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府谷县地处陕、晋、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地处府谷神府煤田腹地的保榆煤焦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创办于1995年,是府谷境内规模较大、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的煤化工企业。公司现有职工335人,总资产2.7亿元,年产值1.4亿元,年上缴税金1200万元,年可实现利润7400万元。2008年初,公司以2.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内蒙古准格尔旗山贵煤矿,目前正在准备生产。董事长刘彪是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劳动模范、榆林市政协委员,是府谷县新民镇芦草畔村人。自2003年以来,他累计向社会捐助善款1500万元,涉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扶贫、救灾等多个领域,有5万多人直接受益。2006年,他还拿出几千万元,用于当地新农村建设。2009年又出资4000万元修建“刘彪”小学。2007年,刘彪凭借4年捐出1500万元的捐赠额,以排名97位进入“2007胡润中国慈善榜”。
刘彪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他种过地,放过羊,当过木匠,做过瓦工,挖过煤,如今成为拥有过亿资产的民营企业家。据熟悉他的人讲,刘彪日常生活非常节俭,舍不得买好衣服,连外出住宾馆的洗漱用品都要带回家里来用。他的办公室里,除了必要用品之外,没有任何高档摆设。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却把大笔的钱节省下来回馈社会。“府谷的民营企业家草根出身,饱尝了创业的艰辛,积累了巨额的财富。金钱对于拥有亿万资产的人来说,也许只是个数字。但钱有时可以让人获得尊敬,有时可以让人变得善良。”一位文化学者评价他时这样说过。
奋斗篇——
一个少年的勤奋和不屈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初春,位于府谷县新民镇(当时是公社)西南角的一个叫芦草畔的小山村依然沉浸在春寒料峭之中,凄冷的西北风肆无忌惮地从光秃秃的山梁上吹过,散落在山崖上的土窑洞和破落的土围墙院落显示不出丝毫的生气,只有小心翼翼行进在羊肠小道上的毛驴驮子能让人们知道,这里是一个村庄。山路崎岖,赶驴的人神色紧张半驱半架地把负重的驴子侍弄到一块平缓的地方,把驮子里的粪翻在地上,而在那块平缓的地方又有一些人挑着箩筐,把从驴子身上卸下的重负转到自己的肩膀上,一步三摇沿着更加陡峭的山路把粪送到东一块西一块的山地里。这是早春山村农民必须做的第一道营生。驴子是山村最先进最宝贵的运输工具,因为村子里有过一头驴子和一头耕牛不小心坠下山崖丧命的教训,赶驴的人神色紧张,大冷的天头上满是汗珠子。这就是山村农民的生活写照。
村里一个叫刘彪的山里娃,正在经历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十岁刚过的刘彪,要在继续上学和辍学回家干活之间做出选择。如果选择辍学,就意味着自己将成为农民中的一员,担负起劳作挣工分的担子。其实,这时候他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家里兄弟五个,父亲在外面工作,家里的生计全靠母亲一个人的工分来维持。面对饥不果腹的日子,留在学校继续求学的愿望已显得微不足道。
就在这一年,刘彪离开了学校,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同龄人都知道,刘彪从小就是个做事认真的人。队里安排他种的地,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成为一把好手;安排他去放羊,他也很快就成为熟练的羊倌。几年的劳作中,一个问题却始终盘旋在刘彪的心里,难道农民就应该这样祖祖辈辈肩担背扛艰难度日月?从那时开始,刘彪就立志要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改变农民的命运。
