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语
光阴似水,一转眼我已近不惑之年。一生中有许许多多难忘的事情,可唯有公元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五日这一天,尤其让我记忆犹新,这天我荣幸的成为黄陵矿区的一员。那时我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姑娘,花样年华,青春洋溢。
那时候,店头街道唯一的标志性建筑就是陕煤建司四处的办公楼,被过往煤车扬起的灰尘污染成一个“煤楼”。新组建的黄陵矿区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住址就是街道北头的原镇政府旧院子,当我们从铜川搬到这个老院子的时候,我是这个单位报到的第十六位。当时办公条件非常简陋,我却分了个单间,因为我承担办公室的文印工作。那时人员少,基建项目比较多,一个人要兼好几项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干一些临时性工作。那时来矿区的人特多,接待工作应接不暇,连我也要接待客人。闲暇之余,就到工地去看看,看着一片片的庄稼地,我心里直嘀咕,什么时候才能建成我们心目中的那个“420”大煤矿呀!说也怪,不到半年功夫,工地遍地开花:改河的、修铁路的、盖家属楼的、开矿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有时我们到铁路路基上去玩,发现这边原本非常荒芜的地方一天一个样,就象白纸素描,一个现代化的煤矿轮廓已经勾画出来。
最难忘的还是那一段大院里的集体生活,那时,我们吃的是大锅饭,喝的是地表水,搞不好就要闹肚子,做饭的师傅从井里打来水,在缸里沉淀,然后才能上锅做饭。尽管当时饭菜非常简单,但我们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有时兴致来了还要提一瓶店头出的“轩辕特曲”,每人干上几杯。一次司机杨师傅外出,不小心撞死一头牛,赔些钱拉回来,食堂师傅硬是把一头牛炖着吃、炒着吃、煮着吃,整整吃了一个月。记得90年那一年,矿区分来了第一批大学生,有陕西来的、安徽来的、山西来的,操着南腔北调的一伙年轻人汇集在一起,一起工作,一起玩耍,一下子使这个院子快要沸腾起来。我还给一对大学生当了红娘,至今俩人的日子过的是美满红火。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不过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在每个老院子的人心里都扎下了根,转眼间,矿区的公寓楼、家属楼、招待所、一号煤矿办公楼等都起来了,火车也进入了矿区,我还荣幸地当了列车通车典礼剪彩的礼仪小姐,至今那张照片我还珍藏着。不知不觉我在这个大院呆了两年多,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大院,正式进驻矿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红顶楼--矿区招待所。
现在我已在矿区工作了近二十年,矿区从一片白纸建成今天这个煤电路一体化的新型现代化矿区,作为矿区见证人之一,第十六位的我忘不了,永远也忘不了那红红火火的年月;忘不了生产自救的日子;忘不了跨越发展的年代;更忘却不了的是那个孕育着新矿区建设的老院子。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