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酸汤面情结
2019-09-20 07:36:40我要投稿   点击量:0
酸汤面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稀奇,特别是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手擀面、悠面、拉面、扯面、绿菜面、旦旦面、白面饸饹、玉米面饸饹、荞面、挂面等等,各种各样的面是花样繁多,口味不一。
我所说的酸汤面,其实和现在吃的没啥大的区别,区别在于对那个时代特有的情结,那种既清苦但温馨,既匮乏又满足,既劳累又充实的时代。
我是一九九三年进厂参加工作,掐指一算已经有二十六个年头了,可以算作是老工人了。九十年代还是计划经济,但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龙钢也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遇期,我也就是在这种机缘下被招进进了陕西龙门钢铁总厂,成为了一名钢铁工人。
刚参加工作,一切觉得都是那样的新鲜,端的是“铁饭碗”,每月都有工资花。刚走出校门踏进工厂大门的我们,年轻气盛、精力充沛、头脑灵活,都是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身体充满着力量和激情,连上夜班都不觉得困,最重要的是我也可以挣钱了,不必再伸手向父母要钱了。记得第一个月没有满勤,发了九十多块钱工资,第二个月发了一百九十多,三个月以后基本达到三百块钱工资,就这样我基本一个月还能攒一百多块钱,那时的消费确实低,生活也比较简单,没有花样繁多的副食,没有五彩缤纷的业余生活,最多也就是周六晚上大操场放的一部电影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就是;一是当时的物质很匮乏,业余生活很简单。二是当时的工资不高,物价也低,我们的幸福指数还高。在饭食上没有过多的记忆,唯酸汤面算是其一吧。
那时的大灶旧址就是现在的室内篮球场,砖木结构,高大宽阔但并不敞亮,北端还有个舞台,过年过节有个文艺演出、大的总结表彰会还得用,东西是两排售饭窗口,中间数十张铁质的圆桌圆凳,这也许只有钢铁企业才有的特色桌椅吧。地板没铺瓷砖,经年累月的,即使打扫的再干净,走在上面都有种粘鞋底的黏糊感觉。卖酸汤面的窗口就是西排北头第一个窗口。
酸汤面不是平时都卖的,只是晚上十点给上大夜班班前和中班下班以后准备的“宵夜”。酸汤面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机器和好压好面,然后人工切成宽的面片、细的面条或菱形的麻食,最多的时候是面片,等大锅里的水烧开后下面片,三溢过后面片基本就熟了,关火然后用大盆舀出多余的面汤,再把下午没卖完的剩菜倒进大锅里,加入适量的盐、醋、味精,一锅酸汤面就算做好了,有时剩菜觉得不是很足,就再用油烧些葱蒜香菜辣椒面的调料,味道会更好。
虽然酸汤面都是稀的连汤饭,但当时只要二两五分的饭票,也算是不错的,中午饭都是四两一角的,如果不够再来个馒头,保准吃的饱饱的。每到晚上十点,上夜班的都拿着自己的饭碗,从宿舍陆陆续续前去就餐,边吃边天南地北的谝,面红耳赤的吹牛抬杠,直惹的旁观者阵阵哄笑,真的是穷乐呵。
如今,龙钢的发展今非昔比,从我们那时的三千人,现在已是万人之众,从炼铁十万吨的产能现已是七百万吨的规模,从烟熏火燎,满面灰尘到现在草长莺飞的景观园林式企业,电动公交快捷方便,两堂一舍干净卫生,但每每听说某某食堂饭菜难以下咽,我也觉得纳闷,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饭菜花样品种繁多,副食零食丰富,可怎么就吃不出原来那种可口的味道?真的是“饥饭好吃”,还是肚子里的“油水”太多?
社会在进步,需求在增长,忆苦方能思甜,拼搏才有发展,愿我们的龙钢越走越好,越走越稳,越来越强。
(陕钢龙钢炼铁厂 刘永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