在那样的时代,唯一的出路就是学手艺,刘彪选择了学木匠。不出一年时间,他就成了远近有名的木匠。可那时期的手艺人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出去找活干,只限于为队里修农具或者农闲时间为邻近村子的乡亲做一些木工零活,有了手艺也不能改变作为一个山区农民的命运。不过总算有了一点帮助乡亲的能力,谁家有木工活需要他,他义不容辞却从不计较报酬。
后来,他终于像村里的其他年轻人那样,有机会参加公社的专业队。专业队就是要离开村子外出修公路或者到其他地方集体修田打坝。慢慢的,见识多了,扎根心中的那个为农民开辟新生活路子的念头越发强烈。但大气候的限制却使他这样的志向一直无法得到拓展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刘彪找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机遇。他率先组织一些松散的建筑班子加上他的木工手艺,带领乡亲外出揽工。慢慢的,终于有了一些起色。同村的刘润羊至今都记得当年跟着刘彪一起在一个斗峁沟干活的情景。虽然当时大多数农民还没有解决饥饱问题,但他们用主家的炒豆子充饥心里也是豁亮的,总算有了一条不用守着那点贫瘠土地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了。
再后来,村子附近有了煤矿,刘彪又和其他人一起去当矿工。做矿工的这段日子,成为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用他的话说,等于自己上了一次煤炭学校。刘彪的想法和其他打工的村民不一样,他不甘于一辈子做苦工。从井下采掘到地面管理,他都早早开始留心了。
创业篇——
再艰辛也要将创业坚持到底
从矿工生涯开始,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刘彪决定自己开煤矿。
芦草畔村到新民镇所在地的沙沟岔有30多里路程,沿途的人都记得前些年那个满脸乌黑的刘彪。记得他扛着钻杆等煤矿设备,从沙沟岔一直扛到煤矿。
创业之初,煤矿的大多数设备都是刘彪用肩膀从几十里外扛进来的。然而,建设和经营一座煤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资金不足到处借贷。当时的煤炭市场不好,加之交通不便,最初的几年刘彪一直都是亏本经营的。而他在开办煤矿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至今都让村里人难以理解,附近的其他煤矿只要修好煤台,打开井口就迫不及待生产,挖出煤来卖钱。他却不慌不忙,一股劲花钱投资,迟迟不投产,搞煤场建设,严格按照规定设计搞井下的设施,到他认为可以生产时已经债筑高台。村里人和周围的人以为刘彪是在搞排场,虽然后来知道他是为了做长远打算,但都认为他和其他那些从外面到这里来办煤矿的人相比,真的不够精明。
一段时间里,刘彪被混重的债务压得快喘不过起来了,甚至有人看着他的煤矿不赚钱,拿着刀上门逼债。最先体验到村里有煤矿的好处是芦草畔的村民。已经债筑高台的刘彪,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村民,在煤矿负债经营的情况下,他每年依然为贫困的同村村民每户送一袋化肥,一袋白面。
村里的弱智男子刘绞爱对什么事都没有记忆,唯独能准确记起刘彪送给他家多少大米,多少白面。刘绞爱的父亲刘须儿死的早,丢下孤儿寡母三口人相依为命,刘绞爱的弟弟刘润爱是家里的顶梁柱,却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留下弱智的绞爱和年迈的母亲,两个特殊人的生活如雪上加霜。经历着债务重压的刘彪把这家人的生活当成是自己的责任,亲自把一袋袋的白面一袋袋的大米送到他们家里,百忙之中还时常关注着这一家人的生活。艰难的日子里煤矿难得改善一回伙食,有一会灶上吃饺子,刘彪端起饭碗忽然想起刘绞爱母子俩,咬在嘴里的饺子咽不下去,他指示儿子,赶紧把煮好的饺子给他们送过去。
九十年代末,煤炭价格一路飙升,而这时候一些急功近利的煤矿主已经在煤炭价格最低的时候迫不及待挖出来贱卖了,有的煤矿接近枯竭,这时候同行们不得不佩服刘彪的远见卓识。刘彪终于翻身了,那些曾经拿着刀上门逼债的人也从他的成功中得到了利益。从前年到去年是煤炭价格的最高峰,但刘彪的煤矿又不生产了,原来他又要投资对煤矿进行技改,投资近两千万元,要改建一座机械化标准煤矿。
奉献篇——
赚钱不是为了给自己花
从新民镇的芦草畔到赵五家湾乡的水洞沟有二三百里地,而住在那个村的崔玉宝和刘彪素昧平生,是降临在崔玉宝身上的一场灾难和灾难造成的贫困把刘彪与他们一家联系在一起的。
