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尘世中修持澄澈的心—读《宽怀:不计较的人生智慧》

在尘世中修持澄澈的心—读《宽怀:不计较的人生智慧》

2013-11-06 09:54:31    81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段慧群

    读印心居士的这本新禅理散文集,才发现历史上的神僧高格、袈裟风流,很少被后来人这么集中关注过,或偶尔读到,也不得见全貌。印心居士习禅十年,打捞先贤高僧的修行参悟,追随大德法师弘法利生之大愿,乃集成这本书,是一种对当下生存处境的反思,也是一种反省。

    在长期参悟探索中,印心居士用情颇深。他将看似玄妙晦涩的佛理禅意与轻松浅显的语言相融合,多神来之笔。比如《万事但求半称心》从“‘半’是一个美学词汇”出发,思考“‘半’是一种生活态度”,进而通过“曾国藩在功勋显赫时上疏解除职务”、“范蠡功成身退隐居林泉”的故事,呈现“‘半’是一种处世哲学”:“人生也好,世事也罢,现实生活中,尽管世人都在追求圆满,但事实上又有几人、又有几事能够达到圆满的境界,最终无一不是带着遗憾、带着阙如到达终点的,诚如杭州灵隐寺楹联说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繁华不过一捧沙》一文讲述了两位僧人花了近一个月精心绘出五彩沙画,就在完成的那一刻,人们还未及品味其中奥妙,僧人却拿起刷子一扫而过。“在僧人眼里,繁华只不过是一捧沙而已……当我们面对人生时,应破除我执,心怀坦然。我们已习惯于憧憬建造,但也要学会忍受毁灭,不为世间的色相所迷,不为生活的得失所累。”这样的体悟有一种拨云见日、生智去蔽的豁然之感,称得上是“般若”(妙智慧)。

    我更喜欢书中《佛不在西天经卷,不在深山古寺》、《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等文章,因为这些文章将禅的机锋和对日常生活的体悟融为一体。在青华山遇到送食粮的山民,印心居士油然而生敬意,“正是这样的山民,一砖一瓦,肩挑背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劳苦,才建起这座心灵的圣殿,供芸芸众生朝拜。”于是感叹道:“佛不在西天经卷,不在深山古寺,而在每个人的心中。”印心居士在五台山曾碰到一位六十多岁的信徒,老人从遥远的山东曲阜而来,一路上,风吹日晒,忍饥挨饿,一步一磕头,走了两个多月。印心居士问老人:“你这样做,佛祖看不到,能给你带来福报吗?”老人只说了四个字:“功不唐捐。”世界上所有功德与努力,都不会白白付出,必然是有回报的!这类从写作者自己微小的生活片段入手,将佛理神韵注入其中的文章,蕴含着写作者的切身体会,能给读者更贴切的人生思考、收获与妙智慧,在尘世中修持一颗澄澈的心。期待印心居士今后多出这类作品。

    印心居士原名姚展雄,十年前,因为开始习禅,文风一变,不再拘泥于以前的文学主流,转而致力于禅意散文的创作。散文家前辈的散文特质,往往都是经历多个创作分期逐渐形成的。我想,展雄在禅意散文上的潜心修行也会愈来愈精进的。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母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