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打假14年 从刁民到维权专家

王海打假14年 从刁民到维权专家

2010-03-04 08:51:38    350次点击               发布者:admin       字体:【

分享到:

王海打假14年 从刁民到维权专家

 

1998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上海会见王海。(王海提供)

从十几年前的青年“刁民”到现在具有公众服务精神的“维权专家”,伴随着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王海一路走来,好像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本报记者 韩适南

1995年3月25日,是王海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在任何时候,王海总会准确地说出这个时间。

这以后,王海由一个人名变为一个名人,由一个名人变为一组人物。

首次打假花了8个月

1995年,22岁的青岛籍青年王海陪亲戚来北京考学,为打发时间,王海参加了一个由司法部举办的法律辅导函授班。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海在一家书店内翻阅书籍时,看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有关“双倍索赔”的规定。“这一条可能实现吗?”敏感的王海决定尝试一次不同意义的“维权”。

1995年3月25日,王海先用170元人民币在北京隆福大厦买下两副“索尼”耳机,然后找工商局做真假鉴定。工商局告诉王海,鉴定应该去找技监局,当王海到技监局后,却被告知去找索尼公司。

三天的努力,王海才搞清了耳机的真假。但经过计算,王海认为,即使结果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言双倍返还,也不够抵消他为此而付出的成本。

于是,利益的计算使得他又向前迈了一步,这是促使他后来一举成名的一步。王海重新来到隆福大厦,买下商场剩下的10副假索尼耳机。

14年后王海向记者说起当时的动机:“如果能全部获得赔偿,就能抵消成本并获得一定收益。”

8个月后,王海拿到了12副假耳机的赔偿款。

吴敬琏称他是“市场清道夫”

首次打假成功后,《中国消费者报》以《刁民?聪明的消费者?》为题发表了文章。王海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

1995年11月,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的一次关于“制止欺诈行为与落实加强赔偿”的座谈会上,王海出现了。这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对于王海是打假英雄还是“刁民”的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而王海本人却宣读了一篇《我的困惑》 :“我很困惑,难道我做了一件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错了吗?”

这之后,王海开始现身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买假打假的“刺激性”活动。媒体对于这个年轻人和他从事的新鲜活动给予了长篇累牍的报道,王海让媒体兴奋,媒体使王海成名。

王海的出现造成了一阵恐慌,凡王海到处,商家皆紧张。许多商家印发王海的照片,让自己的售货员记住这张“可憎”的脸。王海的墨镜成了他的一个保护物。14年后的今天,王海的墨镜俨然成了他的标志,如果没有墨镜的配合,很少会有人认出他。

“王海现象”引发理论界热议。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梁小民等专门撰文对王海现象进行分析,吴敬琏还曾给王海题字“市场清道夫”。

1996年底,王海成立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开始接受企业的委托打假。十多年下来,现在的王海已经有四家公司。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上一篇
下一篇
成建正:博物馆研究发展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