崔玉宝原是一名汽车驾驶员,收入虽然不是太丰厚,也完全可以过正常日子,但一场意外的车祸使他成为残疾人,更严重的是为了给他治伤,原本不算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而且主要经济来源也一下子断了。这场灾难也给崔玉宝的儿子崔晗的人生带来始料未及的坎坷,品学皆优的崔晗高中毕业,如愿以偿考上了羡慕以久的大学,然而债台高筑一贫如洗的家庭无法拿出供他完成学业的高昂费用。不甘心的崔晗无奈之下,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走了乞讨之路。在人来人往的县城街道上,崔晗顾不上书生的体面,也无法考虑碰到同学老师的尴尬,跪在街道上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祈求得到社会的扶助。但是由于这种途径早已被社会上的一些人做为敛钱的办法,从他面前路过的人一时难以辨出真假。整整一天的祈求都没有得到任何同情。就在他要绝望的时候刘彪出现了。只是简单询问了一下崔晗的情况,刘彪就把身上装着的两千多元现金拿出来交给他,嘱咐他赶紧往学校赶,以免耽误了报名,至于其他学费,他会考虑的。
从那次邂逅开始,崔晗上学的学费,生活费全由刘彪一个人包了。去年听说崔晗学习需要电脑,刘彪二话没说,出资为他买了笔记本电脑。刘彪对崔玉宝说,你的儿子,现在也是我的孩子,不光上学我要管,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我也要为他解决。崔玉宝一个大男人被这番话感动地热泪盈眶。
2006年夏天,腿脚不灵便的崔玉宝修剪树时,不小心掉下来,摔断了腿,刘彪得到消息,立刻请中医院急救车和救护人员赶到崔玉宝家,及时把他接到医院救治,并负担了全部医疗费用,共三万多元。崔玉宝担心多花钱要提前出院,刘彪说什么也不让,坚持让他在医院做完全部治疗,才派车把他送回家。
2006年4月份,县中医院为买一辆救护车而愁于资金困难的时候,中医院的院长董金海求助于刘彪,刘彪当场答应资助10万元购买一辆救护车,在购车过程中刘彪了解到10万元购买的急救车设备并不齐备,就找到中医院院长说,要买就买一个好的,设备齐全的,如果遇上紧急病人,没有抢救设施就会延误病情、耽误人生命,最后另加10万元共资助20万元买了一辆设备齐全的救护车。中医院副书记王凤琴说,刘彪心里一直装的是人民群众。
2006年12月,刘彪得知二中办学条件差的情况下自己捐资15万元,同时号召高乃则、王栓狗等企业家捐资15万元,共为二中捐资30万元,拿刘彪的话来说,自己没有念过书,吃过很多苦头,有时候上卫生间要看红人人、黑人人才能分开,如果是英文字母就认不得了,因此办好教育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奉献社会真的已经成了刘彪的一项事业,仅看看2006年他捐资的项目和金额,就可以看出他的情怀和胸襟。2月,为西耳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捐资;4月为中医院捐助救护车和配套设施20万元;5月,为孤山镇杨家沟植树造林捐资6万元;6月,组织芦草畔村村民旅游捐资8万元;7月,捐助贫困大学生10万元;10月,为修建新民镇城川大桥捐资10万元,通过关工委资助贫困学生5万元;11月,为新民医院购置救护车、CT等医疗设备捐资30万元;12月,为二中捐资15万元;为清水学校取暖捐资3万元;全年为芦草畔荒山治理绿化出资115万元;给新民学校,新尧小学修路捐资90万元;长期供养6名大学生每年花费6万多元;新农村建设捐资投入600多万元,共计捐资金额达到939万元。在2006年12月份榆林市政协会议上给予刘彪“突出贡献奖”,会议之后刘彪积极响应市政协以工补农的号召,在2007年1月1日,为清水乡和碛塄乡的群众各送去化肥100吨,共计价值11万余元,解决了当地困难群众买不起化肥的问题。清水乡古圪垯村群众陈憨维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企业家刘彪。
2008年春节期间,湖南出现罕见的冰雪灾害,牵动着刘彪的心。他专程从陕北赶到湖南灾区,为灾区捐款100万。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握着刘彪的手说:“陕北老区人民和湖南灾区人民永远心连心!”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刘彪心情沉痛,日夜思念灾区人民,在第一时间就为灾区捐款129万。
刘彪拿出这么多钱用于扶贫帮困和公益事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挣钱并不是为了我自己花,而且社会需要这些钱。其实熟知刘彪的人都知道,他日常生活是很节俭的,舍不得买好衣服,连外出住宾馆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都要带回来继续用。他租用的办公室里,除了必要用品之外,没有任何高档摆设。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却把大笔的钱节省下来捐助社会。
