好在党中央顺民意,采取多种措施,惩治腐败,加强道德建设,播洒春风细雨,扭转社会风气,使前景一片光明。如今,文学正在走向回归,陈忠实的话对文学怀有一种景仰,并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左下方是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的题词:“文门”。字写得厚重、沉稳,像他的人一样朴实。进了作协的门就进了文门,这是很贴切,也是很亲切的。因为作协是作家的“娘家”,成长的摇篮,只有进了门,才能提高,才能发展,在作协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学习、探讨、交流,从而走向新的境界,走向更高的文学殿堂。
    右下方是省作协原党组书记,现任省政协常委、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雷涛的题词:“耕心种德”。字飘逸潇洒,颇有灵气。作家是社会的观察者、反映者,要创作首先要观察人,研究人,与反映对象进行心灵的勾通。
    同时自己也要静下心来,以良好的心境去写作,描绘社会的真善美,记录时代前进的脚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们奉献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以优秀的作品传播道德良知,教化读者,感化心田。
    对于这块文学石,我是很欣赏的,心中存有一种敬畏感。同时,石头也是文学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愚公移山搬的就是石头,文学名著《红楼梦》又曾以石头命名,《西游记》中的美猴王竟是石猴,还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传说故事,都与石头有关。石头与文学是渊源深厚、情真意长的。
    省作协院内的“文学石”,秀美、大气、厚重,它是象征,也是期望,祝愿陕西文学传承创新,事业有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收获。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理事郝随穗:一万次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