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味浓
首页 > 文学 > 散文

家乡年味浓

2019-05-04 15:46:01  ·   17次点击

     不知从腊月初几开始,在“阴历年”将近尾声之时,很多人感叹:又老了一岁,时间都去哪了?也有人叹息:现在的“年”都没心情,越过越没年味了。朋友小聚聊着聊着就会扯上与“年”有关的话题。这个说:今年春节要陪父母好好过;那个说:今年过年得回丈母娘家……在大家喋喋不休的谈论声中,我的思绪,不知不觉已飘到了儿时的小山村。
      记得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对过年的期待是一天比一天浓,平日里并不繁华的洋县城街道上变得异常热闹,来来往往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小商小贩们的叫卖声一浪高过一浪,街道两边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就连忙碌了一年的山里人也会赶几里或者十几里的山路,背着攒了一年的山货到城里期待卖个好价钱,换回过年的用品。那时的我们一到腊月,就期待寒假早日到来,在掰着指头数着天天的日子里憧憬着新年的到来。
只到现在,每每回味都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或许在那时,只有过年,大人才能满足我们平日里无法实现的愿望;只有过年,大人才会带着我们添置新衣;只有过年,饭桌上的菜肴才会比平时丰盛;只有过年,一年四季起早贪黑的祖辈父母才有充足的理由呆在家里歇息几天;只有过年,听着喜庆的炮竹、看着红红的灯笼才是那个年代最快乐的事情吧。
      今年过年,虽然大年三十晚上才踏进家门,看到家里的春联、门神、财神都已贴好啦,红彤彤的灯笼也挂起来啦,大人们忙的不亦乐乎。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看着春晚节目,亦然是熬到十二点之前是不睡觉的,0时前后,门外的鞭炮声、焰火声声声不绝于耳,听听谁家的花炮更响,人们就说:鞭炮越响,来年越吉利、越红火。
初一早上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爬出温暖的被窝,穿戴整齐,赶去给家族里的老人们拜年,其次去给村里的老寿星和亲戚朋友拜年,老人们都会给孩子们把糖果塞的满满的一兜兜。中午的时候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在饺子里面通常会包有一枚代表吉利和幸运的硬币,一锅饺子谁吃出了硬币,就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会多多发财。我到现在还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大一枚硬币包在饺子里面,竟然看不出一丝端倪。吃完午饭孩子们在一起熙熙攘攘的玩耍,大人们就坐在一起喝着茶,聊着一年的收获,来年的计划。
       大年初二早上就开始走访亲戚,花馒头、酒、糕点是必不可少的,从辈份最高的一家家拜访,主人家忙里忙外的迎接客人,来人先要去灵桌前祭拜已故的长辈,等人齐了就要开饭了。说到宴席,那真实丰富多彩,第一道果盘,开胃。接下来就是凉菜,四荤三素。下酒菜,主家会来给客人敬酒。接下来就是热菜,鲤鱼汤、丸子汤、鸡、鱼、肘子、甜汤、甜饭、最后是热腾腾的炒菜米饭,再来两片碗子肉,那个香啊!(口水止不住了)这里要说一下大锅蒸碗,是我们当地的一大特产,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准备。我们家也算比较大的一家子,分支多,我父亲兄弟三人,还有其他亲戚朋友也多,每年过年走访亲戚一天去两家也要跑到初七初八,毕竟不过十五不算过年嘛。都说过年就要胖几斤,实在是饭太香,心太美了。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眨眼间儿子也长成了大小伙儿,岳父母也不再年轻,看着他们日渐衰老的身影,不禁涌出几多酸楚,在岁月的磨砺中,我们渐渐的看懂一些事,哪怕短短几天的年假从南跑到北,从北颠到南,辛苦的奔波,却还是对生命、对世事、对人生的得与失有了另一番感悟,慢慢的兄弟姐妹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趁着过年回家聚聚,陪陪老人,手足之间聊聊工作,聊聊各自的家庭,我们的大家庭又成了大家分享疲惫、分享幸福的港湾。
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外面工作上班,但是每年过年就是再困难也要想办法回去和家人团聚。尽管回去的晚,走的又早,家里人心里面也是高兴的。在这里告诉大家一句,勿忘初心!忘掉一切的紧张忙碌,放下心里的包袱回到家人身边,陪着他们好好的过个年。(陕钢汉钢轧钢厂    段小明)
下一篇
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