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萧萧,黄叶纷飞,就连太阳也躲了起来,云朵懒散地漂浮在雾茫茫的天空中,树叶凋零了,树干却依然坚强地挺立在瑟瑟寒风中。还未到数九天,户外的早晨已经很冷了,但我的心却暖融融的,因为我将要见到“淄博的赵树理”、“中国的保尔”、《东方散文》的总编、乡土文学作家——憨仲老师。早就听说憨仲老师对古文化尤其是齐国文化颇有研究,特别是在全国各地采风过程中的执着和严谨,令人钦佩不已。今天,他又一次来西安采风,而我有幸陪同,兴奋、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
由于前几年的一场大病,憨仲老师有些步履蹒跚。但他一下车,顾不得乘车劳顿,就直奔秦庄襄王墓冢。秦庄襄王墓位于韩森寨黄河中学南约500米,我跟着憨仲老师穿过菜市场,沿着崎岖小道小心翼翼地爬上秦庄襄王墓冢,墓冢高22米,占地30余亩,周边一片荒草地。此墓地虽有碑文,但碑文极其模糊不清,憨仲老师很谦逊地询问了周边几个年长的老师傅,耐心听他们讲述其中的历史典故,还不时地拿着相机从不同角度拍照。因老师左手无力,只有用右手把笔记本捧在胸前认真地记录着,看到老师吃力的样子,我便伸手帮老师拿本子,可憨仲老师坚强地说:“不用,我行的,我一直都这么记着……”听了此话我心中说不出的感动,对老师更加敬佩了。
随后,我们又去寻找韩信衣冠冢。韩信衣冠冢位于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龙王庙村),虽然距我们不远,但也几经周折才找到。韩信衣冠冢原高6--7米,可惜文革时期被推为平地,现在为窦东琴家住所。我们沿途走了好几个村庄,询问了很多人,大部分人都不知晓,好不容易问清楚了是在龙王庙村,可大多数村民一问三不知。憨仲老师深一脚浅一脚地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又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见人就问,老师对古文化执着的探究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村民们。热心的村民们帮我们找到了了解村里百事通的孟栓祥老师傅,孟师傅耐心地讲述了韩信衣冠冢的历史典故及种种传说,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些墓冢在我们常人眼里是再普通不过的“土包包”,而在憨仲老师的心里却是景仰之人的埋骨之地,是追寻古人遗迹的无价之宝。若不是下午要为我们四院文学爱好者传授文学创作技巧,憨仲老师还要按图索骥,拖着残躯去寻找很多我们并不熟悉甚至未听说过的古迹。
很多作家喜欢到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采风,而憨仲老师的研究对象却是荒凉的墓冢,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春夏还是秋冬,他极力克服自身行动不便的困难,艰难地走过一个“土包”又一个“土包”,细致详实地询问、记录、拍照。挖掘古文化,传承古文化。憨仲老师历时四年写出了83万字的恢宏巨著《泱泱齐风》上下册,目前正在谱写齐文化的续集,已经写了50多万字了,预计明年完成初稿。正是有了前期这样执着的收集、研究,才有了如今的辉煌成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憨仲老师就是这样凭着这股顽强的毅力,走南闯北,翻山越岭,遭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困苦和磨难。老师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由衷的钦佩,憨仲老师这种痴迷、执着、顽强、刚毅的可贵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你我他,老师对古文化的痴狂和忘我的探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西安航天动力机械厂:王晓萍)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