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色—记航天四院苏君明先生
2012-07-09 11:04:45 · 82次点击
(伏萍)
年初,我突然收到离休干部罗裕章老先生捎来的一封信,希望我能写写老有所为的典范——苏君明。他说,“你的笔杆子好,一定能把航天人的精气神写出来的。”作为一名航天员工,我为老一辈航天人的无私精神所感动,也有责任、有义务去把这项工作完成好。
当苏君明的材料放置案头时,我的心波澜起伏。我们整日置身于航天事业零部件分散式的生产、加工与研制中,除了单一、除了劳碌、除了与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年轻人似乎已经找不到航天人的骄傲与自豪了。抱怨、沮丧、焦虑、失落……有些城市人还将航天人几十年三线建设看作笑谈,说他们是在山里呆傻了的一代。我就想:与之急功近利、锱铢必较的这些人比,苏老先生他们真是傻得豪放,傻得执着,因为他们心中只装有事业,只装有一个伟大的航天!
谦和、大度、善于接纳新生事物
我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但却是航天子弟,打小就认识苏君明。那时,我叫他叔叔。那年,我与苏老前辈组里的一个小伙子谈着对象,也就是我现在的丈夫——国防科大毕业生郝志彪。他将我带到他工作的二组,组长正是苏君明。一次,我亲眼看见他与组长为工作而争执的场面。当时我有些尴尬,总认为年轻人是不应该顶撞师傅的,不论你是对还是错。我想他的组长一定会生气的。但是,苏老在与他争执之后,即刻就心平气和了,他讲:小郝,别着急,如果你是对的,那么就照你说的去做。随后,他俩的身影就消失在了诺大的厂房深处。事后,证明年轻人提出的质疑很有道理。身为组长的苏君明爽朗地一笑,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并鼓励说:年轻人,好好干!看来,苏老是一个谦和、大度、善于接纳新生事物、敢于修正自己错误的人。这就是苏叔叔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从那时起,我就打心眼里敬佩上他了。要知道,一个人在光环里呆得久了,是不容易怀疑自己而去肯定别人的,但他做到了。面对科学,他把面子交给了真理。
50年始终如一,专心搞科研
一些玩世不恭的人曾经调侃说:都什么年头了,还有这样执著的人!
是啊,苏老先生是从古旧书堆中爬出来的“老古董”。他1938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金县一个贫苦农民家。为了弟妹能够继续读书,他依然选择了放弃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接受保送上了中专,早早地就担负起责任的角色。毕业后,他开始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材料的研究,没想到,这一干就是50年!50年他没有离开过这一研究领域,50年他没有改变过对自己事业的执著。
1965年初,在渗硅石墨喉衬研制中,他提出的技术改进方案,最终成功通过了飞行试验考核,为型号发动机小型向中型研制转变奠定了基础。1966年至1970年,他主持研制了中、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东方红一号末级发动机渗硅石墨喉衬,并成功参与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为我国第一颗卫星的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课题负责人,在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远地点发动机C/C复合材料喉衬的研制中,他提出用某新型预制体方案,解决了设备、工艺参数优化等一系列技术难点,并成功参与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的发射;1980年至1999年作为课题负责人,在某大型整体毡C/C复合材料喉衬研制中,提出全新的致密工艺方法,最终解决了裂纹问题,于1982年成功通过了大型固体火箭点火试验考核,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制造大型C/C复合材料喉衬的国家。不到十年功夫,他的研制成果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苏老是一个非常谦和的人,他一生都没有说过豪言壮语,但他甘守清贫、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航天事业打造出的精品,却是他对生命价值最好的诠释。在他的嘴上,只是完成了自己本分之内的工作,和诸多千千万万个员工一样,只是多了一些坚守,只是多了一份执着。
对待工作,他执著得让人心疼
他称得上是航天精英,但他的大半生却与大多数的航天人一样,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地生活在深山荒漠之中,住过干打垒、抵御过风沙与严寒、经历过饥饿与病痛缠身……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也曾有过高薪的聘请与诱惑,但他最终选择了自以为依然神圣的事业,不仅无怨无悔,而且乐在其中,以苦为乐,笑对时艰!
作为一名创新型材料专家,苏老前辈50年来一直未曾停止过探索新知识的步伐,他一直坚持学习,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读书笔记就做了30多本。有人说,他写报告之快,堪称“航天速度”。然而,他的神速之中,却饱含了多少艰辛与付出啊。为了尽快拿出研制报告,他没日没夜地工作,有时为了印证一个方案,他还会半夜爬起来赶到试验室。一次,他生病住院,因为试验要得急,他拔掉吊针就赶往试验室,而晚上的病房里又多了一大堆的数据与资料。他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但写报告写到凌晨4、5点却是家常便饭。提及自己的公公苏君明,儿媳妇除了温暖的亲情之外,心中更多的是充满了对老一辈航天人的崇高敬意和作为儿女的自豪。她说,公公不善言谈,对待工作,却执著得让人心疼,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她说,C/C复合材料是他唯一的“爱好”,书桌和沙发上经常铺天盖地摆满了各种资料,连最淘气的小孙子也知道这些是爷爷的“宝贝”,是不能乱动的。新型材料、导弹腾飞、卫星上天……诸多超凡而神奇的字眼,令人腰杆挺起。而研制它们的,却是一个个如苏老前辈一样能被疾病和失败击伤的血肉之身。成功了,不负此生;失败了,抱憾终生!
70岁生日,专业学会为他祝寿
原本,60岁那年,他满载成功的祝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宽敞的房子,贤惠的伴侣,儿女双全,孙儿绕膝,劳碌了几十年的他理应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了。但是,他却依然选择了跋涉。
1999年11月,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苏君明,就接到了超码复合材料公司炭摩擦材料厂总工程师的聘书。这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犹如襁褓中的婴儿,需要有技术强硬的人为它支撑。考虑再三,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这一极富挑战性的聘书,投入到飞机C/C复合材料刹车盘的研制与开发中。在他的指导下,短短几年工夫,超码公司就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C/C刹车盘的国家,从此改变了刹车盘依赖进口的历史。2007年,因为他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8年10月20日,第21届全国炭-石墨材料学会在西安召开,适逢国家级炭材料专家苏君明先生70岁生日寿辰。为了表示祝贺,作为会议主办方的航天四院43所,在会议期间特意为他举办了“苏君明先生从业50年庆典暨《苏君明论文集》签赠会”,这是有史以来少有的事情啊!在这次活动中,苏君明先生50年执著于事业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了那些来自国家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同行们,而对于那些70后、80后的航天新人们,更是一次人生的鼓舞。老一辈航天人对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无私追求,让他们感受到了义无反顾的悲壮,而苏老先生只是航天群雕中的一个代表,树起他,就是在航天后来人中树起了一个新的坐标和参照,榜样的力量永远无穷。2011年9月,在苏老前辈的指导下,由老中青五人合作的“炭刹车盘负压定向流外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方法”,荣获陕西省总工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颁发的陕西省职工优秀发明创新成果金奖。在航天四院建院50周年之际,他又被评为感动四院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写过这些文字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老同志让我写写苏君明的缘故。他们看到了社会的需要。是啊,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太需要注入这样一些人的精神和品质了。我们从他们的身上,读懂了一代人的内心世界,读懂了民族脊梁之气节。我们不得不对这样一位古稀老人投去崇敬与仰视的目光。在他的年年岁岁一点一滴的坚守中,为共和国的神圣创造着飞天的奇迹……
伏萍简介:伏萍、43所正处级调研员、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航天四院文学协会会长。荣获省“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