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消息称:日前,党中央提出两种人不能用:一是不用不分是非的“老好人”,二是不用混日子的人。
这样的提法,对于由来已久的官场潜规则以及潜规则之下素来明哲保身的为官中庸之道,无疑是一个惊雷、一次洗礼、一贴好药。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我党历来非常重视,德、能、勤、绩、廉等,要求严格。
但是,在什么样的人不能用上,却比较笼统。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封建思想的束缚、禁锢和桎梏,官场若干年都“流行”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潮”,许多“在朝”为官的人,受“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时时左顾右盼,处处推三阻四,事事难为人先,凡事一筹莫展,难有政绩。
就连铮铮铁骨、素怀劲节的清代著名清官郑板桥,不也在洞悉官场潜规则之后,圆滑而又无奈地写下了“难得糊涂”的铭言吗?
此次中央提出的这个两“不用”,不是冠冕堂皇的公文用语,也不是字正腔圆的官话,却是老百姓最熟能生巧、浅显易懂的常口头用语,既通俗又具体,好理解、好掌握、好查照、好定义。
“老好人”为官,不得罪人,不影响人,不搅人事,你好他好我好,彼此一团和气,往往丢掉了原则,丢掉了是非,甚至将党和国家的利益、公家和集体的利益、将正义和正气,原则和规定,统统置于一边,避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他其实只在乎自己的个人私利,在乎选票的多少、周边人气的多少、身边圈子的大小。
这种人一旦被不明是非、缺乏参照的人民群众拥戴上乌纱帽,他断然难有正气和公平,难有端正和秉公,甚至可能为坏人所用,为虎作伥、与虎谋皮,欺压百姓。
不用“混日子的人”,说穿了就是不能用“庸才”。
这种“混日子的人”,其实并非真的在“混日子”,也绝非“庸才”,而是在“混”官,他们对工作一味敷衍了事、退而远之,对自己一点也不“混”,官能混多久是多久,利能捞多少是多少,卖力地为自己沽名钓誉、敛钱捞财,卖力地为子女甚至小三的事情处心积虑,东奔西走。
一番分析,我们便心明眼亮、火眼金睛了。
不管是无德“老好人”,还是无才的“混日子的人”,说穿了,都是有私心、贪私欲、为私己、谋私利的人。
这种被“私”汗牛塞栋的人,当了官,掌了权,能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心为民想吗?这样的人执政,如何执政为民?如何开拓创新?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执政为民,才是用人之道。
用老百姓的规则定义官场用人,就是文明常常说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不仅体现用人标准和导向,关乎经济发展,而且关乎党风民意,表达老百姓心声,必须积极倾听。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