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见的惊喜
昨天的西安,秋日浓浓,是不被多少人记得的记者节,我们在陕北风味的荞麦园见到了作家高建群先生。
七八年没见了,他修炼得越来越有佛相了,当了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轰动之后,今年又出版了长篇力作《大平原》。周末,在西安最大的书店签名签到手软,两个小时400本,《西安晚报》正在连载,本月底中国作协将为他召开作品研讨会。我说你现在要抽中华烟,他说为什么?我笑说当年“陕军”东征,而今《大平原》将要声震中华大地,高建群弥乐佛般大笑了。
我将刊有采访他的样刊送给他:《高建群:把每一篇作品当成写给人类的遗嘱》,他很高兴。
他送给了我一个惊喜:那是他的一幅画,一个仕女,倚在树下,向前方观望,没有题目。
以“三线建设”为题
您觉得我现在写“三线”纪实长篇,还是等退休后写?他说一定要趁现在激情还在写,访问那些还健在的“老三线”,脑子里的素材多了,说不定就会在哪个春雨纷纷的日子,这些人物突然活了,你就拿出纸记录下来,用几个人物贯穿始终,写命运,写感动你的故事。
为什么写这样的长篇呢?我本来生活工作就够累的,如果要写,就要利用节假日回成都、重庆采访,回来再写作不是更累了?他说,你就想上天生你就是为了让做这件事的,路遥在世时常说:文坛最后的较量就是长篇小说的较量。过去我们走到中国作家协会门口,是我们敬仰人家;如果我们写了这样史诗性的长篇后,那么则是别人敬仰我们。
一口气读完《大平原》
《大平原》已到手了,也不迫切读,原因何在?因为陕西一些作家以写自己的老家为已任,农村的地啊,女人啊,小孩子,有些提不起兴趣,无非是饥饿背馍上学后奋斗到今天的荣耀,差别不大也波澜不惊。到了今天下午,想将昨晚高老师对自己的一些写作建议记录下来,写出了大概草稿,然后想浏览下书就可以成稿,毕竟38万字,砖头样厚,没勇气看完,何况已成定论的可看好书太多还没时间看呢,于是我又按过去看一般书的办法:先看后记和前言,再将中间某个章节读一些就算完成任务,没想到这一次此法行不通了,下午一口气捧着书四五个小时没动地方,吃下近一半白纸黑字!真应了高老师那句话:这本书是我此生讲得最好的故事!中国文坛上一件大事发生了!
故事太好看了,不同以往任何人写家族的故事:1)、自己的母亲是童养媳,是从河南逃荒来的“河南担”,曾经上吊被救,也曾被夫休过2)旧社会人吃人,饿死人成天文数字,3)语言浅显好读,没有之乎者也,全是大白话,只要小学水平就能看懂,有一种阅读快感,语言的圆润,正像河水向前流淌样顺畅。4)通过家族产生和发展,真实反映了中国北方社会百姓的生活,同时也折射了全中国政治经济的变迁。
勇敢:将自己的隐私家人的隐私都描述出来。正面写三年自然灾害. 正面写文革,为何?是因为在部队时天天面临死亡,对死亡已无所畏惧了。
心理分析:为什么不爱开动机器,学不会电脑?他自己分析与小时候父亲的打骂有关。
个人传记:从祖父母出生写起,直到现在。
动人的写法:总结的思想性,分析的心理性,惊人的故事细节描写,不管不顾的遗嘱式写法:真。
根据情节自己配了几十幅画。
《大平原》是他挂职西安高新开发区的成果,下一步他可能全景式写西高新。
写高新区部分值得商榷。有些牵强。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