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的院子
首页 > 文学 > 散文

北戴河的院子

2012-10-15 14:41:47  ·   32次点击

                                周养俊

 九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与妻带着小孙女走进了北戴河安一路的一座院子,这是“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中心”所在地,我作为第8期疗养会员,在这里度过了十天时光。
    安一路是条小路,平时行人很少,出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中心大门左拐,不远就是洋人街,购物者多为俄罗斯人,再左拐就是大海;右拐走不远是繁华的大街,早晚都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中心是一座小院落,院落虽小,但十分精致,两座大楼不高,设计非常精巧,装修得也十分别致,特别是大厅、楼梯、以及楼道上挂着的那些名人大家的字画,把创作中心点缀得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氛。休闲锻炼的地方狭小,有些地上铺了鹅卵石,有些地上涂着颜色,各种活动器械小巧并装置巧妙,布局十分合理。一脉溪流从休闲锻炼场地的地下流出,在一小水潭稍作逗留后就直接冲向下游形成小瀑布,然后进入一小荷塘,塘内有几株秋荷,尚有花儿开放。水有灵性,给人以活力,荷有绿叶红花,更是生动十分。
    院子里令人注目的是两棵核桃树,就在大门左方,树冠很大,枝叶茂密,不知是果实繁多压垮了树枝,还是树枝早就匍匐在地,这繁茂的枝叶把两棵树干团团包围在中央,中心自然形成了一个“圆”。“圆”里摆放着两条黄色的长椅、两张铁铸涂白漆的桌子及8把同样颜色的椅子。两棵核桃树是院子里最大的自然景观,也是来这里疗养休息的作家们聚会、聊天的最佳去处。早晨、中午、黄昏,甚至夜晚,这里总坐满着人,在这里,他们谈论着文学创作、国家大事、社会新闻、时事政治;在这里,他们也谈论生活琐事、妻子儿女、老人赡养、婆媳关系、油盐米面……说到高兴时放声大笑,惊飞落在树上的鸟儿,讨论到激烈时,唇枪舌剑会使空气里都是火药味儿。
    夏日,是这座小院儿最热闹的时候,春季、秋天疗养的会员依然不少。清晨,大家集中在院子里学习太极拳;早饭后一起乘车出发,去鸽子窝,上莲蓬山,看老虎滩,游南戴河,登老龙头、天下第一关……一路欢声笑语;下午,大家读书看报,小院儿只有鸟雀的啼叫声。冬季这里就闭门关窗了,留下的只是值班的工作人员。
    我们疗养的这几天,保卫钓鱼岛的话题十分激烈,作家、学者们在汽车上、餐桌旁、核桃树下,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时竟到了面红耳赤的地步。这样的讨论,也决定了送给创作中心那面锦旗上写的诗文:家住北戴河情似渤海波,遥望钓鱼岛诗文铸中国。表现了当时中国作家的态度和情绪,表达了中国作家忧国忧民报效祖国的传统心态,也表达中国作家对钓鱼岛的深厚感情。锦旗制作完成后,全体疗养会员围着锦旗在创作中心大楼前庄重合影留念。
    一日晚,已是11点钟,我刚在床上躺下,一个男子朗诵诗歌的声音随海风吹进我的耳朵,无法入眠,只好起床。走出楼外,见一群人坐在核桃树下,轮换朗诵一位军旅诗人刚出版的诗集。诗写得很美,朗诵者更是感情投入、激情澎拜,以致我走到他们跟前也未发觉。
    月明星稀,海风吹拂,全是秋的凉意,作家们还不肯入睡。明天,这期疗养就结束了。结束就是分手,大家有多少话要说,表达却用了诗歌朗诵的方式。
    下午,在看海的路上,妻对小孙女说:“宝宝,明天咱们就回家了。”
    小孙女不解地问:“回什么家呀?”
    妻说:“回咱们家呀!”
    小孙女说:“这里不就是家吗?”
    妻子和我都笑了。

下一篇
尽孝不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