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星 海
茶谚说:“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乙未羊年,清明茶树上的嫩芽还在萌发,淡淡的清香依旧飘散,转眼又到“雨生百谷”之时。我国农历谷雨是24节气的第6个节气,今年就在4月20日17时41分为谷雨。古人所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极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节气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现象,这在三秦大地上表现得十分突出。首先是在这一天,仓颉故里——陕西渭南白水县在仓颉庙要举办“祭仓颉,把恩谢”活动,热闹非凡,异彩纷呈。传说,当年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动地,玉皇大帝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确保五谷丰登,这是当地流传下的谷雨由来。这曾在西汉刘安《准南子·本经训》中有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但在十里不同风俗的陕南和全国茶产区,尤其是对爱喝茶的人来说,这个节日都是不能淡泊的。因为它还是因纪念炎帝神农氏、唐朝茶神陆羽等神仙,民间自发设立的“全民饮茶日”,江南各地茶区纷纷举行各种与茶有关的祭祀活动,“斗茶”品茗,展试茶艺,优胜劣汰,争雄夺魁,大有“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一派祈祷茶丰盛世的图景。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茶鲜莫过清明,茶好就在谷雨。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此时,只要你到秦巴山里的茶园走一走,就会明白,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就会生发出来,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二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就如“汉中仙毫”一样的娇美;一芽二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犹如宁强雀舌的珍奇;这与清明煮泡紫阳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上等佳品。人们从茶园到茶杯,一般雨前茶价格比较经济实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逊色,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谷雨茶,我更如此,是处于常态化的大众消费品。
说起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这一点也证实了明代徐次纾在《茶疏》中说道:“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先贤达人的总结,让我这些年来,每逢“清明”和“谷雨”时期,不停的在全国茶乡行走,听到的民间还传说道,真正的谷雨茶还能让死人复活……啊,这不就是炎帝神农氏传下的生命之神草吗!这一下让我对谷雨茶更加珍惜。茶农们把谷雨那天采摘来做好的茶叶,多半都是留起来自己喝,或用作来招待尊重的客人,他们在泡茶给你喝的时候,会颇为炫耀地对客人说,这是谷雨那天做的茶哦!言下之意,只有贵客来了才会拿出来给你喝。由此可想,这真正的谷雨茶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高、有多重,简直成了仙叶子!
我品尝着这些茶叶,心里头却时常不能平静。说实话,这两年来,我一直被几部茶文化拙作折腾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屡次“推敲”修改,总让我坐卧不安,其中就有这部《陕茶论道》的书稿。其实,我的心境就像陕南茶农作务茶园一样,也是在企盼着一年的好收成。从茶园茶农再回到陕西茶叶上,这几年来,对于陕茶产业的发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言献策都是在助推陕茶发展。而我守望陕西文化,激发心中梦想;忧为“陕茶”之忧,乐为“陕茶”之乐,就是我这个爱茶人的一种自我前行的意识。出于这个目的,我就把我20多年来,在国内外茶文化论坛上发表和交流过茶论文作一汇总与重新整理,认真打磨一番,力争接通地气,服务陕西茶业。
此时,我在研读“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人生之路,他怎样以清雅的神态,自若写下了这首茶诗:“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这是何等的悠然乐哉……我不能,想的多,茶水祭先祖,汲取正能量,只觉眼下创作不易著书难!每当我在进退两难之时,细品香茗时,“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眼前不由浮现出我国唐朝伟大的茶神——陆羽的形象,这榜样的力量让我“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脑”……于是乎,我还是要向我制定的目标不懈的攀登,埋头耕耘,咬文嚼字,直到彼岸。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以茶会友,其乐无穷。在此基础上,就本书而言,我还要衷心感谢慧眼识爱这部书稿的编辑邵汉平先生等人,没有他们大力推动,也许就没有今日《陕茶论道》墨迹的出现,这也体现出了君子之交淡如茶的高尚品质来!作者、编辑和出版人,都有着共同愿望,是想通过编著校正修订后,借助出版的作用,是想让广大读者、或者更多的爱茶人看到陕茶发展的轨迹,以史为鉴,力求“破茧”;面向未来,开拓进取,好让陕南茶乡的春色四季青!
年年岁岁茶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谷雨茶最香,更为巧合的是,当我给此书稿敲打出最后一个句号时,正逢我53岁生日时,已经不再年轻的我,还是在淡泊明志中踏着陆羽的足迹前进,并衷心以此书为礼,敬献给为陕茶事业而劳苦功高的人们!……
——谨以此言为后记。
——2016年7月22日六稿修改于陕西茶人之家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茶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评茶师、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会长。曾先后著书出版通讯报告文学集、散文集和茶文化专著15部,并有50多篇件作品在全国获奖。系吴觉农茶学思想“功勋奖章”的获得者,其人事迹还被入编著到《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华茶人诗描》等多部典籍中。目前还被全国10多家报刊杂志社聘任为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和专栏作家等)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