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小院儿
2019-08-14 10:24:46 · 3次点击
老家的小院儿,是上个世纪渭北高原农村那种,象征着一家人团结一心的,传统的四合院式民居。它是公公和婆婆花费了一辈子的心血建成的小家,也是丈夫从小长到大的地方。当我第一次走进去,就喜欢上了它。
小院的前面,是一座由砖坯和白灰沙浆砌墙,楼板上糊水泥沙浆的平房,一间作为弟弟一家的卧房,另外两间合在一起作为进入院子的通廊和存放杂物的地方。这座房子建于1995年,是家里建的最迟的一座房子,也是村上建的最早的一间平房,每当公公讲起修建这座房子的情形时,那种自豪的表情,让我看到了一个耄耋老人对人生的满足。
顺着通廊往前走,里边一左一右两间厢房,大概是为了防雨,勤俭节约惯了的公公把房子的底部全部用砖坯砌了,上部则是用泥坯土墙和木梁蓝瓦建成的,这两间即是被称作陕西八大怪之一的“房子半边盖”里的那种房子,两间房一模一样,门对门盖着,后墙高,前墙低,便于流水,中间隔着一个三米多宽,七米多长的天井,一间住着公公婆婆,一间是我和丈夫居住的地方。每逢下雨,我最喜欢站在台阶上,看房檐上落下的水,穿成珠、连成线,落在天井长着青苔的青砖上,我便有了一种廊前看檐雨,梦回深宅院的感觉,一种到了古时烟雨江南人家般的感觉。
顺着厢房廊檐下的台阶再往里走,就是一座带阁楼的,纯正的泥瓦房,东边是为一家人每日烹出美味佳肴的地方,西边是一个大通间,里边阁楼上放着常用的农具,下边放着厨房里常用的食材,杯盘碗碟之类的东西,中间则是通往后院的通道。这间房连同那间厢房,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有了一定的历史,从那老式的田字格窗子和黑褐色的房梁上,便可窥得这房子有些年头了。
后院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土院墙上种了一圈仙人掌,既可以用来观赏,也可以用来防盗,花开的时候,院内便会落下阵阵花香。院墙底下种着一株枣树、一株桃树、一小块儿菜地,还有一些柴火,整整齐齐的码在最后边这座房子的房檐底下,太阳出来的时候这里的阳光是最好的,因此,每逢出太阳的时候,我就喜欢坐在这里晒晒太阳,看看仙人掌,听婆婆讲丈夫小时候的故事。
公公对小院极其珍爱,即便是他非常疼爱的小孙子,也不允许在墙上随意涂鸦。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儿,就是从小院门口一直到后院,把院子里的地面、犄角旮旯、砖缝隙全部打扫一遍,再把窗台挨个擦一遍,房间里再打扫一遍,才扛着农具去地里干活。
公公婆婆去世有些个年头了,去年回老家给二老上坟时,才发现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上的人大多已从老村迁到了新村,家家住进了宽敞明亮,整齐划一的小独院,家家门口都有用竹篱笆围着的绿化带,门前都放着一个绿色的垃圾桶,每天下午都有人来将垃圾清理掉……”听着三姑如数家珍般的给我数着国家新农村政策下老家的变化,高兴之余,不禁又想起了那座心心念念的小院儿。
小院儿在老村的村东头。当我走进老村时,往日干净整洁的大路,枯枝败叶,随处可见,路边,墙根,茅草重生,及至小院门前,门上的漆,脱落者十之八九,进到院里,眼目所及之处,灰尘与昆虫躯壳并存,天井砖缝,蓬蒿郁郁,黄叶片片,后院的菜园子和果树因无人打理,也变得杂乱无章。此情此景,使我内心不免生出许多感慨。
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让乡亲们住进了窗明几净,坚固结实的钢筋水泥,砖混结构房子。传统的农家小院和泥瓦房,在完成了它的使命后,顺应时代潮流,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不再需要它,便无人再打理它。然而小院终究是我们和父母一起生活过的地方,那里不仅藏着丈夫童年的许多记忆,还是将一家人牢牢捆扎在一起的纽带,是我们的根之所在。眼前破败的小院,除了让我想起过去的往事,还像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般,提醒着我,不要忘记过去那些艰苦的岁月,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珍惜这个日新月异、政治清明的好时代。(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 赵娟妮)
