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姚展雄:高人“辩士”

理事姚展雄:高人“辩士”

2013-03-24 14:23:33    117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大物博,钟灵毓秀,自古迄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高人异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辩士就是其中之一。古语云:“一言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他们常常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之术,奔走于庙堂之上,游说于诸侯之间,最终演变成了赖以谋生的职业,诸如战国时的张仪、苏秦、邹忌、淳于髡,秦汉时的郦食其、蒯通、陆贾,清朝的纪晓岚,等等,无一不是以巧舌如簧而称著于世。
据《韩诗外传》里说,君子要小心翼翼地躲避三种锋利的东西:武士的锋端、文士的笔端、辩士的舌端。东汉哲人王充认为:天下有四种毒物,辩士是其中的剧毒。他说:美酒虽然醇香,但难以多饮;蜂蜜虽然香甜,但不利于消化;勇士善于打仗,但难以相处;美女使人愉悦,但难以生活。这些说法告诉我们,在书籍文字大规模普及之前,舌端是当时的第一上层建筑,是整个社会普遍崇尚、又普遍畏惧的一门绝技,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凭借味觉、嗅觉等人体器官来辨别事物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具有特异功能的“另类辩士”,今日读来,着实令人拍案称奇。
 
以舌辨水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厨师,名叫易牙,他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宠臣,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小人。他人品不佳,但烹饪技艺堪称一流,尤擅调味,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被厨师们尊为祖师。作为一名厨师,易牙对于味道有着惊人的鉴别力,传说他能以舌辨水,知晓此水来源何处。《吕氏春秋·精谕》载:“淄湎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又《临淄县志·人物志》载:“易牙善调五味,渑淄之水尝而知之。”淄河与湎河是齐国的两条河流,即使把这两河的河水混在一起,让易牙品尝,他也能够辨别出来。
 
以肉辨毛  前秦皇帝苻坚有个侄子叫符朗,标准的魏晋名士。喜读经史典籍,手不释卷,苻坚誉为“千里驹”。当朝宰相谢安有一次宴请符朗,他吐痰不用唾壶,而是由他的奴婢跪地,以口接唾。传说他善于识味,能品尝出生盐与熟盐之别。更有甚者,据说他吃鹅肉能分辨出某块肉上长的是白毛还是黑毛。“时人咸以为知味”,成语“符朗皂白”就典出于此。
 
以饭辨薪  晋朝的大音乐家师旷,秉性刚烈,博学多闻,正道直行,生而无目,自称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他一生擅操琴,知音律,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史载“师旷食饭,云是劳薪所爨,晋平公使视之,果然车辋”,吃过了饭,就能知道这顿饭是用什么柴火烧成的!
 
以花辨命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鬼谷子,在他的学生庞涓学成下山时,他叫庞涓去摘一朵花送给他,庞涓就摘了一朵花拿过来,鬼谷子一看,这花叫“马兜铃”,花开十二朵,断其“遇羊则荣,见马则瘁,荣盛十二年”,花开十二朵,寓示着庞涓只能享受十二年的荣华富贵,这朵花采自鬼谷,见日而萎,鬼旁加一“委”字为“魏”,是说庞涓和魏国有缘。又告诫他行为要端正,否则,将死于非命。等到孙膑下山,鬼谷子又凭其所摘之瓶中冬菊,断其残折,不为完好,但“终当威行霜雪,名勒鼎钟矣”,后来,果然一一应验,孙膑遭庞涓陷害,被魏惠王砍掉了双脚,庞涓也上了孙膑的当,在马陵道万箭穿身,遭到了恶报。
大象无形,至味无味,真正的“辩士”就是那些超越了言语之辩而上升到“鬼神通之”的“意辨”的境界。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理事史飞翔:诗家清景在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