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雕琢”每一篇稿件
首页 > 文学 > 散文

用匠心“雕琢”每一篇稿件

2019-03-05 14:29:18  ·   23次点击

  “读书使头脑丰盈,写作使人生焕发光彩。”作为基层单位通讯员,这是我常与身边写作爱好者交流时自勉的一句话。在举国上下以“文化自信”不断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今天,基层通讯员更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教育、宣传工作方针,用文字和图片去传播企业文化精神,鼓舞和振奋身边的同事,共同讲好身边的故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就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每个通讯员必不可少的技能。除了勤能补拙、坚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做一个“有心人”。譬如随身携带笔和本,及时记录整理新闻素材;譬如与职工拉家常,与企业心连心,捕捉活动亮点,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工作的点滴,用鲜活的语言,传递职工的心声,用镜头定定格每一个难忘的瞬间;譬如读书写作,保持这种用心感受世界最便捷的方式;譬如善于思考对比,阐发读书哲思,涵养人文精神,分享读书感悟,提升品质修养;譬如剪报,将报上的文章剪下来,或者是手机一键收藏,努力从一张张充满油墨香韵的报纸中,学习知识、学习经验、学习做法,提高工作水平。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篇上交的稿件,或散文、或报道、或图片、或诗歌,由于新闻、散文写作爱好者的思想站位局限性,难免在稿件中存在一些瑕疵。这就要求单位通讯员要及时做好幕后修改完善工作,将一块“璞玉”精雕细琢为“美玉”。而这份幕后工作,最考验通讯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考验通讯员的胸怀和责任心,考验通讯员的文笔和知识积累,考验这份独具的“匠心”。毋庸置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并受到知识面的限制,对于同一事物的观点千差万别,因此在改稿、组稿中,就是考究文字功底、体现生活哲学、“匠心”独用的时候了,真实的融入到他或他们的生活境界。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每一篇稿件,都是文学、新闻爱好者在工作之余独立构思、一字一句创作,每一篇稿件都来之不易,用“匠心”去分析、理解那些看似枯燥的文字,是修改稿件的根本要求。珍惜每一份基层的稿件,因为他们善于创造,怀揣着梦想把生活的“苦”酝酿成“蜜”。改稿,夜深人静、孤灯伴影,犹如集阅读、写作和再创作为一身的“苦行僧”,虽然,我的专业不是新闻学专业,学历也不高,但在修改稿件时,设身处地站在作者角度、环境、思维角度考虑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对每一篇稿件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同样能享受着作文思绪酝酿之苦、分享之乐。而当这篇“豆腐块”作品发表时,就能开启文学、新闻爱好者写作兴趣的第一扇窗。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企业是通讯员的新闻富矿,是社会经济最活跃的细胞,每天都会源源不断产生大量的新闻,而如何将企业好的经营策略、劳模、工匠的先进经验和良好精神传播出去,加大一线员工的宣传力度,弘扬新时代企业工人的精神风尚,以形成蝴蝶效应,营造人人学劳模、争当工匠的良好氛围,是每个通讯员肩负的使命,也是一件光荣和骄傲的事。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与其他浮光掠影的速食“文化快餐”相比较,用自己独有的“新闻眼”捕捉、记录每一个完整的真实与画面,是涵养、净化和提升灵魂的作用最为明显。曾经,我也为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宣传突破口而失眠焦虑,那种恐慌就像到了考场头脑中的那片空白和恐慌。而将稿件投出后,无论是否刊发,都让人松了一口气。当一篇篇稿件刊登后,再拿出原稿与见报的稿件作比较,从中找到提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慢慢的明白了,坚持写作,是对抗平庸最有效的手段。其实,这种恐慌和矛盾一直在上演,就像每次光临山庄的风一样,呼啸着一颗受伤害却坚毅的心,也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最终才能铸就一个更加强健的心灵。
  文学因阅读而存在,生活因写作而充实。用心体会笔下的真谛,采撷生活浪花,捕捉活动亮点,用文字诠释生活哲学,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精彩的点滴,用鲜活的语言传递职工的心声,用镜头定定格每一个难忘的瞬间。最终,完成洗尽铅华的真实表达,对外刊发更多贴近时代脉搏的作品,在岁月风尘中坚守从容、淡泊人性。人生旅途有太多的镜头,但是写作将他们永远定格在心灵归宿的那一刻……(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    席坤)
 
上一篇
下一篇
三月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