回报篇——
建设美丽的家乡
在府谷这片经历过不同时期矿产开发的土地上,一些资源已经枯竭的地方看上满目疮痍,大批的村民面临着搬迁和失业。做为煤矿企业经营者的刘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经营煤矿的地方也是他的家 乡,他绝不能让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土成为废墟,不能让家乡人背井离乡。很快,结合煤矿采空区治理,为矿区培植后续产业的规划就形成了,这就是刘彪实施的投资7000多万元的芦草畔新农村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包括建设村民住宅区、人造小平原、综合养殖区、绿色蔬菜基地、高效农业区、荒山绿化、人工种草、以及配套的水利和基础设施。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50亩,40套别墅,每套320平方米,建筑面积总计14000平方米;人造小平原300亩,规划综合养殖区占地30亩,绿色蔬菜基地占地30,高效农业区占地240亩;完成荒山绿化500亩,人工种草200亩;同时还完成人畜饮水、农田浇灌等水利设施,以及新农村居民生产和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包括街道、绿地、路灯,供热、供水、沼气池、休闲娱乐广场、有线电视、电话等,还修建了5公里水泥路面。工程的全部资金均由刘彪出资,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工程建成后,原来居住在自然条 件落后,生活环境较差,而且大部分居 住区属于煤矿采空区的芦草畔、陈峁、东沟三个自然村60户,300多口人将彻底脱离贫困落后的山区。人工造地和养殖种植等产业可以解除矿区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同时人工造地、山区绿化等措施对于改善矿区环境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工程体现了建设新农村与培植新型产业相结合,移民搬迁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改善矿区环境相结合三大特点,将为矿区农村和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芦草畔村40套别墅住宅,已成为陕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中央及省市领导多次去视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刘彪奉献社会的想法并没有就此停下,他策划组建一个建筑工程公司。可是,和煤焦以及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建筑工程是一个低利润行业,他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行业做为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呢?刘彪说,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容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力,在工业现代化的时代,要想为农村剩余劳力提供就业机会,只有建筑行业。刘彪正实施一个宏伟计划,为府谷县捐资4000万修建一所现代化小学。
刘彪说:“奉献社会,福祉他人,永远是我这一生追求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懂得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懂得和别人共同分享他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正如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凡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刘彪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他种过地,放过羊,当过木匠,做过瓦工,挖过煤,如今成为拥有过亿资产的民营企业家。据熟悉他的人讲,刘彪日常生活非常节俭,舍不得买好衣服,连外出住宾馆的洗漱用品都要带回家里来用。他的办公室里,除了必要用品之外,没有任何高档摆设。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却把大笔的钱节省下来回馈社会。“府谷的民营企业家草根出身,饱尝了创业的艰辛,积累了巨额的财富。金钱对于拥有亿万资产的人来说,也许只是个数字。但钱有时可以让人获得尊敬,有时可以让人变得善良。”一位文化学者评价他时这样说过。
