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鱼”为“渔”
2017-05-25 10:58:24 · 22次点击
说起“精准扶贫”我们大家都已经不再陌生。自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以来,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类精准扶贫项目。扶贫助弱、传递爱心,弘扬正能量也是我们所有青年人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青年人,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精准扶贫的含义。在我看来,精准扶贫简单的说就是具体的、精确的、高效的帮扶贫困户,让扶贫方式的“漫灌”变成“滴灌”,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有效性。中国社会经济的现状是参差不齐的。南强北弱、东强西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强于西北内陆地区,各地区“个别”贫困户于当地经济状况好的人家贫富差距巨大。在如今这样一个现状下,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是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中,我们需要坚定不移的走精准扶贫之路,全面发展经济,精确制导贫困户脱贫已达到共同富裕全面奔向小康社会。
作为青年人,我们在扶贫助弱的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比如,青年人知识广、见识多,懂科学,懂网络,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等优势。所以我们青年人在这场扶贫攻坚的“战役”中应该处于“领导”地位。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长处带领平困户尽早脱贫,走上小康之路。
而在如何有效的帮助贫困户脱贫的问题上,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因地制宜有效识别。在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识别哪家是真贫困需要我们指导,还更应该深入了解该贫困户的现实状况。比如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主要劳动力、家庭债务及负担情况、当地实经济发展状况等等。只有深入的了解该户的贫困原因和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做到档案记录,才能为该贫困户寻找出一条适合他们发展的脱贫之路。这也就是“知己知彼”。
其次,寻找合适的出路。根据之前的分析,确定出合适的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就像我们这里,大部分处于塬区,种植果树让很多农户已经脱贫致富,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收入达不到当地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标准的。这样的贫困户有的是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或者是家庭存在切实的困难无法解决。根据这些困难,我们应当切实的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方法解决他们的切实问题。没有劳动力种不了果树,那是不是可以开展小型养殖业呢;家里有残疾人无法劳动,我们是不是可以帮助他们申请低保,并且为他们找一下力所能及的工作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实践。
最后,精确的管理,记录档案。在以上的工作中,我们也想了、也做了。最后建立完善的扶贫档案,将贫困户发展的每一步都记录下来,随时把握好其发展方向。并将成功的致富方法可以推广至其他贫困户。
总的来说,青年人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组成。我们是有责任和使命完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发展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助弱的道路上,传递爱心,弘扬正能量,已经不是曾经的“献爱心”捐款、捐物那么浅显了。现在社会的发展对青年人的要求更高。传递正能量,用自身去感染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投身于扶贫助弱的队伍中来,共同建设小康社会。(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