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高考
2017-06-08 14:52:09 · 159次点击
6月8日,是一年一度高考的第二天,也是决定莘莘学子是否能够金榜题名的最重要一天。这一天,考生埋头“沙沙”答题,教室内三位监考老师目不转睛盯着学生,或扫视,或聚焦,或来回巡视,或填写记录卡,室外巡考老师不时进来询查,除此之外整个教室都静悄悄的,也只有窗外几声鸟叫雀鸣才偶尔打破这份沉静。
虽然远离高考已经九年了,但是每年此刻都会一直关注高考。这几天,网络出现了各种关于高考的消息,“高考第一天现最粗心班主任:老师竟将全班准考证忘宾馆”“各地送考妈妈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考生穿着‘考的全会蒙的全对’衣服”“50岁大叔第21次参加高考”……种种讯息,让人不禁惋惜感慨,仿佛又回到了高考时代,这些身边的人和事竟然那么熟悉。
多年来,高考倍受世人关注,都是因为高考承载着打通阶层壁垒、改变读书人命运、刷新教育理念的重担。也正因此,父辈们至今铭记着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情境:那一年,570万出身不同、从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不同阶段考生共同走进考场,而后27万人考入大学。虽然,每个考生是渺小的,但他们的命运也正是由于这场高考而悄然改变。从1977年到2017年,高考已经恢复四十年了,但它所承载的社会期待丝毫没有减轻,无数参加或未参加高考的人来说,在高考舆论面前依然不能“淡定”。40年来,高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知识改变命运”的痕迹。毕竟,对于人生而言,高考是“一次考试、终身缅怀”,怀念与感激,期待与反思,每年6月7日、8日,都有意无意地回忆起高考时的每一个细节与纹路。
不可否认,高考在微观层面上,是对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呈现。尽管现在有人认为阶层板结了,但不得不承认,高考还是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如今高考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但无论如何改革,对于考生来说,知识涵养、熬夜备考、考场竞争、志愿选择、厚积薄发,都是无法忘怀的精神气质。而坚守公平透明的底线、改变命运的希望,也是大家对高考的重托与期待。
曾经,我也看到过同学走出考场时淘淘痛哭、泣不成音,也听到同事说他走出考场喜笑颜开、手舞足蹈,也会不由自主受其影响。其实,无论是“抬头大笑出校门”,还是“掩面啼哭欲断肠”,都是对高考的一种感受。正是因为高考,才会有“跃过龙门”时的喜悦,才会因感念而聚焦,因珍惜而期待。(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 席坤)
图片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