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2019-09-26 16:43:20 · 23次点击
对周总理最后印象还停留在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时刻,小时候我学过《温暖》、《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等与周总理有关的文章,这些从小就告诉我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人民的好公仆。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周年,演员刘劲一辈子只演了一个角色那就是周恩来周总理,他与吴卫东共同执导,并由自己主演献礼新中国70周年历史题材大制作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于5月30日在中国上映,一经上映便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及观众的热议,让人们对周恩来总理产生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并获得了各界好评。正值金秋9月中旬,党组织组织龙钢公司的党员到韩城观看这部电影,接到通知时,我很激动,自己作为预备党员也有参与这项活动的机会,在我心里对周总理一直都是敬畏的,到了观看这天,我发烧到39度,头痛欲裂,浑身酸痛,身体状况令我不得不休假,上午去医院输液,下午有些许的好转,还在犹豫要不要请假不去看电影了,但心里又不想错过这样的集体活动,去看了这场《周恩来回延安》,事后我很庆幸自己去看了,真的非常感人,非常震撼!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带病陪同外宾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临行前,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纷纷请周恩来总理转达对延安人民的问候。飞机穿越云层,周恩来总理透过舷窗望着陕北大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等画面浮现在眼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回延安。走下飞机,时隔二十六年之后重回这片热土,周恩来总理受到了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欢欣雀跃,只为当车队驶过时能够看见周恩来总理。这个细节生动体现出延安老百姓对周恩来总理的思念和爱戴,也是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缩影。在回到延安的22小时里,周恩来总理的足迹遍及南关招待所、中共七大会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寺等处,延安十三年的点滴往事在周恩来总理的追忆中变得愈发清晰。在南山招待所送别奔赴前线的战友,在枣园参加纺线比赛,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回忆中共七大开会的场景……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一幕幕串联起来,让影片的历史感愈发厚重。1947年3月,敌军发动了对延安的进攻。在转移途中,周恩来不顾危险,帮助老百姓找回耕牛。1936年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临危受命前往西安,骑马途经一位姓曹的老百姓家时,最难忘记的是喝小米粥的情形。在1937年的劳山遭袭事件中,警卫员为掩护周恩来而不幸牺牲,周恩来回到延安后一直念念不忘,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警卫员在清凉山上的坟墓找到……影片高度还原了这段历史,让观众深刻理解了周恩来同志与延安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这三则历史故事让我三次情不自禁的落泪,感叹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不该有自怨自艾的心态,应珍惜和平年代所赋予的一切,认真工作、好好生活。
影片中周恩来总理在宴请延安的老乡时,还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说起当年的故事,又和老乡们一起蹲在地上吃小米饭。得知老乡们缺食少穿、生活困苦的境况后,周总理十分心痛。在离开延安前,周总理特意叮嘱当地的干部,提出用三年时间改变延安的落后面貌、用五年时间让粮食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的想法,让延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曹大娘家中,周总理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穿针引线,还把随身的眼镜送给了她。离开延安前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周总理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款给老乡。周总理见到前来的知青们,特意鼓励他们要扎根延安,把延安建设好;离开延安时,周总理让飞机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空再盘旋一圈,只为多看一眼。
老一辈革命家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通过生活细节表现出周恩来总理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一面:他的衬衫领子磨烂了,不能用力清洗;脚上穿的袜子补了又补,脚趾和脚后跟等部位打着厚厚的补丁。最后又通过新时代延安繁荣发展的影像,让现实与历史相对照,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不变初心。不论历史走多远,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色始终不改。每一次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在灵魂上得以重塑,获得更加坚定积极进取的力量,让我倍加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龙钢公司能源检计量中心 史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