奋斗篇——
一个少年的勤奋和不屈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初春,位于府谷县新民镇(当时是公社)西南角的一个叫芦草畔的小山村依然沉浸在春寒料峭之中,凄冷的西北风肆无忌惮地从光秃秃的山梁上吹过,散落在山崖上的土窑洞和破落的土围墙院落显示不出丝毫的生气,只有小心翼翼行进在羊肠小道上的毛驴驮子能让人们知道,这里是一个村庄。山路崎岖,赶驴的人神色紧张半驱半架地把负重的驴子侍弄到一块平缓的地方,把驮子里的粪翻在地上,而在那块平缓的地方又有一些人挑着箩筐,把从驴子身上卸下的重负转到自己的肩膀上,一步三摇沿着更加陡峭的山路把粪送到东一块西一块的山地里。这是早春山村农民必须做的第一道营生。驴子是山村最先进最宝贵的运输工具,因为村子里有过一头驴子和一头耕牛不小心坠下山崖丧命的教训,赶驴的人神色紧张,大冷的天头上满是汗珠子。这就是山村农民的生活写照。
村里一个叫刘彪的山里娃,正在经历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十岁刚过的刘彪,要在继续上学和辍学回家干活之间做出选择。如果选择辍学,就意味着自己将成为农民中的一员,担负起劳作挣工分的担子。其实,这时候他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家里兄弟五个,父亲在外面工作,家里的生计全靠母亲一个人的工分来维持。面对饥不果腹的日子,留在学校继续求学的愿望已显得微不足道。
就在这一年,刘彪离开了学校,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同龄人都知道,刘彪从小就是个做事认真的人。队里安排他种的地,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成为一把好手;安排他去放羊,他也很快就成为熟练的羊倌。几年的劳作中,一个问题却始终盘旋在刘彪的心里,难道农民就应该这样祖祖辈辈肩担背扛艰难度日月?从那时开始,刘彪就立志要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改变农民的命运。
在那样的时代,唯一的出路就是学手艺,刘彪选择了学木匠。不出一年时间,他就成了远近有名的木匠。可那时期的手艺人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出去找活干,只限于为队里修农具或者农闲时间为邻近村子的乡亲做一些木工零活,有了手艺也不能改变作为一个山区农民的命运。不过总算有了一点帮助乡亲的能力,谁家有木工活需要他,他义不容辞却从不计较报酬。
后来,他终于像村里的其他年轻人那样,有机会参加公社的专业队。专业队就是要离开村子外出修公路或者到其他地方集体修田打坝。慢慢的,见识多了,扎根心中的那个为农民开辟新生活路子的念头越发强烈。但大气候的限制却使他这样的志向一直无法得到拓展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刘彪找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机遇。他率先组织一些松散的建筑班子加上他的木工手艺,带领乡亲外出揽工。慢慢的,终于有了一些起色。同村的刘润羊至今都记得当年跟着刘彪一起在一个斗峁沟干活的情景。虽然当时大多数农民还没有解决饥饱问题,但他们用主家的炒豆子充饥心里也是豁亮的,总算有了一条不用守着那点贫瘠土地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了。
再后来,村子附近有了煤矿,刘彪又和其他人一起去当矿工。做矿工的这段日子,成为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用他的话说,等于自己上了一次煤炭学校。刘彪的想法和其他打工的村民不一样,他不甘于一辈子做苦工。从井下采掘到地面管理,他都早早开始留心了。
创业篇——
再艰辛也要将创业坚持到底
