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辆公交车都有终点,但为乘客的服务永远没有终点。
-公交车司机王曼利座右铭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海洋。车的海洋,人的海洋。
每一个人,每一辆车,在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归来中,演绎着海的故事。穿梭在人流、车流里的公交车,无疑就是一只只渡海的船。驾驭这些船的舵手,握着方向,握着希望,也握着快乐和忧伤。她们迎着曙光,披着月光,在人潮人海中,在春夏秋冬里,前行,前行,千万次的往返在起点和终点之间,不为彼岸,只为海。
古城西安,有一个握着方向盘的女人,就在这千万次的起点和终点之间,传递温暖、撒播真爱,照亮了别人,也点亮了自己,她和她驾驶的公交车,成为古城一道移动的风景线。
这个女人,就是西安市公交二公司43路公交车驾驶员王曼利。她不做梦,每天都睡得很踏实,然而,梦却翩翩而来,为她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现在,这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成了名人,不但有众多的公交“粉丝”,头上更有数不清的光环: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公交总公司“五星级”驾驶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不是偶然,是必然”
如果说公交车是古城肌体里的一根根血管,43路公交车,就是一根毛细血管,平静而畅通的穿行在城市的肚肠里。全程14.5公里,24个站点,16个红灯,4个大转盘,5个座天桥,6个大转弯……
这是43路公交车的路线图,也是一个公交车司机的工作轨迹。每日工作9小时,开行120公里,挂档1200多次,踩离合1000次,变道打转向灯400余次……累、苦,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或者半途放弃,然而,王曼利坚持下来了。21年的风雨无阻,凝结成一串沉甸甸的数字:运送乘客435万人次,安全行驶62.5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半。创造了公交女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历史最高纪录和服务零投诉纪录。
公交二公司的副总经理对我说,“公交司机当上劳模,没有十年功夫,不行。安全行车的公里数是硬碰硬的指标,没有五年十年,安全行车五十万公里以上,就不可能。王曼利评上省劳模,不是偶然,是必然。”
是啊,在这座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古城西安,每天都有6400辆公交车,在200多条南来北往、纵横交错的线路上不停息的奔波。一名普通的公交女司机,能从浩浩荡荡、熙熙攘攘的2万名公交车司机队伍里脱颖而出,除了数字的硬指标,必有更为动人之处。
果然,我在王曼利的先进事迹材料里,看到了一组温馨的句子:她被乘客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每一句话背后,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急切想见到这位众口皆碑、有着数不清故事的劳模。
酷暑8月的一天,上午10时,西安城的室外温度已达到39度。我在43路调度站2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等待早晨7点就奔赴43路公交运行线路例行检查的王曼利。
一位穿着浅蓝色公交制服,扎着马尾巴的女子精神抖擞的向调度站走来,不高不低、不胖不瘦,一张五官和谐的脸在8月的骄阳下盈盈微笑,浑身洋溢着灵气、亲和之气。我走到门口与她握手,没有一丝陌生和尴尬,仿佛已经认识了很久,话题一下子就扯开了。劳动带给她的美,或者说劳动者的美,在她的身上缓缓释放。
没有大话空话虚话,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她只是用家常话,讲一些细微、琐碎、情真意切的小事,然而,在她朴素的叙述里,我深深感到:为乘客服务,不是她的职业所需,而是心灵使然。
在她的电脑屏幕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这一生能为你做的事,就是让您在十米车厢里舒心快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2009年,对乘客王建文来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她天空是灰色的。癌症病魔正在吞噬老母亲的生命。她整天在医院和家之间往返奔波,身心俱疲。元月20日下午,她匆匆抱着拆洗被褥去医院。从水司刚刚踏上王曼利驾驶的43路车,手机响了,是远在上海工作的儿子打来的电话:“妈妈,祝您生日快乐!”王建文愣了一下,不由地说:“噢,今天是我生日呀!我竟然忘了……”
