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席张翟西滨:“距离”审美下的幽默诗品

副主席张翟西滨:“距离”审美下的幽默诗品

2013-06-05 09:43:40    155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曾将散发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时评和幽默诗拿给我看,他那独到的视角,个性的词语以及强烈的时代感,都在我的胸臆间引起强烈的震撼。后来,他将自己的作品反复精选,先后出版了《人啊人》、《尘世走笔》两部文集,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然而,当我读到他最近创作和发表的幽默诗后,不仅感受到他艺术思维的深刻,艺术实践的娴熟和艺术话语的新颖,而且对一个关于艺术的普遍问题有了更切身的认知,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只有在属于自己的艺术领域辛勤耕耘、不断攀登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

我之所以把西滨的作品定位于幽默诗而不是讽刺诗,是因诗人总是以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去感受我们波澜壮阔的时代氤氲;以炽热而理性的眼睛去观察我们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以阳光而又纯净的心灵去透视“共时态”下的生命群体。这不只是一个情感问题,而是体现着一个艺术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种立足点,使得西滨的脚步总是执著地追随改革开放时代激流,敏锐地捕捉生活的春光春雨,热情地讴歌古都咸阳日新月异的变化:“它是一座西部城/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它是十佳宜居城/它是中国地热城/它是最佳商业城/她是我心中最爱的城。”(《心中的城》)这既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勾勒,也是一种开怀的畅想,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明天,自然与人文,构成了关于一座城市的立体的文化存在。诗人所有的铺垫都在于一个“爱”字,一种绿叶对根的情意。从这种深沉的爱出发,诗人的笔触伸向广袤的大地深处,伸向浩阔的万里蓝天,伸向春天的温馨怀抱。那“城市步入‘快车道’/农村奔向‘小康号’”的生机勃勃;“买房、买车、买股票/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多元多彩;“红玫瑰、幽兰草/点缀生活乐逍遥”的绚丽夺目;“满目商品任你挑/买啥半天不知道”的眼花缭乱,于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万紫千红、春风荡漾、春潮滚滚的《春》的图景。虽话语幽默,然而,诗人仍严格遵循诗歌的艺术创作规律,不仅意象浓密,缘象得意,而且十分注重“比、兴”手法的运用,每一节都以“春风吹、春来到”起兴,从而赋予作品以丰富的画面感,而又强化了“春天”的象征性:那是改革的春天,是世纪的春天,也是人民的春天。这样,春天就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诠释了诗人对生活的本质解读。正是因为这种贯注着人文精神,蕴含着民族精神的炽热的爱,使得诗人把2008奥运,看作是“龙的传人”、“歌舞升平”、“传递友情”、“祥云欢庆”的舞台;“公平竞争”、“为国争荣”的战场。由此我想到,过去我们将杂文或幽默诗仅仅看作批判和讽刺的文本,不免有些狭隘和短视。如同戏剧是戏剧家族中的一枝独秀一样,幽默诗是诗歌丛中的一枝奇葩,一道靓丽的风景,一种快捷反应生活的艺术体裁。
我这样说,决不意味着弱化幽默诗的文化批判特征。事实上,幽默诗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它深刻的评判和辛辣的讽刺而独领风骚于诗坛文苑,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写过脍炙人口的幽默作品。而且相对于其它文体,幽默诗对于诗人审美的要求更高。前多年,我之所以认为西滨是用“第三只眼看尘世”,就在于它有着一种特殊的审美感觉。对于我们周围林林总总的生活世相,有着一种距离的清醒。如:《都市现象多与少》、《小‘污’见大‘污’》、《街头‘耻’相》、《猫爷爱吃‘鱼’》……长于站在一个高度去做俯瞰式的观察,去做长焦距的摄入,去做一种理智的解剖:
百姓跑来跑去,
会议开来开去。
领导批来批去,
文件转来转去。
部门推来推去,
问题哪来哪去。
——《问题哪来哪去》
诗人为这首诗制作的副题是“为官僚主义者画像”,仔细品读,会发现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情结。在这许多的“来来去去”中,不管是泡在会议上,还是沉浸在批示里;无论是文件的旅行,还是问题的循环,归根结底,是苦了“老百姓”,这才是这首诗的诗眼,是最引人深思的亮点。
但是,从题材上分析,我以为西滨的幽默诗始终在追寻许多新的探求和拓展。
