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针线箩
首页 > 文学 > 散文

母亲的针线箩

2017-04-28 15:33:34  ·   28次点击

 

  在我们家里,一直珍藏着一个针线箩,它由细藤编织,密细有致;圆圆的,样式玲珑而小巧。由于年代久远,记忆里很小时候箩儿就呈棕红色,用手摸摸,感觉滑溜溜,像摸着一块绸缎……,箩儿里成年装着针线、顶针、剪刀、尺子、划石及各种颜色的布块,小时候我一直唤箩儿叫“杂货筐”。
   这么一个不起眼儿、古老的再三没那么古老的家什,别说,母亲却一直把它当作宝贝儿!因为针线箩承载了母亲的人生和希望,更像是一只盛装着母爱的容器。
    记忆深处,母亲空闲时近乎每天都围在针线箩边,她戴上老花镜,右手中指套上顶针,穿针引线,那么一针针缝啊补啊的,要么大哥的衣领,要么二哥的裤缝抑或我的鞋子……似乎总有作不完的活儿,而我们兄弟几个的旧衣服,会经过母亲的手,很快就会焕然一新。
   母亲的针线活儿很细致,不细看,你很难判断那是手工缝制。母亲的巧手更是在队上出了名的。但凡村里哪家婚丧嫁娶,总少不了母亲去帮忙。母亲呢,这时候总是出门少不了两样东西:老花镜,针线箩儿。路头遇上熟人姐妹,看看母亲手上端着的箩儿,大家总是很客气地和母亲打招呼:“呀——!袁家婶,又去帮谁家做针线呀?”往往这时,母亲一边热情答应,一边脸上堆满了喜悦。
因为生活清苦,家境贫寒,母亲农忙之余,总喜把大哥无法再穿的衣裤作番裁剪,然后端出她的针线箩儿,戴上老花镜,一针针缝缝补补,然后让二哥过来试穿。二哥每次都是撇了嘴,说啥也不试,嚷着穿身上难看哩,出去会让伙伴们儿笑的。母亲不爱听了,总是那句老话:“谁笑?我看是你笑自己。过日子总要细着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老辈人的名言哩!”
母亲就是顺着这“名言”过日子,只要有空,那针线箩儿就没闲着。穿戴二哥捡大哥的,我又捡二哥的……这种“迷彩服”几乎伴随了我们的整个童年。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我们各自都成了家,生活条件也越来越优越,但忙了一辈子的母亲还是会端出她的针线箩儿,戴上老花镜,穿了针线,寻出孙子孙女们丢弃的衣服这边缝缝,那边补补,并乐此不惫。孙子孙女们自然不会穿的,间或还奚落母亲:“哎呀!奶奶,你真是个老古董!现在谁还时兴这呀!”我闻听总免不了对孩子们一番训斥,告诉他们母亲倾注的不仅是一份手工劳作,更是对他们一份朴质的
我是从艰苦年代过来的,我深知母亲的心境。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岁月尽管一去不复返,但母亲勤俭持家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我们,每每看见衣服上整齐的针脚,我总会想起年轻时的母亲,那个经历风风雨雨却从不叫苦叫累,把整个家缝缝补补却无怨无悔,把母爱蕴涵到一针一线里却从不知疲倦的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淳朴的母亲,不懂的太多而空洞的大道理。但在母亲针线筐里,倾注了儿女针脚细密无私的爱。
 
                           陕钢汉钢:毛新安
 
下一篇
被手机绑架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