挂掉儿子的祝福电话,让王建文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她听到了天籁般的声音:“师傅:今天是您生日呀,我代表公交职工祝您生日快乐!”王建文抬头一看:公交司机一双含笑的眼睛正注视着自己,随后她又转过头对着车厢说:“劳驾哪位朋友给过生日的老师傅让个座,谢谢!”王建文稳稳地坐下了,车辆随之起动。感动和惊喜,让她当时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只有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涌。公交司机的微笑和祝福,像灿烂的阳光,穿透云层,一下子将她灰色的天空撕开了一道口子。下车时,她特意走到驾驶员身边,想多看她一眼,竟发现王曼利胳膊上佩带的五颗星标志,她无限感慨地说:“我过生日享受了五星级的服务,真是太幸运了!”事后,乘客王建文将这次乘车的感受写成文章,题目就叫《遇上你是我的缘》。
她们俩,因为公交车里的一句话结下缘,成为彼此的一生之幸。此后,每年过生日,王建文收到的第一个祝福,一定是王曼利的,她们从乘客到熟人、从熟人到朋友,再到姊妹。
2012年春节前,一个天寒地冻的早晨,王曼利开着第一班早车,在还没醒来的大街上行驶。两位晨练的老太太上来了,一前一后坐在靠前的椅子上聊天。
这天真冷,椅子坐上去冰凉冰凉的。
是啊,穿多厚都没用,屁股一挨凳子,凉到骨头里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曼利也感到了凉,可是,怎么能让椅子暖起来呢?她的脑子,哗的闪出一道光:家里的沙发都在冬天铺棉垫,公交也可以这样做啊!想到做到,王曼利下班后立即兴奋地奔向轻工批发市场,在眼花缭乱的商铺里找来找去,却始终没有找到适合公交座位的垫子。失望之际,一位店主告诉她:厂家就没有生产过公交座垫,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产品,实在需要的话,可以订做。她急忙返回单位,细心量好了公交座椅的尺寸,迎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顶着刺骨的寒风,再次向店家赶去。这一来一返,天已经黑透,店家的门关闭了。可她不能等,早一天用上坐垫,乘客就早一天暖和。她拨通了店家门头上的联系电话,又耐心等了一个小时,才等到店主,精心挑选了布料和花色,还专门叮咛店主一定要把海绵垫厚一些,隔冷、舒服。
四天后,王曼利驾驶的“陕AC2120”的43路公交车里,38个座位上都铺上了黄色几何图案的海绵坐垫。乘客眼前一亮,大家争相传颂,意见本上好评如潮。王曼利印象最深的一条是:心服务、新感受,祝43路公交司机新年快乐!她的思维,一下子又被打开了,她细心地给车窗贴上窗花,在车顶的横梁上,挂上新年快乐的彩带,让年的喜庆、让家的温馨,流淌在乘客心里。
我在互联网上搜到了华商网和西安晚报的报道。当时的图片,帮我重现了那个温馨场景、那些温暖的日子。王曼利,用耳朵捕捉乘客的愿望、诉求,并且用心去满足。在她的心里,自己驾驶的不仅仅是公交车,而是流动的房子,是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一拨乘客上来了,一拨乘客下去了,都在传说着爱心坐垫的故事。寒冬腊月的古城里,温暖在涌动,温馨在流动。欢转的车轮,载着这些小事情,小情感,驶向美好的春天。
“她从没让我闲过”
“我本来是曼利的公交粉丝,她现在把我都炼成服务专家了!”王建文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欣慰而自豪。
已经被聘为公交车义务监督员的王建文告诉我:只要我坐曼曼的车,她从不让我闲着,到终点后一定会把我拉住,问个没完,坐她的车就跟坐在考场一样。
都问哪些问题呀?我好奇的问。
多着呢!比如:怎样才能重点照顾特殊群体;怎样巧说话才能当好车厢里的“指挥官”;行车时如何保持平和心态……接着,王老师给我讲了一件事例:
有一次,王曼利的车上上来一位年轻的孕妇,一边刷卡一边向车厢里张望。曼利看到她后,就和平常一样,大声对车厢里的乘客说:请给这位孕妇让个座!说完后,她忽然看到,一车人的目光都盯向那年轻女孩子,她的脸唰一下红了,头也低下去,很不好意思。王曼利一下子感到很自责:只顾粗喉咙大嗓门的喊,一心想给她找座位,却没照顾到年轻女孩子害羞的心理,服务太粗放。车到终点后,王曼利拉上手刹就和我一起探讨,虚心请教遇到今天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巧说?继而又联想到如何照顾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农民工、盲人……
王曼利用心揣摸乘客心理,掌握语言艺术,不断探索服务技巧,也不断在探索中完善提高。
