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茶韵
首页 > 文学 > 散文

小河茶韵

2016-11-23 16:22:34  ·   37次点击

 

时令已是寒露,阳光穿过叶子间的缝隙,泄的满地都是。微风拂过,枝桠婆娑。地面上的图案忽明忽暗,斑斓雅致,诙诡绝伦。我沿着林间小路信步而去,涉过前面的涓涓溪流,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千亩茶乡。小河庙,一个关于茶文化的地方。
中国人对茶的钟爱绝不啻于西方对咖啡的推崇,和西方一样,茶的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孕育,历久不衰。上古时期,神农氏亲尝百草,有一天因为误尝毒草中毒,口干舌糙,心烦气乱。他放下草药便在一株树下休息,一阵微风摇曳,树上的一片叶子掉了下来,由于职业习惯,他便将叶子放在口中咀嚼。过了一会觉得口中生津,浑身舒畅。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也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在西周时期,茶已经有它另一种名字,称“槚”。周公《尔雅》称:“槚,苦荼。”两汉时期,茶在用于医药的同时,已经有饮品的习惯。三国时期,征伐连天,干戈未戢,那是一个关于“酒”的时代,茶只存在于考槃隐士之间,所以三国时期只是“种子”阶段。到了魏晋南北朝,名士云集,时而冠盖相聚,茶便被文人雅士所喜爱。此时,也仅是茶的萌芽阶段。到了隋朝时期,制茶有了一定的技术,但相对于后来还是有些粗糙,还处于童年时期。到了唐代,茶无论是从制作技术还是泡制方法都有着很大提高,唐朝便是茶的兴盛时代。直到一代茶圣陆羽的出现,将茶推向了另一种高度。《茶经》无疑是拓荒之作,他与后来两宋茶业的鼎盛有着直接关系。直到后期,茶的杀青方法被分为:晒青、蒸青、烘青、炒青。“杀青”和现在的腌制腊肉有些相似。
在茶的之作方面,小何庙茶属于后者,炒青。每年惊蛰前后,便是小河庙的采茶季节。清明是采茶的高峰期,所以清明前后的生叶是最贵的,茶的成品也就可想而知。采茶利润丰厚,却是个精细活。到了采茶旺季,在茶树里很少看见男人,这是因为男人们性格大多粗狂急躁,而采茶需要静下心来,一旦茶叶中有其他杂叶相掺,严重影响杀青时的质量。除了对生叶的要求质量比较高外,对生叶杀青的时间也是有着严格的限制。生叶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一宿,同时还不能见光。生叶的好坏还有着地理环境的限制,相反,只要是茶叶种植的地方,环境绝对是阆苑仙葩,琪花瑶草之地。
小河庙地理环境优美,四面山峦起伏,东西小河横亘。春天,林间苍翠欲滴,山势逶迤恣肆,流云叆叇伶俐。到了雨季时节,山谷霖雨空蒙,丹青难描,捉笔难赋。到了冬季,山石童然,裹银披素。黑白相间,宛若泼墨。
除了茶对于自然环境要求严格外,对泡茶的水也是非常苛刻。“飞湍壅潦,非水也。”飞湍激流之水,淤积毫无生气死水都不能满足。只有涓涓细流,水源附近没有人居住的地方才是茶水的最佳选择。无独有偶,小河的村口南边正有这样一座泉口,终年水流不断,水质清澈,入口甘冽芳醇。因为年代久远,村志遗失,关于这口泉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
伫立在茶地,我仿佛已经嗅到来年丰收的气息……(陕钢集团汉钢公司:戚龙)                      
 
 
下一篇
雪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