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爱上了绿水青山
首页 > 文学 > 散文

父亲爱上了绿水青山

2019-07-26 18:00:06  ·   11次点击

     曾是沟壑纵深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如今在山沟旮旯、黄土旮峁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给原本有些死气沉沉的陕北带来了勃勃生机,每次父亲回老家时,对着翠绿的山沟土峁都会感叹一番。
      和父亲开着三轮车回老家的屋子搬一些生活用品,老家的窑洞开始坍塌,里面的东西都需要清理出来的。趁着休息的空闲,叫上父亲和我一道到硷畔下面的桃树峁子上走走。站在桃树峁子上,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整片都是翠绿翠绿的,平坦的地上和平坡上都长满了杏树、槐树、酸桃树,特别陡峭的山洼上,则被沙棘这种低矮的灌木“织”成了一片,遮挡了原本光秃秃的黄土。沙棘在家乡也叫“酸刺林”,一片洼地只要有一棵沙棘树,三五年之后就是一片林地。桃树峁子是一块胶泥地,而胶泥地里的植物本来就很难生存,再加上陕北这少雨的气候,对于胶泥地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当年二伯请来推土机,在上面撒了一层黄土,并种上了“沙大王”这种耐旱的草,从根本上改变了植物难以生长的状态。经过几年的生长,当初寸草难生的土地,已经是密密葱葱的一片,都没地方可以下脚。父亲不禁感叹道:“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前,那时真正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每到夏天,便是绿茵遍地,初夏花开,真正的是绿水青山咯!”
    曾经的陕北,与影视中提到的自古是贫瘠之地印象是有较大的出入的,植被覆盖率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小片的森林也是随处可见的。据父亲讲,在她的小时候,村里还时常能见到狼、鸬鹚和猞猁这些动物的踪迹,山鸡、野鸡等动物更是成群结队。在经历了“大炼钢”时代后,短短数年,植被被大量的砍伐,各种动物的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导致动植物的数量骤减。原本物种繁多的陕北,土地逐渐越发贫瘠,水土大量流失,陕北人才过上了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直至十多年前,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陕北人的日子才渐渐地好了起来。
    父亲告诉我,当年国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方针初步实施时,很多人都是不理解的,都认为农民如果不种粮食,就会吃不上饭。现在结果出来了,不种地了,日子反而一天天的好了起来,国家实施的政策就是好,这么好的绿水青山,每天都可以呼吸道新鲜空气了,人的心情都变好了。我很惊讶一向保守古板又不识多少字的父亲可以说出“新鲜空气”这四个字,看着我满脸的惊讶,父亲笑着对我说:“你以为你老爸是土包子?电视新闻上到处都宣贯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方针,你老爸我也是跟着环保的路线在行动呢”。我不禁思然,当我还以为老一辈都在辛辛苦苦为生活打拼时,他们却早就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
    父亲希望在自己老了以后,回到老家盖两间平房,天天生活在绿茵花丛之中,养两只鸡,再养一条狗,生活于真正山清水秀的村庄,过上陶渊明笔下怡然自乐的生活。我知道这是父亲对环境的理解,更是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当我们被车水马龙的城市所困扰时,被喧嚣的人流所烦恼时,被生活的酱醋茶所羁绊时,被纷争的思想所束缚时,何不放下包袱,洒脱一点,到绿水畔、到青山旁去看一看?在回去的路上,父亲给我讲了许多他所知道的关于陕北这块黄土地上的故事,但讲得最多最细的还是黄土地上绿水青山的变迁,我知道父亲是真正的爱上了绿水青山。(陕钢汉钢      薛生旭)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和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