一位高高大大的外国乘客,不经意间激发了王曼利向更高服务迈进的动力。他一上车就叽哩哇啦的向王曼利询问什么。她听不懂英语,紧张地盯着外国乘客的脸,想从表情里揣摸他的意图,然而,两人比划一阵,都是一脸茫然。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用英语向外国乘客说了句话,他立即一脸惊喜。顺着后视镜望去,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用熟练的英语和外国乘客在交谈,笑容时不时浮现在两人的脸上。车上的乘客都向老太太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外国乘客茫然的表情、乘客投向老太赞赏的眼神,以及当时的窘迫,深深地刺激了王曼利。此后,她开始苦练英语口语。口袋里装着写满英语单词的纸条,上、下班途中、吃饭等间隙就拿出来默念:welcome to xian!can l help you?这本来是极其普通的英语口语,然而,对六年前王曼利来说,却一点也不普通。她的舌头是硬的,拐不过英语发音那道弯。晚上读中学的女儿回来了,王曼利就向她拜师请教,两人用英语进行对话。为了纠正发音,她在镜子前一站就半个多小时,直到把表情都练僵硬了才作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总公司2008年12月首次高星级评定中,王曼利的英语成绩获得第一名,成为西安公交公司第一位五星级驾驶员。
如今,王曼利不仅口语流利,而且已经能熟练的与外国乘客对话了。2011年世园会召开时,西安各条公交线上的外国乘客明显增多。她发明了英汉对照指路条,把所有的站名用英语翻译出来,遇到外国乘客就递上这张指路条,使她们顺利到达古城的角角落落。王曼利递上去的,不仅仅是服务,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她,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绿色的窗口。
从服务技术到服务技能,再到服务技巧,王曼利脚踏实地的攀登,一步一步向制高点迈进。
“人生不会一直都是绿灯”
人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些握着方向盘,穿行在红绿灯之间的公交司机,那些红红绿绿的酸甜苦辣。
人生如开车,不会一直都是绿灯。乐观、达观的王曼利,深谙这个道理。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享受它的乐,更要接受它的苦。
大巴公交车的驾驶座位上,24岁王曼利往上一坐,这辈子就身不由己。不能跟平常人那样随时随地孝顺老人,不能形影不离地培养教育孩子,不能一日三餐陪在丈夫身边,不能和很多女人一样花枝招展衣袂飘飘。
王曼利和许多公交车女司机一样,有一个好听的外号:月亮女人。她们早出晚归,总是隐在灿烂的阳光背后,隐在多彩的霓虹背后。凌晨四、五点出班时,丈夫和孩子还在梦乡,晚上11点左右回家后,家人和孩子又进入了梦乡。还好,王曼利是幸福的,丈夫支持她,也心疼她。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颈椎和腰椎都在作痛。王曼利直喊累,丈夫一边给她捶背,一边逗她:
我知道让你精神抖擞、不疼也不累的办法。
什么法子呀,快告诉我!
上车去呀,你往车上一坐,哪都不疼了,哈!
尽管家人支持,然而,王曼利内心里还是深埋着隐痛:因为她和丈夫的收入都低,再供养老人和孩子,至今,一家人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孩子因疏于照顾没能考上名牌大学,老人住院没能日夜守护,丈夫的衣食住行没能手到心到。尤其感觉愧对女儿。她聪慧漂亮的女儿正用青春书写着两个三:上大三,却是三本。从王曼利的手机图片里,我看到这个青春四射的女孩子,长发飘飘,正快乐的骑着单车。她的人生之路,会不会因为“三本”而红灯频亮?
“人生之路上有红灯,但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位46岁的劳模、妈妈、妻子,用她眼神里的自信,打消了我的顾虑。有其母必有其女,看来,在她们家,没有什么hold不住的。
王曼利随身携带着一个黑色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天要做的事、发生的事,鸡零狗碎,真实可触。在这里,每一天,都有印迹,每一天,都有绿灯的故事。乘客的回报,她记得清清楚楚:
7月8日,乘客邹传发雇了一辆车送来10件矿泉水,为公交司机解暑,表达谢意。
春节前,一位私企老板手持《华商报》爱心坐垫的报道找到我,要替我付自费做坐垫的600元钱。
今天,收到乘客孙阿姨用毛线亲手编织的手机袋和小提兜……
公司的目标,她也记得清清楚楚:2013年要实施“十百千工程”:10条品牌线路,100名五星司乘,1000名优质服务能手。在这个工程里,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她是一面旗帜,要始终走在前头,不能懈怠!
采访完王曼利,公交人的公交情、公交梦,深深地打动、洗礼着我的心灵。走在回家的路上,默默看着大街一辆辆流动的公交车,我的心里,忽然响起一首歌的旋律,也许,这正是王曼利的心声:
在我心中 有一个梦
要用服务 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再没有怨 也没有忧
但愿人间 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