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装备的变迁
首页 > 文学 > 散文

入学装备的变迁

2014-10-15 09:39:15  ·   21次点击

 

入学装备的变迁
 自收到长春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家中二姐就开始为外甥女准备入学装备了,那可真是从大到小、从里到外的想着,今天换个笔记本,明天换个手机。那几周里,花钱如流水,不少“高端大气”的物件堆满了外甥女的房间。开学后,二姐和姐夫算了一下,三万多花掉了,虽然有些心疼,可一想女儿在学校用的着,他们多少能得到些安慰。
 有人说七八月是开学季,是商家活跃期;也有人说七八月是伤感月,考上没考上大学的家长都身心俱累。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会为孩子考虑周全,缺啥买啥每日来往于商场、超市,目的就是为孩子添置任何他们能想到的物件,哪怕不实用。家境一般或者较差的家庭,就没这么大张旗鼓了,除掉学费这项支出外,才会考虑添置其他物品了。
 其实很能理解姐姐的想法和做法,或许五年后,我的孩子上大学,也会如此大动干戈的置办一般。说到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离家求学时的情形。
 1991年我17岁,拿到入学通知书后,母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家里最新的被褥拿了出来,将内里和被罩洗干净,还把棉花找人弹好。然后带我到县城做了一身新衣服,也是那一天我有了人生第一双皮鞋。后来,母亲陆续给我添置了几件内衣袜子、洗漱用品等。临走前一天,二姐将她出嫁时买的棕红色大皮箱送了过来,将我的衣物装了进去。看着用一大块塑料布包好的被褥,一个大皮箱,一个布包还有一个大塑料袋里装着的两个瓷脸盆、洗衣粉等东西,准备送我去学校的二哥不干了。他说,去学校要倒几次车,拿这么多东西太费劲,像脸盆这些洗漱用品完全可以到学校后去买。母亲先是不同意,一直强调家里有为什么要再花钱去买。但是,看到这一大堆的东西我们也确实拿不完,只得同意精减。最终,二哥和我只是把被褥和皮箱带走了。
 到学校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商店全关门了。还好,学生公寓的老师安排我先住下。那天晚上,我在水堂洗了把脸,脚也没洗就躺下了。心里在想,舍友会不会吃惊,这个新来的居然不带洗漱用品,居然不洗脚就上床睡觉。那时心里有点埋怨自己,为了方便偷懒不带随身用品,也太不讲究了。第二天报完名,二哥带着我向班主任请假,赶紧到县城商店买了两个塑料盆、洗头膏、洗衣粉等用品。
 那段日子,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过得很清贫,每个月有五六十元生活费就算有钱人了。幸好,当时学校给我们每人每月补助十五斤饭票和八块钱菜票,因此,不管家境如何,大家还是能吃饱的。唯一不同的是条件好一些的同学,哪天看到食堂饭菜不好,就会买袋方便面、火腿肠、瓜子、面包之类的解解馋,而周末到城里饭馆点个菜,喝瓶啤酒,看场电影更是堪比过年。
 那个年代的我们,没有笔记本,没有手机,没有什么ipad,更没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新衣服。但是,我们有夜夜聊不完的知心话,有总也看不够的大众电影,有踏春路上的欢歌笑语,有学堂之上的你追我赶和运动场上的呐喊助威。
 眼看现在,“土豪”学生比比皆是,心里就在祈愿,希望外甥女在离家千里的学校平安快乐,也希望她用好她的入学装备,实现初衷,让自己的求学路与众不同,大放异彩。小庄矿:丁运华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阿坝米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