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读书吧——写在201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首页 > 文学 > 散文

多读读书吧——写在201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2016-04-25 18:29:53  ·   50次点击

 

多读读书吧
——写在201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古人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句,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真宗赵恒的“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北宋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朝裴松之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同的人对读书的理解不同,境界也不同,但相同的是对书的喜爱和对读书的渴望。 
    在如今这样的信息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轻而易举的获得想要的信息,加之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书的概念似乎在渐渐淡化,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也在锐减。其实这与人的价值取向也密不可分,当人们对金钱的欲望不断吞噬内心的宁静,浮躁的情绪便会持续蔓延,坐下来安静的读会儿书则成为难以企及的奢望。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在我们身边:地铁上、汽车上、走在路上、躺在床上、坐在餐桌前,我们随时可以看到一个个、一群群手捧着手机,脸膛映得发亮的人。当然,也有用手机看电子书的,但为数很少,而且电子书与纸质的书本比起来,总是欠缺了知识本应有的厚重。网上有一张很讽刺的图片,就是将一个青年侧身躺在床上玩手机的照片和清末一个躺在床上吸鸦片人的照片进行拼接,结果发现姿势何其一致。另外,据官方统计,2015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而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在和平时期的今天,号召力显然不大,但起码不能让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成为断层。 
    读书为了什么?动机不同所达到的境地也不同,为治学而读书者,必将研究其精髓,悟其真理;为应试而读书者,多数记忆文本,理解表象;为爱好而读书者,则会择其所需,逐字精读;为消遣而读书者,只会粗略浏览,耗时而已(当然,这样的消遣已算作高尚的消遣)。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多读读书吧,无论是文学、哲学、美学、经济学、管理学,不管你读的是哪个领域,都会使你终身受益。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呼吁“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其实是很多人向往而不可为的一种理想状态,有些是因为工作和生活拖累,抽不开时间或者应该说是无法集中精力专心阅读,有些是因为自身素质低,只是向往而不懂经营。其实,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普遍觉得孤独,读书本来就是对孤独者的一种考验,而只有将读书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抵达内心的宁静享受孤独,在喧嚣中获得一份满足。 
    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国际出版商协会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央视一套在2016年4月23日晚间播出了“2015年中国好书盛典”,针对社科类、文学艺术类等几个类别评选出了2015年年度好书,其中陈彦的《装台》、周大新的《曲终人在》、赵声良的《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刘庆邦的《黑白男女》、孙玉石的《新诗十讲》、顾随的《苏辛词说》是值得精读的几本好书。最让我有感触的是盛典结束时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她说:“让在大地上翻书的声音能够成为我们身边最美的声音。”我们常说音乐动听,而在寂静中的翻书声不只动听,而且有质感有画面。试想在一个略有微风的清晨或者午后,面前放着一本好书,风翻几页,你翻几页,将会是怎样的怡情、舒心! 
    多读读书吧,在下班后的时间里,少一些灯红酒绿,少一些瞎谝吹牛,少一些无聊的肥皂剧,多去我们的阅览室,安安静静的看会书。那里虽然不大,但图书足够经典,虽然够不上知识的海洋,但已形成文化的河流。在那里,你会渐渐地认识到你的渺小,由衷的鄙视你的自负,特别是十点钟走出阅览室,望着皓月当空,回想着刚刚所看的感动,你会不禁感受到读书带给我们的充实和满足,还有怎样的生活是我们需要的! 
    多读读书吧! 
                                                  ( 刘涛  ) 
上一篇
下一篇
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