小院的前面,是一座由砖坯和白灰沙浆砌墙,楼板上糊水泥沙浆的平房,一间作为弟弟一家的卧房,另外两间合在一起作为进入院子的通廊和存放杂物的地方。这座房子建于1995年,是家里建的最迟的一座房子,也是村上建的最早的一间平房,每当公公讲起修建这座房子的情形时,那种自豪的表情,让我看到了一个耄耋老人对人生的满足。
顺着通廊往前走,里边一左一右两间厢房,大概是为了防雨,勤俭节约惯了的公公把房子的底部全部用砖坯砌了,上部则是用泥坯土墙和木梁蓝瓦建成的,这两间即是被称作陕西八大怪之一的“房子半边盖”里的那种房子,两间房一模一样,门对门盖着,后墙高,前墙低,便于流水,中间隔着一个三米多宽,七米多长的天井,一间住着公公婆婆,一间是我和丈夫居住的地方。每逢下雨,我最喜欢站在台阶上,看房檐上落下的水,穿成珠、连成线,落在天井长着青苔的青砖上,我便有了一种廊前看檐雨,梦回深宅院的感觉,一种到了古时烟雨江南人家般的感觉。
顺着厢房廊檐下的台阶再往里走,就是一座带阁楼的,纯正的泥瓦房,东边是为一家人每日烹出美味佳肴的地方,西边是一个大通间,里边阁楼上放着常用的农具,下边放着厨房里常用的食材,杯盘碗碟之类的东西,中间则是通往后院的通道。这间房连同那间厢房,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有了一定的历史,从那老式的田字格窗子和黑褐色的房梁上,便可窥得这房子有些年头了。
后院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土院墙上种了一圈仙人掌,既可以用来观赏,也可以用来防盗,花开的时候,院内便会落下阵阵花香。院墙底下种着一株枣树、一株桃树、一小块儿菜地,还有一些柴火,整整齐齐的码在最后边这座房子的房檐底下,太阳出来的时候这里的阳光是最好的,因此,每逢出太阳的时候,我就喜欢坐在这里晒晒太阳,看看仙人掌,听婆婆讲丈夫小时候的故事。
公公对小院极其珍爱,即便是他非常疼爱的小孙子,也不允许在墙上随意涂鸦。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儿,就是从小院门口一直到后院,把院子里的地面、犄角旮旯、砖缝隙全部打扫一遍,再把窗台挨个擦一遍,房间里再打扫一遍,才扛着农具去地里干活。
公公婆婆去世有些个年头了,去年回老家给二老上坟时,才发现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上的人大多已从老村迁到了新村,家家住进了宽敞明亮,整齐划一的小独院,家家门口都有用竹篱笆围着的绿化带,门前都放着一个绿色的垃圾桶,每天下午都有人来将垃圾清理掉……”听着三姑如数家珍般的给我数着国家新农村政策下老家的变化,高兴之余,不禁又想起了那座心心念念的小院儿。
小院儿在老村的村东头。当我走进老村时,往日干净整洁的大路,枯枝败叶,随处可见,路边,墙根,茅草重生,及至小院门前,门上的漆,脱落者十之八九,进到院里,眼目所及之处,灰尘与昆虫躯壳并存,天井砖缝,蓬蒿郁郁,黄叶片片,后院的菜园子和果树因无人打理,也变得杂乱无章。此情此景,使我内心不免生出许多感慨。
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让乡亲们住进了窗明几净,坚固结实的钢筋水泥,砖混结构房子。传统的农家小院和泥瓦房,在完成了它的使命后,顺应时代潮流,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不再需要它,便无人再打理它。然而小院终究是我们和父母一起生活过的地方,那里不仅藏着丈夫童年的许多记忆,还是将一家人牢牢捆扎在一起的纽带,是我们的根之所在。眼前破败的小院,除了让我想起过去的往事,还像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般,提醒着我,不要忘记过去那些艰苦的岁月,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珍惜这个日新月异、政治清明的好时代。(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 赵娟妮)
下一篇
图片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