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伏萍:他和毛主席握过手—访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任务的科技工作者陈克明

理事伏萍:他和毛主席握过手—访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任务的科技工作者陈克明

2013-07-25 09:05:41    244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金秋时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展览馆内,一张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一位男子兴奋地握住毛主席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原来,这位紧握毛主席手的男子正是航天四院当年参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任务的科技工作者陈克明。

未命名.jpg

19704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举国上下为之欢腾。航天四院参加了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陈克明正是该项目的主任设计师,并作为试验队副队长前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参加发射任务。四院研制的“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完成了历史使命,成功地助推,将卫星送往指定轨道。成功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连续召开了三天的总结大会,直到27日他们才乘专列,前往北京参加国防科委和七机部的欢迎大会。部领导亲切接见了试验队成员,说你们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振动全世界的大事,功劳很大,同志们辛苦了!并告诉他们,明天是“五一”劳动节,国家将举办庆祝活动,邀请他们上天安门,还说毛主席有可能要接见,要大家提前有个思想准备。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特别激动,手捧国务院下发的紧急邀请函,兴奋得一晚上没有睡好觉。

51日一大早,大家先去参加了一个座谈会,谈心情谈体会,总结经验。晚上七点,他们受邀的17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包括钱学森、孙家栋、任新民等火箭、控制、卫星、发射四个系统的专家以及陈克明和四院另一名工人女职工代表李德春。不一会儿周总理进来了,向同志们问候辛苦了,说你们为国家、为民族立了大功。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振动了全世界,大约153个国家和地区发来贺电,很了不起啊,这与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分不开。总理嘘寒问暖,还指挥大家唱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未命名.jpg

晚上8点钟,毛主席出现在城楼上,挥着手走向大家。他的身后有西哈努克亲王和他的夫人,还有朱德、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理站起来向主席介绍说:这几位是刚从基地发射回来的代表。主席很高兴,与他们一一握手。大家太激动了,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这时,总理走到钱学森和任新民面前,给西哈努克亲王介绍说,他们是我们新中国的航天专家噢!西哈努克亲王用自己不太流利的中国话不停地说:了不起,了不起啊!之后,主席挥手致谢,返回了观礼台,开始观看“五一”晚会。840分,中央电台广播说,我们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再过几分钟就要经过天安门广场上空了,很快,他们就听到了由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那悠扬而清脆的乐曲悦耳动听,余音绕梁,全场观众热血沸腾,欢呼声、呐喊声响彻云霄9点半晚会结束,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再次来到西侧与大家一一握手。全场再次暴发出雷鸣般的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一遍又一遍,他们激动的心都快蹦出来了!

如今的陈老虽已退休17年,但他谈到当年的艰苦创业,谈到东方红一号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历程,所有的参数及技术难点都一一涌上心头。他说,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了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计划,提出:争取在1970年左右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确保卫星能够准确入轨,决定在液体火箭的基础上,加入固体火箭助推系统,陈克明是1958年由飞机设计专业调整到火箭发动机设计专业的,因此,他就成为了此次研制工作的骨干力量。当时正置十年动乱时期,派仗打得很凶。但他什么派别也没有参加,一个人躲到资料室,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计算、画图,次年4月份就出了样图,通过三次方案评审与论证。因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技术,靠一个单位和部门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为了寻找加工厂家,他拿着介绍信和图纸跑了上海、北京、南京、沈阳等地,但却没有一家能够独立完成产品全部工序的加工任务,最终,只好采取“各个歼灭”的战术,产品运过来运过去,多家协作加工合格了再运回来,个中难度可想而知。

因为这是一项特殊任务,由周总理亲自主抓。为保进度,上面要求一个礼拜向钱学森副部长汇报一次。期间,陈克明随同钱学森先后六次受到总理接见。记得19703月中下旬,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他们前往北京向周总理和中央专委汇报。当汇报到安全问题时,总理仔细查看了飞行航迹,对发射卫星万一发生问题可能会掉在哪个国家、什么地方多少有些顾虑,毕竟当时是没有试飞过的。在听取了所有安全措施汇报后,总理说:“就这样吧,科学试验总会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尽量把工作做好,万一失败了也没有什么,要继续努力。”总理的话叫所有的科技人员感到温暖,许多人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试验队的领导们纷纷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要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确保发射成功!

按照要求,四院的三级发动机只有在发射工作进入一小时准备的时候,才能安装点火管,因为发火管有静电,如有不慎,就有爆炸的危险,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19704242035分,卫星进入一小时准备。陈克明和四院试验站董树钦主任临危受命,在一院四名师傅的配合下,爬上了高高的发射架,开始安装点火管,并将电插头连接到控制电网上,然后打上铅封,完成了整个发射任务的最后一道工序。等他们从发射架上下来时,整个场地的人员已经全部撤离,他们快速乘车回到了安全的观察点,经检查一切正常,上面下达了可以发射的命令。2120分喇叭里传达了周总理的命令:“工作要准确,不要慌张,不要性急,要沉着、谨慎,把工作做好!”2135分,开始点火,一声巨响,火箭离开了发射台,护送着卫星飞向太空。只见美丽的火焰划破夜空,直奔东南方向而去。火箭越飞越高,浓缩成了两个红色的小点,直至目标从视线中消失。之后,喇叭里传来“捕获目标”、“跟踪正常”、“飞行正常”、“二、三级分离正常”、“卫星进入轨道”等捷报。顿时一片欢腾,大家激动地流下了欢欣的泪水,毛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终于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终于进入了新的纪元!

 如今的陈老已年近八旬,但他每天都要通过新闻和网络查看国内、国际宇航事业的新动向。他说,我虽然已经不在工作岗位,但我的心却永远与航天事业拴在一起,并亲笔题词:祝四院固体事业腾飞!望着这位航天老专家、学者,大家都会肃然起敬,就伸出双手抢着与陈老握手,还说,这是毛主席握过的手,我们也要握一握啊!之后,大家的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共同感受着当年那段令人难忘的时光,那个让激情燃烧着的岁月……(伏萍 李威)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理事王雄文:西安城市的色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