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萧云儒:中国西部的文化大使

顾问萧云儒:中国西部的文化大使

2013-08-03 12:02:54    160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未命名.jpg

萧云儒,1940年生于江西,祖籍四川广安,求学北京,工作西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研究员。人事部管理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广电部星光奖两次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等7项国家奖和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等12项省部级奖。现为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肖云儒提出“形散神不散”影响文坛几十年1961年1月,《人民日报》开辟了《笔谈散文》专栏,就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作用、散文的题材等问题开展了大讨论。这期间,肖云儒写了一篇题为《形散神不散》的短文,其观点引起了长达数十年的争论,被写进我国大中小学教材,影响中国文坛几十年。那时他才19岁,尚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大二。他平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读华君武的政治讽刺画》就曾使《美术》总编、美学大家王朝闻亲自“召见”时惊呼不已,作者竟是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45年后,肖云儒回忆起当年的那场争论时,借用俄罗斯经典作曲家莫索尔斯基《跳蚤之歌》,表达了自己的心情,那场关于散文的争论“实在始料未及,而且担待不起。”“跳蚤一旦被人强制穿上龙袍、带上勋章,‘形散神不散’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被人认为是散文写作秩序的反映,被人认为是束缚新时期散文写作的框框,也十分必然而且合理了。”其实,肖云儒的声名鹊起与他的家教、家学渊源是密不可分的。肖云儒半岁丧父,没有兄弟姐妹,母亲是一位刚强的知识女性,“一二·九”运动时她在北京散发传单,在教会学校和美国神父辩论,宣传革命信念,后来又担任江西省妇联副主席,她的刚强和聪慧让肖云儒一生获益匪浅。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外祖父的书房里嬉戏、认字,那满架满桌的文化和经济类、日文和中文的书籍,让肖云儒对书里的风景产生了强烈的憧憬和向往,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发奋读书做学问的种子。40年来公开发表各类作品500余万字,在全国性及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发行个人专著和评论集17部。除先后评论400多位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外,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关于中国西部文化和西部文学艺术的系列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被公认为该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译介到英、美、日、澳等多国,海内外广有影响。关于散文写作“形散神不散”的观点,收进10几种大、中学文科教材和当代文学史,并列为1982年全国高考试题,被学术界称为60年代关于散文写作的代表性观点。
  
  著名作家贾平凹这样评论萧云儒:“他思维活跃而丰实、劳动繁重而艰辛,我是畏惧这样的人,更是敬重这样的人。在陕西的任何文学、艺术及文化研讨会上,每有发言立即会场寂静,大家洗耳恭听的,其中总少不了他。我的感觉中,北方的理论批评家的文章犹如下象棋,南方的理论批评家的文章又像是下围棋,各有肥瘦短长,曾感叹,谁若能南北风范集于一身,谁必能成就大的气象。肖先生可以说就有这番面貌,他应该归于国内理论批评的一流。”肖云儒的授业老师、著名学者冯其庸感慨地说:“云儒的思考不限于文艺问题,举凡社会、历史、文化诸多方面,都能发人之所未见,时有独辟蹊径的巧思。云儒是思想的丰产者。”大学毕业,肖云儒就一直工作在西安,西安已然成了他的第一故乡,西安的人人事事让他对这座古城留恋不已、魂牵梦绕。他趣言与西安的缘分始于一碗羊肉泡馍。那是在上大学期间,他曾来陕西日报实习,当时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吃一碗羊肉泡馍得凭票购买。肖云儒实习所在部门有二十多人,但一个月仅有一张票的配额。领导为了照顾他,说服同事延迟一个月领票。肖云儒如同抽到了大奖,跑到餐馆里大快朵颐。那是他第一次吃羊肉泡馍,多少天没沾过油,突然的美餐让他“饥饿的胃感到一种震颤的喜悦”,一整天都沉浸在美滋滋的感觉中。
  
  著名评论家雷达说:“综观云儒近30年的文论,突出感到,他思路活跃,涉猎面很广,举凡文学、哲学、戏剧、书法、散文创作,社会评论、民俗研究,直至文化人类学,都有论列。”对于声名,贾平凹曾为肖云儒抱屈、鸣不平:“他应该归于国内理论批评的一流,但他的声名并不显赫,西安地域成于他也碍于他,他真的是有些委屈了。因为北京或上海,那里的报刊面对的是全国,西安的报刊只向于一隅,而他的文章又大多发表于西安报刊,国内的文坛多少疏忽了他的存在。”但肖云儒对这一点看得很淡,这并不会影响他为西部文艺所作出的贡献。他学术体系的庞杂、其涉及范围之广,是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的。也许正是曲高和寡,他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像某些“学术明星”那么热,各种评奖很少看到他的名字,各种热闹场合很少看到他的身影,各种炒作的热点更跟他无关。在他那里,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率真可爱也得到了众多文朋诗友的热捧、追随和仰慕。肖云儒追求的,就是一种以平平常常心、安安静静做学问的书斋生活。他就像远离人间烟火的古代学人那样,对名利淡然处之,对评奖从不理会。他说:“几十年来,我的书和我一道,改善着生存条件,记录着人生的、社会的轨迹。”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理事姚展雄:芸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