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姚展雄:大雁塔

理事姚展雄:大雁塔

2013-09-09 08:35:58    114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u=3737301977,2775851708&fm=23&gp=0.jpg

大雁塔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因为它是法相宗的祖庭,不是因为它是唐玄奘的译场,也不是因为它是西安城的象征,而是因为它流传着的悲壮而又温情的佛教故事。  大雁舍身  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着一则印度传说。  彼时,佛教在印度,大乘和小乘并存,大乘吃素,小乘食荤。相传摩羯陀国的舍王城有一座信奉小乘派的寺院。一天,火头僧因为没有找到肉给方丈吃而仰天长叹。正巧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这位僧人动了念头,心想:“如果有只大雁给方丈吃就好了。”正想着,突然一只大雁从雁群里笔直地坠落,当场触地而死。僧人大惊失色,连忙禀报方丈。方丈惊奇地说:“这不是雁,是菩萨显圣,舍身布施,为了成全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寺中的僧人们深受感动,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情,以隆重的仪式,埋葬了这只大雁,并在大雁摔落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五层的佛塔,将塔命名为“雁塔”,以纪念这只菩萨化身的大雁。从此,这些僧众不再吃肉,皈心大乘。  大唐高僧玄奘,在印度求法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舍利和佛像,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共5层,玄奘亲自监造,搬砖运石,历时两年建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将其改建为7层,这就是留存到今天、中国最伟大的佛塔——大雁塔的缘起。  在大雁塔的正面,玄奘树立了两座石碑,分别雕刻着唐太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的《述圣记》,碑文的书法是当朝吏部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的手迹。西面石门门楣上的线刻佛像画,据说是出自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玄奘真心希望他们能成为镇塔之宝,永远地护佑大雁塔。  大雁塔与弘福寺、西明寺和玉华寺成为玄奘在长安的四大译场,玄奘大师在此翻译出75部1335卷的佛经,并创立了法相宗,大雁塔亦因此成为法相宗的祖庭。后来,长安荐福寺住持义净法师又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二者,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做大雁塔,把荐福寺塔叫做小雁塔。大小雁塔,一个恢弘庄严,一个宝相玲珑,交相辉映,共同彰显出佛都长安的非凡气象。  慈母恩情  慈恩寺南望终南山,北对大明宫含元殿,依曲江,临杏园,黄渠水绕寺门东西而过,规模宏大,环境幽静,是长安城中最大的皇家寺院。“慈恩”的名字,听起来与一般的寺名大不相同,有着浓浓的烟火气息,给人一种人间温情的感觉,它的意思正是“慈母的恩情”。古人把父亲称“严父”,把母亲称“慈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身为太子的李治,为了追念十二年前去世的母亲文德皇后(即长孙氏),下令在大明宫正南隋代无漏寺旧址上重建寺院,同年12月,寺院落成,以“慈恩”为名,唐太宗亲临现场,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仪式,并礼请玄奘法师担任上座,五十名高僧为助理。高宗永徽五年(654),又降旨度窥基为僧。窥基拜玄奘为师,在大慈恩寺弘扬唯识学说。  如果说,大雁塔传递出的是佛家慈悲喜舍的大乘精神,那么,慈恩寺则寄予着报答养育之恩的人间真情,这同样令人感动。  大雁塔,是空中大雁舍身布施大众的慈悲之塔,是高宗李治报答养育之恩的真情之塔,是玄奘法师珍藏佛陀真经的智慧之塔,是长安士子写诗题名的荣耀之塔,但我以为,最为珍贵的是:它乃无数僧人信徒和芸芸众生心目当中,最崇高神圣的信念之塔。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姚展雄签售我省第一部禅意散文集《宽怀:不计较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