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之江新语》有感
2018-01-05 08:58:06 · 26次点击
近日,品读了习总书记的《之江新语》,通过对其中《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这一篇反复阅读,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帮扶有方”。
首先,为什么习总书记要强调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证明以前并不突出,不明显。帮扶群众不是作秀、不是表演,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党员干部人民公仆的天职。大家还记得2012年陕西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爆出来的“表哥”杨达才吧。一名党员干部在面对特大交通事故的悲惨场面时居然能手腕上挂着名表微笑,在群众遭受危难的时候居然抱着一种看表演的心态,这是党员队伍和人民群众所不能容忍的。
其次,我觉得帮扶就要帮扶到点子上,将小爱变成大爱,将片面关爱变成全面关爱。以前常有听说年关将至,某某单位、某某组织为贫困户送去慰问品、米面油和棉衣棉鞋。我们有没有想过,到底哪一家缺棉被,哪一家缺棉衣。会不会有的人家送重了,而真正缺少的东西我们却忽略了。会不会送去的东西不够他们吃用,这些东西吃完了,用完了怎么办?所以帮扶困难群众不仅要将盲目帮扶变成有针对帮扶、细微化帮扶,而且要真正将帮扶困难群众做到实处。
第三就是党员干部要带头,将帮扶困难群众一事当成分内之事,当自己的事情办。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事情肯定特别上心,这是人性使然。古有话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党员干部要想做好帮扶困难群众这些事情更应该把这些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把困难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把困难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
将困难群众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除了完善帮扶制度,还要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转变思路,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送给困难群众的米面油吃完了怎么办?一味的给予是无法减小贫富差距的,送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帮助到他们,反而让他们产生依赖感。真正帮扶困难群众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困难群众可以自己组织生产力。
帮扶困难群众应该有一套合理完善的方案。先调查,再分析,然后给出相应的方案,最后组织力量去实施。深入农村困难群众家里,挨家挨户调查困难群众家庭情况。仔细分类整理致贫致困原因,然后给出相应的帮扶方案。有的家庭困难是因为没有劳动力,有的是缺乏专业知识,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千篇一律,统一对待。总的来说,在帮扶困难群众的道路上,我们党员干部应该起好头,冲到最前面,把最紧迫最重要的群众放在最优先最快速处理的位置上,找出一条最有效的帮扶方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统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