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散文

2019-08-18 18:37:46  ·   6次点击

    犹记得儿时诵读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时候老师告诉我这句诗描写了蚕和蜡烛的无私奉献精神,并教导我们要做一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之人。古语就是古语,它总能让后人无限神往,并且将之奉为圭臬,因而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这样认为,并且这样去解释这句诗。当然这只是文学赋予这些事物以高尚品质,从而达到教化读者的功能,我们姑且认为春蚕真的如此无私,否则它又怎会“作茧自缚”呢?“茧”作为蚕的产物,让人们看到了蚕的价值,却也成为了蚕与外界接触的阻隔与屏障,甚至成为了它生命的终点所在。作为“作茧自缚”的反义词,“破茧成蝶”则被人们赋予了更加美好的寓意,诸如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冲破阻碍获得光明;只有经历过痛苦的锤炼,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等等激励人的话语。“茧”与“蝶”象征着两种不同的状态,前者是毫无生机的、充满束缚的,甚至于是丑陋的,后者则是生机勃勃、自由翱翔的,而且是美丽绚烂的,两相对比之下,“茧”自然而然成为了亟需被打破,甚至被毁灭的对象,而“蝶”自然成为了竞相追逐的对象。但人们总是忘记一个事实,破茧而出的不一定是蝶,也可能是飞蛾,飞蛾与蝴蝶,两个外形相似的物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梁祝化蝶,蝶始终是一个美好而梦幻的意象,而飞蛾却不曾有过这种待遇,有的只是飞蛾扑火这种笨拙无知的形象,而最终只能是被人类消灭的命运。但破茧之前,它们都是丑陋的蛹,蝶与蛾在这一刻成为了难分彼此的战友,茧壳既是蜕变和重生的必经之路,是孕育新生命的温床,也是它们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破茧虽是痛苦的,但也是无法改变的命运,因为只有“杀死”之前的自己,才能获得一个全新的自己。
    茧对昆虫而言是人生必须经历的阶段,它是一种保护、一种蜕变,但它不仅仅是昆虫的专属,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与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我们无法像昆虫那样作茧包裹住自己,但人类之茧也丝毫不亚于昆虫之茧的“无私”。从物理上来说,它由常年积累摩擦而来,是自身肉体的变质,这“茧”不是昆虫的蜕变经历,也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筑起厚厚的甲壳,只是因为生活的苦难在他们的身体上留下的痕迹,这“茧”意味着苦难和重任,甚至于意味着一种不平等,因为人类的茧不像昆虫的茧,它们没有差别,是每一只昆虫都会有的经历,但是人类却不是这样,不是所有人都有“作”茧的机会和权力,从事工作的差异而导致茧的有或无;这“茧”意味着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一位老工匠的手与一个孩子的手,他们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前者的手布满了岁月磨砺留下的痕迹,而后者的手却写满了年轻与活力。
    茧,这一特别的物质,以两种不同的状态存在于昆虫世界与人类世界,成因不同、结果不同,但是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着类似的含义。昆虫之茧是一种蜕变和重生,人类之茧是苦难和阅历的印证。昆虫之茧一年又一年的形成和破茧,人类之茧日积月累的形成与剥落,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但这循环的过程都是成长,只不过昆虫之茧的成与破,改变了生命的形态,而人类之茧的成与落只是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微小的变化而已,而我们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成千上万次微小的蜕变与成长所构成的呢?(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炼铁厂  杜昌杰)
下一篇
写给十年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