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历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年少时,家是父母所在的地方,哪一个人的童年里,没有一段忘情玩耍之时父母从远处喊回家吃饭的声音?那时候,回家,是回父母身边,在他们爱怜的眼神里,吃下一顿美味饭菜。
青年时通常是与爱人有关,那一个经过长久守望与等待并与你牵手的人和你一起在世界的某个小小角落筑下的小小爱巢,就是家。那个地方,无论多么的窄小和简陋,都因为有他(她)的等待,而变得温暖而充满诱惑。
再后来,我们成为父母,我们成为一个名叫家的主人,但我们深深明白,在这个地方,真正的灵魂,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从不会说话的那一天起,就左右和支配我们的思维与喜怒,这些上天赐给我们的小怪物,让我们重新审视世界,重新理解亲情与爱。这时的家,是一种责任,它既温暖,又沉重。
由此可见,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是哪一种概念之下,回家这个词组,都是充满美好含义的温暖概念。
对于回家的感觉,我是迷恋的。特别是成家之后,我对回家,更有着更强烈的依恋感。看着日渐年老的父母,更是对家有了一种莫名的依恋,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你现在30岁,父母55岁,如果父母能活75岁,算一算您真正能陪父母多长时间。”也许有人会说还用算吗20年,不是的,实际情况来应该是:20年X365天X24小时 - 上班时间(25天/月)X12个月X24小时X 20年 - 在家陪朋友时间(4小时/天)- 在家睡觉时间(8小时/天)=3.5年,但是大家可以仔细算一算真的有人可以做到这些吗。看了这篇文章后,突然之间觉得我们离父母是那样的近,又是那样的远,这种感觉,让我坚定地成为一个家庭的守望者特别是在雨雪的冬夜,满世界各怀心事的窗内,几家欢乐几家愁地闪亮着各色灯光的时候。在这种冬天最冷的日子里,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美好和温暖的一件事情——就是收拾好行囊和心情,回家过年!
彬长生产服务中心 雷昌鑫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