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 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首页 > 企业 > 论文

运用新媒体 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2016-04-21 16:40:55  ·   4326次点击

 

席坤
近年来 ,网络舆论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但是,一些企业并没有重视网络舆论,认为“谁家背后无人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加以回应处理,导致舆论任意蔓延,给企业带来惨重损失。如何运用新媒体,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的考题。
纵观最近几年重大企业舆情事件,可以说首先由新媒体引爆的占据了半壁江山,新媒体对于事件的发生、发展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受影响的企业在网络舆论面前也存在下列不足:1、回应不及时,处理不全面,事件主体单位不够重视;2、行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事件被人为炒作,再次推上“风口浪尖”;3、主体单位确实存在一些管理体制方面的漏洞;4、该企业未与政府部门、主流媒体进行稳定、有效沟通;5、负面消息更能迎合公众对企业的关注猎奇心理,引发公民众口铄金批判的心态。当然,发生网络舆情还存在一些其它原因,但造成重大损失的“导火索”还是网络舆论。
如何运用新媒体,在网络时代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从而更好地挥舞这柄“双刃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特点,有效建立网络舆论工作制度。
网络舆论相比传统媒体信息内容,具有信息源多元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化解难度高、且真假混合等特点。针对近年来网络舆情频出的状况,依靠删除帖子、删改链接等做法已远远不能有效控制危机发展的态势。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机构特点,建立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网络发言人,确定专人负责,对网络舆情不定期进行监控收集、整理上报、引导回复,对网友质疑尽快答复,正面引导。同时,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根据舆论事件的大小、影响程度,及时进行舆论研判,加强网上回应讨论,让网友的疑惑得到消除,围观者在讨论中也明辨是非曲直。
二、认真分析同行舆论事件,加强网络舆论研判能力。
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对同行业的舆论事件要悉心研究,从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传播途径、传播特点、应对措施、处置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建立舆情应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突出及时、主动引导,维护内部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负面影响,减少各类损失,为妥善处置舆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等特点,因为真相出现的越晚,各种负面的猜想和舆论就扩散得越快。
一旦企业发生网络舆情,领导小组一边调查收集,一边分析走势,坚持网上网下联动,进一步研判舆情发展走向,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同时,及时上报舆情动态,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以问题的及时处理促进舆情的化解。舆论事件与企业有着祸福相倚相伏的微妙关系,因此企业在舆论消除后及时对产生的影响进行理性评估,力求在今后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影响。
三、夯实企业薄弱环节,加强与政府机构合作交流。
网络舆论虽然产生并流传于网络上,其根源还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企业“耳目喉舌”部门之首,党群口部门应该明晰企业现状、舆论关注点及传播特点,了解企业内在不足、外在缺陷,进一步弥补企业“短板”,提高舆情监测水平。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员工有着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态,更加敏感“暗箱操作”、“利益不均”、“干部腐败”等问题,而在处理舆论事件时,企业的极端手段、新闻发言人的雷人雷语、愤青的跟风更容易将舆论推波助澜,若最终处理不好反而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帜损害企业正当权益。
因此,企业在进一步还原真相、化解隔阂、厘清责任时,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并与主流媒体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关键时候请政府与主流媒体出面,能进一步澄清事实,明确立场,去伪存真。
四、注重工作细节,利用新型媒体多角度引导。
在舆情发生时,或多或少的谣言都会随着舆论对外辐射传播,即便一条小小的微信传阅量,我们都难以监测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做的就是利用好新媒体。网页、贴吧、微信、微博等,都属于举足轻重的澄清途径,尤其是微博、微信暗含着“朋友圈”中熟人信任的关系。通过以网站、报纸为中心,以政府、主流媒体的正面解释,并配合微博、微信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舆论浪潮,加之企业内部网络志愿者也巧妙抵制驳斥、多角度解释,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攻守有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组合拳”的优势。
企业在处理舆情事件时,要避免使用堵、捂、删、瞒等手段,在诸多的事实面前欲盖弥彰、弄虚作假只会丧失最佳挽救时机和企业的公信力。唯有从薄弱环节抓起,从多角度控制,真诚面对、勇于承担、处理得当,才能使这柄利大于弊的“双刃剑”不但于企业形象无损,还能进一步转变更多人对企业的看法,弘扬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作者为陕钢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政工员)
下一篇
从品牌排行网论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