一是向人的心理层面的延伸。如《贪官语录》锋芒所向,直击“贪官”阴暗的心理王国。那“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权”的极度扭曲的权力观;那“干啥别干傻,缺啥别缺钱”的庸俗的利益观;那“吃啥别吃亏,要啥别要脸”的无耻感,在某种意义上,是当下腐败分子共同的心理。这种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的艺术视点,无疑增强了幽默诗的批判深度。如果把这首诗与《天天都在算》、《某‘官’念》、《赶场》联系起来,则恰好折射出腐败分子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与《贪官语录》有着异曲同工之美的还有《招架不了》、《某公升迁之路》、《悔泪流着》。发于《杂文月刊》的《招架不了》既可视作企业的利益诉求,又可看作诗人漫画式的刻画。这首诗的要害在于“理由一套”和“左右见‘刀’”,前者是盘剥行为在理念上的反映,后者是这种行为在权力上的反映。“权力”背离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异化为肢解企业的“刀”,二者构成了侵害企业利益的两个软硬系统。由此不难看出诗人善于抓住事物本质的哲学的灵性。
二是向人的道德良知深层的开掘。在诗人看来,种种社会丑恶现象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偏离了人之作为人的道德规范,泯灭了人之区别于动物的良知,混淆了美丑、真假、荣辱的界限,坍塌了维系人格尊严的灵魂堤坝。这样,就必然出现“丈夫舞伴不是妻子,妻子舞伴不是丈夫”、“男人有钱就胡来,女人胡来就有钱”、“富人越富越小气,穷人越穷越大方”、“有钱人蛮不讲理,没钱人总爱论理”、“干活多的钱不多拿,干活少得钱不少拿”、“正式工把事当临时的干,临时工把事当正式的干”(《社会十大怪》)等等与人的本质属性和本体定位相背离的社会赘瘤,而清除这些赘瘤,还我们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朗朗乾坤、明明天地,正是幽默诗的庄严而又肃穆的责任。在这些方面,西滨的锋芒是犀利而又深邃的。读《哥俩好》,读者会愈外感受到,那种与私利交织在一起的“权力观”和“地位观”,是怎样地扭曲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怎样萎缩了人的“类”特性而使人朝着“非人”的方向倾斜,从而在人际之间筑起灵魂的隔膜,“不称官名不应声,愈称官名人愈生”。在这些形象的感性的书写中,体现着西滨对“以人为本”的智性的理解和时代的解读。这种解读所带来的道德效应,就是诗人对弱势群体的悲悯和关爱,从而使得他的《民工泪》承载着来自底层的呐喊和呼吁。那种 “背起行囊,离别家乡。带着嘱托,带着希望”的价值期待与“风餐露宿,日夜奔忙。春夏秋冬,苦累险脏”的叠印;那种“为了养家,竭尽力量,日复一日,忙了又忙”的责任重负与“年底到了,工钱难装。想想妻儿,念念爹娘。前思后想,泪流两行”艰难窘境的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冲击力,与纯文学作品一样地让我们心灵感荡。
三是向人的生存环境层面深入。人们不会忘记,当我们在一个早晨醒来,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的时候;在我们民族徘徊了几十年之后,忽然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时候;在我们把发展问题作为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前提的时候,我们怀着怎样急切的情感向大自然索取财富。然而,几十年过去,回首看看我们脚下的地球,悠然发现,这是一笔多么沉重的代价,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有着多么恒久的意义。《开发》以“人化”的地球的诉说,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和诘问。诗人写道:“茂密的森林,是我的秀发;美丽的景区,是我的老家”,在这绿色家园里,“蝶儿漫天舞,鸟儿闹喳喳。山高水流长,风景美如画”。然而,正是无度的,离开了“以人为本”和“绿色环保”的所谓“开发”,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使得“蝶儿不再舞,鸟儿飞过崖。秀发被剃掉,泪水流满颊。”在西滨的作品中,像这样具有思考深度的还有许多,亦是他敏感的于时代意识的充分体现。
总而言之,与十几年前相比,西滨的幽默诗无论在思想的层面还是在艺术的层面,都有了新的提升、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幽默诗是反映生活的前卫,是精神燃烧的烛光,是芬芳且又带刺的玫瑰,西滨的作品已经成为职工文艺百花园中的一道独特的奇葩。今年上半年他先后三度在全国有影响的《杂文月刊》上发表了幽默诗《拔尖》、《对话》、《工作总结》,实属不易。记得他在一篇文章中自嘲“宫中十年”,这当然是一种调侃而又形象地描述。事实上,这是他开发的十年,追求的十年,攀登的十年,收获的十年,对于他的累累硕果,我怀着由衷的欣喜。并对他的未来充满希冀!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理事刘章建:喜悲何在678—高考日考验日,送给家长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