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有个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从1961年毕业到2010年中国试验快堆突破首次试验临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快堆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徐銤,正好勤奋工作了50年。50年甘于清贫、无私奉献,50年敢为人先、埋头钻研,50年心无旁逸、孜孜不倦,终于成功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50年其实很长,半个世纪的执著追求,一个从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到年逾古稀、满头银丝的耄耋老人的沧桑巨变;50年其实很短,一项高科技领域的探索性步伐才刚刚迈出舞弦艰辛的第一步。当我们感怀胜利者成功喜悦的时候,当我们品味一种强大惟我独尊的时候,有谁能够想到,50年的岁月编织了多少得得失失、喜怒哀乐?50年长,长得足以让我们这些平庸之辈面对数不清的苦难和绝望半途而废、望而却步;50年短,短得就像浩瀚宇宙的一粒尘埃的位移、短得就像苍茫地球的一次变暖。毕竟,50年,成就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两弹一星成功乃至快堆技术应用的无数次震撼,也毕竟,50年,造就了中国从核武器研制到和平利用核能的大国睿智和前瞻胸襟。……中核集团麾下的千军万马,中国核工业缔造的无数团队,如果我们都像徐銤一样,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踏踏实实做好核事业这件事,那么,我们的企业将会多么的朝阳灿烂,我们的事业将会多么熠熠辉煌!
像徐銤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需要我们甘于清贫、无私奉献。一个人的精力是及其有限的,在同一个时段,只能做好一件事。况且,我们耳熟能详的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故事,也仅仅只局限于影视作品。一个具有伟大成就的人,或者一个在某一领域成绩卓著的人,往往是一个苦行僧,是一个孤独者,是一个痛苦地坚守最后的阵地并能高瞻远瞩地看到希望的强者。假如没有抵御金钱、地位等外界物质诱惑的能力,假如没有无视外表的华丽、无视物质的拥有,徐銤以及他的团队是断然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的。究其原因,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就毋庸置疑地成为徐銤成功的“清道夫”和“强心剂”。否则,一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也就不会跟随徐銤几十年,否则,外界物欲横流的干扰也就不会让徐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科研人”了。
像徐銤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需要我们敢为人先、埋头钻研。天才出于勤奋。我国成为有核国,也才短短几十年功夫,可是,就是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徐銤他们高瞻远瞩的前瞻性进行了快堆试验,他们把眼光瞄准世界最先进的快堆技术,不怕失败,不畏艰难,历经千万次的挫折,完成数不清的试验,艰难地叩开了快堆技术的大门,实现了并网发电的巨大成功,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核技术领域的跨越是发展,浓重地为抒写了中国核工业人敢为人先的新篇章。核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像徐銤团队那样,踏踏实实坚守岗位,勤勤恳恳刻苦钻研,我们才能完成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贡献出应有的才华。
像徐銤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需要我们心无旁逸、孜孜不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核事业是一项甘于沉默的事业,它需要像徐銤团队那样的一丝不苟和善于钻研。这样的典型,在我们核工业人中可谓比比皆是,他们常年驻守在祖国的边疆和三线,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不沉沦、不失望,时时刻刻积极履行着“兴核报国”的誓言,成为我们工作的标杆,激励我们爱岗奉献,立志兴业。
徐銤50年的勤奋,写就和诠释了核工业人四个一切的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核工业精神的优秀代表。时代需要英雄,核工业更需要徐銤这样的典型人物引领潮流。学习徐銤,化精神为动力,以动力促发展,籍发展换优势,凭优势强企业,才是我们学习徐銤的本意;学习徐銤,一点带面,面点结合,全面动员,遍地生花,奉献岗位才是我们的目的。当前,中核集团面对温总理提出的“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重要指示,面对我国能源发展的迫切需要,全体中核人,更应该像徐銤那样,一心一意、恪尽职守、立足岗位、爱岗奉献、努力工作,做好做足做强做优“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这件事,为企业发展做新贡献,为国家经济建设再立新功。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