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秦川之百鸟朝凤
2019-05-17 05:42:47 · 12次点击
动笔之前,百感交集,缘于探索现实主义是比较繁琐的,原本难以启笔,幸而前不久看了一部电影,名叫《百鸟朝凤》。导演正是张艺谋的恩师,原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陕西籍著名导演、中国四代导演吴天明。对于吴天明先生,80年代以前的人相对比较熟悉,因为他大胆培养了张艺谋、黄建新、顾长卫、陈凯歌等众多新人,开辟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被誉为“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深入人心的现实主义银幕形象,譬如《人生》(1984)、《老井》(1986)、《红高粱》(1987)、《秦俑》(1989)。
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百鸟之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原是一首唢呐演奏的民间乐曲,流行于北方各地。
电影《百鸟朝凤》拍于于2013年,公映于2016年5月,是吴天明先生遗作(2014年逝世),本部电影得到张艺谋、顾长卫等众多当红导演力推。电影演绎了一个关于唢呐匠老艺人的故事,片中唢呐匠焦三爷,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姓焦而人不焦,是无双镇十里八乡有名的唢呐匠,方圆红白喜事都求他执事,而百鸟朝凤是一个演奏技巧比较高的曲子,只有他能吹奏,白事中唯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用,这也是他个人和执事生涯中所秉承的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焦三爷年事已高,要从学徒中挑选出一位合适的年轻人来带领焦家班继续执事,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现代化西洋电子乐器引入红白喜事,极大的冲击了唢呐老艺人的行当,给他们的营生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艺人们对唢呐行当失去了信心。
唢呐王焦三爷是电影中焦家班的掌门人,技艺过人的他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为了唢呐匠人的尊严和唢呐艺术的传承,对没落的唢呐技艺坚守不渝,引领弟子们用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信念,奏响唢呐艺人独特的光辉,最后呕心泣血终老故土。
《百鸟朝凤》从表层看讲的是唢呐人的故事,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作为行内人士,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根植于民众的民间文化,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八百里秦川是老秦人袭居繁衍生息的地方,数千年的繁荣兴衰,在关中大地上衍生了色彩斑斓、别开生面的民俗艺术文化,这些文化承载了厚重而富有传承的原生态人文艺术形式。如同州梆子、华阴老腔、华州皮影、华州花馍,京畿乱弹、户县农民画,西府秦腔、凤翔彩绘泥塑,甚至长武道场、天人社火、民间针线艺术、自乐班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历时千百年代代传承,早已融入了秦人的血液而经久不衰。
然而,人无千古醉,酒无万年香。昔日人人会吼两句秦腔已不再是家常便饭。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文化迅速崛起,快节奏的城市化变迁,最富活力的中青年群体早已被现实生活所压迫的无暇品味传统艺术,尤其是进入21世纪初期,休闲文化形式剧增,网络传媒等众多现代文化应接不暇,致使传统人文艺术门可罗雀,以至于出现青黄不接、濒临绝迹的现象。
电影中焦三爷的焦虑不单单是唢呐匠的焦虑,更是整个传统艺术的焦虑,行话讲就是祖师爷传下来的手艺,是经过历代人不断创新,才有了今日的艺术繁荣。作为一门手艺,说浅了可以当做营生,说深了那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活的灵魂。80-90-00年代的人习惯了安逸的生活,极少关注身边传统文化的深邃。目前依靠艺术团体和官方能够保护的范围凤毛麟角,更多艺术形式的传承需要中青年群体来关注和挽救。
传统并非保守,挽救亦非守旧。传统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纽带。吴天明导演毕其一生置身于电影文化事业,用影像记录文化、诠释人性,其良苦用心,值得我们后人深深去思考,去探索。
传统或将永逝,我们还会远吗?请珍惜身边的传统文化艺术!
谨以此篇,缅怀吴老。(陕钢汉钢行政人事部 魏雷锋)
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百鸟之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原是一首唢呐演奏的民间乐曲,流行于北方各地。
电影《百鸟朝凤》拍于于2013年,公映于2016年5月,是吴天明先生遗作(2014年逝世),本部电影得到张艺谋、顾长卫等众多当红导演力推。电影演绎了一个关于唢呐匠老艺人的故事,片中唢呐匠焦三爷,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姓焦而人不焦,是无双镇十里八乡有名的唢呐匠,方圆红白喜事都求他执事,而百鸟朝凤是一个演奏技巧比较高的曲子,只有他能吹奏,白事中唯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用,这也是他个人和执事生涯中所秉承的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焦三爷年事已高,要从学徒中挑选出一位合适的年轻人来带领焦家班继续执事,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现代化西洋电子乐器引入红白喜事,极大的冲击了唢呐老艺人的行当,给他们的营生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艺人们对唢呐行当失去了信心。
唢呐王焦三爷是电影中焦家班的掌门人,技艺过人的他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为了唢呐匠人的尊严和唢呐艺术的传承,对没落的唢呐技艺坚守不渝,引领弟子们用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信念,奏响唢呐艺人独特的光辉,最后呕心泣血终老故土。
《百鸟朝凤》从表层看讲的是唢呐人的故事,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作为行内人士,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根植于民众的民间文化,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八百里秦川是老秦人袭居繁衍生息的地方,数千年的繁荣兴衰,在关中大地上衍生了色彩斑斓、别开生面的民俗艺术文化,这些文化承载了厚重而富有传承的原生态人文艺术形式。如同州梆子、华阴老腔、华州皮影、华州花馍,京畿乱弹、户县农民画,西府秦腔、凤翔彩绘泥塑,甚至长武道场、天人社火、民间针线艺术、自乐班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历时千百年代代传承,早已融入了秦人的血液而经久不衰。
然而,人无千古醉,酒无万年香。昔日人人会吼两句秦腔已不再是家常便饭。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文化迅速崛起,快节奏的城市化变迁,最富活力的中青年群体早已被现实生活所压迫的无暇品味传统艺术,尤其是进入21世纪初期,休闲文化形式剧增,网络传媒等众多现代文化应接不暇,致使传统人文艺术门可罗雀,以至于出现青黄不接、濒临绝迹的现象。
电影中焦三爷的焦虑不单单是唢呐匠的焦虑,更是整个传统艺术的焦虑,行话讲就是祖师爷传下来的手艺,是经过历代人不断创新,才有了今日的艺术繁荣。作为一门手艺,说浅了可以当做营生,说深了那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活的灵魂。80-90-00年代的人习惯了安逸的生活,极少关注身边传统文化的深邃。目前依靠艺术团体和官方能够保护的范围凤毛麟角,更多艺术形式的传承需要中青年群体来关注和挽救。
传统并非保守,挽救亦非守旧。传统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纽带。吴天明导演毕其一生置身于电影文化事业,用影像记录文化、诠释人性,其良苦用心,值得我们后人深深去思考,去探索。
传统或将永逝,我们还会远吗?请珍惜身边的传统文化艺术!
谨以此篇,缅怀吴老。(陕钢汉钢行政人事部 魏雷锋)
图片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