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温暖记忆浮心海(散文)
2017-12-22 05:33:45 · 49次点击
冬至,温暖记忆浮心海(散文)
冯 骁
又逢冬至,上网查了一下古人对冬至的描述,还真多,有杜甫的《小至》和《冬至》,有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有苏轼的《冬至日独游吉祥寺》,有苏辙的《冬至日》,有朱淑真的《冬至》,还有陆游和尹志平的诗词等等。他们在诗词中既描绘了冬至时节的天气、环境、所见所闻,又道出了独在异乡的漂泊心境,更多的是抒发了内心深处的那份乡愁、那份思念和那份挂牵。尹志平在词中写道:“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词中道出了冬至的自然规律、时令玄机,也阐明了冬至的深意和本旨。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平时都是以杂粮果腹,饭菜很少有油水,一年中最盼望着能过上“冬至”和“春节”这样的节日;因为到了冬至,就快到年根了。记得每年冬至的那天,母亲都要包上一点饺子;每年的饺子馅都不同,有韭菜的、有芹菜的、有白菜的、有茴香的;饺子包得不多,要搭配着玉米面窝窝头一块吃。长大后,常常看到母亲一个人站在厨房里独自在包饺子,厨房是自家搭建的简易房,没有暖气,只有一个煤炉子,里边很冷,母亲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忍受着寒冷和劳累,一个人包完全家人吃的饺子;现在想起来真的是觉得母亲这一生付出了太多太多。
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相传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古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当然,民间也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冬至节的传说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来自神医扁鹊。生为河北人的扁鹊一生周游四方,为黄河流域的百姓治病;有一年的冬天格外地寒冷,寒风刺骨,雪花纷飞,人们的耳朵冻得生疼,有许多人的耳朵被冻得生疮溃烂。一日,扁鹊来到乡间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十分难受,他苦思一夜,想出一招:用“祛寒矫耳汤”试一试,即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一齐放入锅中煮,煮好后把羊肉和药材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矫耳”做熟吃;果然,人们吃了矫耳饭、喝了祛寒汤,顿时浑身生暖,两耳发热,冻烂的耳朵不久也好了。人们十分感激扁鹊妙手回春的医术,因为那天正逢冬至节,后人们为了纪念扁鹊,就在每年的冬至日包饺子吃。
如今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常生活中隔三差五地就吃顿饺子,有时不想自己包了就去饭店吃,或者干脆叫外卖,真是方便极了。但是,生活在幸福中的年轻人是不了解过去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情景的。在几十年前,我与我的同时代人走向农村,成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北方的山区到了冬季是十分的寒冷,我们住在半山腰的土窑洞里,每天要到山下的小河里去挑水;冬日的小河结了厚厚的冰,我们要先砸开一个冰洞,然后用铁桶盛满水,再一步一步地挑到窑洞里。冬至的这一天,同在一个队插队的知青都已回家了,只剩我和一名女知青留守;夜里的一场雪让山村的房舍和沟沟垴垴变得白茫茫的,像是覆盖上一层白色的被单;因为下雪,这一天也没有什么农活可做,我和她呆在各自的窑洞里看书,临近中午的时候,正当我俩商量着如何做中午饭的时候,邻居大娘走进我们的窑洞,让我俩去她家过冬至,吃饺子。我俩自然是兴高采烈地随大娘去了她家;那顿饺子也是我有生以来难忘的一顿饭,虽说饺子馅是白菜和粉条做的,但大娘的热心和关爱是难忘的。我知道,山里人的朴实情感都包含在那一个个丰满的饺子里了。
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住在单身楼里,吃在机关食堂,每周都可以吃到一顿饺子,对于饺子的奢望也就渐渐淡化了。虽然经常能够吃到饺子,但却不会包饺子,直到结婚后才学会包饺子。有一年去基层采访,走了几个区队后,收获满满;末了,朋友邀我到他家吃饭,说什么也不让我去矿上的食堂。到了他家,只见他媳妇已包好整整一案板的饺子。当饺子端上桌时,朋友和他媳妇一前一后地说,今天是冬至,你能到基层来采访,说明你对工人有感情,我们也要用饺子来招待你,我们一起过冬至。朋友的话说得我心里一阵阵发热。
又逢冬至,尽管这个冬至日没有雪花飘落,但有暖阳洒落在肩头,我们可以制造一些浪漫,让这个冬至过得与以往有所不同,也让我们多一些感怀和留念。冬至日,我会召集全家人一块儿包饺子,我那近四岁的小孙女会踩在小板凳上,一会儿擀面皮,一会儿包饺子,她可是一个小人精了。这个冬天不冷,因为有饺子相伴。
(作者:冯骁,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煤集团职工作协副主席。韩城矿务局实业公司。电话:13891458511)
2017年12月22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图片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