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书
2019-09-28 08:59:47我要投稿   点击量:0
父亲与书
早晨,一位古稀老人坐在阳台的靠背椅上,手上捧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小声阅读着每一个文字,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的身上,威严、慈祥、温暖,还有一种帅气的感觉,让人不忍打扰,又让人觉得应该拿本书坐在他的对面,一起阅读,共赏书之美妙。
这位老人便是我的父亲。
晨起读书是父亲退休之后十多年来一直坚持、雷打不动的习惯,就像喝水吃饭,甚至比喝水吃饭还要紧,每天什么时候读,读多久都是有讲究的。至于读什么反而显得不是很重要,外甥的课本也行,历史地理也行,古文诗词也罢,趣谈杂文也好,过期的杂志、报纸也不嫌弃,反正只要是文字,他就能读得乐在其中。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们姐妹们也算半个爱书之人,可是总被各种生活的琐事所扰,尽管如此,也能在众人嬉闹之时,挑出一点时间、一点空间,静下心来与书为伴。不过多半也是为了工作和考试,和父亲比起来,则少了一分对书的执着和怜爱,多了一分应付和功利,失了读书的原本自然法道。
过年的时候,我和姐姐围坐在父亲旁边,一起讨论读书与教孩育子的读书之事,顺便抱怨孩子们难管,批评她们不珍惜读书的黄金时光,父亲则在旁边安静地翻着一本《道德经》手书,不言不语。姐姐坚持说要让孩子读唐诗宋词、诸子百家等经典之作,外甥女也的确争气,小小年纪就能背诵三四百首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而我的孩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我遵循姐姐的育儿之道,也灌输了一部分,过了四岁之后他就不想学了,我本来就不太坚持,他不学,便不教了,转到他喜欢的绘本故事,动、植物世界方面。姐姐则说我过分倾向于孩子的意愿了,孩子更喜欢玩,从小不刻意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样会浪费孩子最好的记忆时光。我们的意见渐渐分歧,激动难耐、相持不下的时候,父亲则慢慢地给我们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我听了无数遍,但是听父亲说来还是头一次,也是触动最深的一次。听了之后,我觉得我真的做得不够,这点,姐姐的确做得比我好太多。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她从孩子三岁起,就一直坚持教孩子读书。起初,自己先背下好听的诗词再慢慢教给孩子,逐渐地和孩子一起学,再到先让孩子记住了,教给她,还养成了孩子晨读的习惯。而我则是虎头蛇尾,孩子不要就不坚持了,想想到底是自己不能坚持还是孩子不能坚持?
随后,父亲又说“身教大于言教”,指着正在看手机的孩子爸爸,意味深长的说,大人一天不是电视就是电脑,不是电脑就是手机,玩游戏、刷评论、看视频、翻快餐新闻,这样怎么能让孩子静下心来读书;孩子身心不成熟,不能抵抗电子产品带来的一时快乐,大人还在旁边诱惑,这样怎么能养成孩子好的读书习惯!
父亲话不多,很少这样直截了当的给我们讲道理,更不会当面批评我们其中任何一个人。以前,总觉得是他读书多,活得豁达通透,懒得跟我们这些晚辈计较,那次之后才渐渐明白,父亲一直是以育人的心境用实际行动教授我们做人育人之道,也真正明白他为什么要坚持读书,坚持在闹中取静读书了!
晨光下,父亲与书,相伴相依,情切意坚,修身心,育子女,用意深长!(张小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