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记忆-月饼
首页 > 文学 > 散文

独家记忆-月饼

2019-09-18 14:31:30  ·   8次点击

 秋雨绵绵,思念无限。又到一年中秋,大街上,人们手中拎的是各式各样的月饼,这是节日的特点。繁忙的现代城市人大概盼望这个节日很久了,在这个假期走亲访友,赏月叙旧,礼尚往来,月饼成了重要的元素。刚上大学不久的学生这会应该已经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品尝月饼,和妈妈说着他的女朋友。
这个假期,妈在,她要照看她的小孙子。朋友送的一盒月饼我转手就去了医院看望了亲戚,回来给妈说了,妈还是那句说了30年的话:口味东西送人就送了,人情重要,吃不吃的没啥。依稀记得工作这几年,每年中秋节回家带的月饼,爸妈总是舍不得吃,吃的时候那种欣慰很像我小时候的满足。
昨夜,妈妈在蒸馍,出锅时,我发现妈妈蒸了“月饼”,可能这是现在这些月饼的最初状态吧!妈在面里边加入盐、花椒面、花椒叶末等调料,将面擀成饼状,五六个一摞,做了几摞,蒸在锅里,等到馍熟时,“月饼”也熟了。看到这些淳朴的月饼,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月饼故事。
那时候,在村里,没有超市里那么多精美的月饼,也没有那么多的口味。记得邻村有个作坊,是个小伙伴的舅舅开的,小伙伴说他舅舅做的月饼可好吃了。每年他都会带一点来,和小伙伴们分享,依稀记得,那应该是甜的,里面加了花生、瓜子白糖等材料,但是,妈妈一般不会买。妈妈说,那是看望人的礼物,平常我们是不吃的。
所以,就特别的希望去外婆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知道,去外婆家能吃到好东西。舅舅那会挣工资,逢年过节的会买一些“好吃的”,每到过节,我就可想去外婆家,当然,妈妈也会买点月饼去看看外婆,只有到了外婆那儿,吃着外婆给的月饼,那小人儿的心理才能得到满足,外婆牙不好,这些东西全给他的孙子们吃了,现在,看望外婆的机会少了,可这些回忆越发的清晰。
回到家里,妈妈给我的月饼依然是她蒸的,中秋节前她会蒸很多。每个小伙伴的妈妈都会蒸,如果哪个阿姨忘了,也会到别人家借几个给自己孩子,好让孩子过个节。小伙伴们每个人手里拿的都是妈妈蒸的月饼,没有几个人吃买来的月饼。当然那个舅舅家做月饼的家伙他说自己吃烦了,也吃妈妈蒸的。他到底烦没烦我现在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他舅舅现在还做月饼不,估计他作坊里的那一套家具早换了吧,可能他也改行了,村里现在的月饼也是从城市买了。
慢慢的,长大了,似乎懂事了,我不再找妈妈要买来的月饼。而渐渐的,生活变好了,姑姑会给奶奶送来月饼,奶奶孙子多,我也就只尝到一小块。
读了中学,要在学校住宿,每周从家里背馍。平时都是馍,只有到了中秋节的时候,妈妈会给我早早的蒸“月饼”、并拿出一些晒干,这样可以多保存几天。周一周二会拿出没有晒干的“月饼”夹着从家里带来的菜——炒土豆丝、炒青椒、凉拌萝卜丝、油泼辣子;吃完了没晒的,到了周三后,一天三顿就拿出干“月饼”,喝着开水咽下去,这就是小时候中秋节那一周的食物,那时候,只知道中秋节可以吃月饼,第一次听到赏月还是一群小伙伴晚上在宿舍里不睡觉,瞎闹腾,说着怪话。窗外皎洁的月光洒满操场,泼辣的女班主任在外面喊:“再不睡觉就请你们出来赏月”,于是都安静了。如今在城市里,这样的月光几乎成了奢侈。
大概初中三年,每年的中秋节都会从家里带妈妈蒸的“月饼”,妈妈是个能干的人,面和调料到她手里,都会变成可口的食物。只是后来外出求学、工作,每每到了中秋,愈发的怀念妈妈的月饼,超市买来的口味虽然都有,可总是吃不出感觉。
窗外,秋雨仍在淅淅沥沥,今年雨水多,可能这是个多情的季节,大概吃上几口妈妈的月饼,我就该爬格子了。儿时的回忆越遥远越清晰,可是那份幸福大概再也没有了!(王婧)
下一篇
给老公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