从矿工生涯开始,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刘彪决定自己开煤矿。
芦草畔村到新民镇所在地的沙沟岔有30多里路程,沿途的人都记得前些年那个满脸乌黑的刘彪。记得他扛着钻杆等煤矿设备,从沙沟岔一直扛到煤矿。
创业之初,煤矿的大多数设备都是刘彪用肩膀从几十里外扛进来的。然而,建设和经营一座煤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资金不足到处借贷。当时的煤炭市场不好,加之交通不便,最初的几年刘彪一直都是亏本经营的。而他在开办煤矿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至今都让村里人难以理解,附近的其他煤矿只要修好煤台,打开井口就迫不及待生产,挖出煤来卖钱。他却不慌不忙,一股劲花钱投资,迟迟不投产,搞煤场建设,严格按照规定设计搞井下的设施,到他认为可以生产时已经债筑高台。村里人和周围的人以为刘彪是在搞排场,虽然后来知道他是为了做长远打算,但都认为他和其他那些从外面到这里来办煤矿的人相比,真的不够精明。
一段时间里,刘彪被混重的债务压得快喘不过起来了,甚至有人看着他的煤矿不赚钱,拿着刀上门逼债。最先体验到村里有煤矿的好处是芦草畔的村民。已经债筑高台的刘彪,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村民,在煤矿负债经营的情况下,他每年依然为贫困的同村村民每户送一袋化肥,一袋白面。
村里的弱智男子刘绞爱对什么事都没有记忆,唯独能准确记起刘彪送给他家多少大米,多少白面。刘绞爱的父亲刘须儿死的早,丢下孤儿寡母三口人相依为命,刘绞爱的弟弟刘润爱是家里的顶梁柱,却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留下弱智的绞爱和年迈的母亲,两个特殊人的生活如雪上加霜。经历着债务重压的刘彪把这家人的生活当成是自己的责任,亲自把一袋袋的白面一袋袋的大米送到他们家里,百忙之中还时常关注着这一家人的生活。艰难的日子里煤矿难得改善一回伙食,有一会灶上吃饺子,刘彪端起饭碗忽然想起刘绞爱母子俩,咬在嘴里的饺子咽不下去,他指示儿子,赶紧把煮好的饺子给他们送过去。
九十年代末,煤炭价格一路飙升,而这时候一些急功近利的煤矿主已经在煤炭价格最低的时候迫不及待挖出来贱卖了,有的煤矿接近枯竭,这时候同行们不得不佩服刘彪的远见卓识。刘彪终于翻身了,那些曾经拿着刀上门逼债的人也从他的成功中得到了利益。从前年到去年是煤炭价格的最高峰,但刘彪的煤矿又不生产了,原来他又要投资对煤矿进行技改,投资近两千万元,要改建一座机械化标准煤矿。
奉献篇——
赚钱不是为了给自己花
从新民镇的芦草畔到赵五家湾乡的水洞沟有二三百里地,而住在那个村的崔玉宝和刘彪素昧平生,是降临在崔玉宝身上的一场灾难和灾难造成的贫困把刘彪与他们一家联系在一起的。
崔玉宝原是一名汽车驾驶员,收入虽然不是太丰厚,也完全可以过正常日子,但一场意外的车祸使他成为残疾人,更严重的是为了给他治伤,原本不算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而且主要经济来源也一下子断了。这场灾难也给崔玉宝的儿子崔晗的人生带来始料未及的坎坷,品学皆优的崔晗高中毕业,如愿以偿考上了羡慕以久的大学,然而债台高筑一贫如洗的家庭无法拿出供他完成学业的高昂费用。不甘心的崔晗无奈之下,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走了乞讨之路。在人来人往的县城街道上,崔晗顾不上书生的体面,也无法考虑碰到同学老师的尴尬,跪在街道上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祈求得到社会的扶助。但是由于这种途径早已被社会上的一些人做为敛钱的办法,从他面前路过的人一时难以辨出真假。整整一天的祈求都没有得到任何同情。就在他要绝望的时候刘彪出现了。只是简单询问了一下崔晗的情况,刘彪就把身上装着的两千多元现金拿出来交给他,嘱咐他赶紧往学校赶,以免耽误了报名,至于其他学费,他会考虑的。
从那次邂逅开始,崔晗上学的学费,生活费全由刘彪一个人包了。去年听说崔晗学习需要电脑,刘彪二话没说,出资为他买了笔记本电脑。刘彪对崔玉宝说,你的儿子,现在也是我的孩子,不光上学我要管,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我也要为他解决。崔玉宝一个大男人被这番话感动地热泪盈眶。
2006年夏天,腿脚不灵便的崔玉宝修剪树时,不小心掉下来,摔断了腿,刘彪得到消息,立刻请中医院急救车和救护人员赶到崔玉宝家,及时把他接到医院救治,并负担了全部医疗费用,共三万多元。崔玉宝担心多花钱要提前出院,刘彪说什么也不让,坚持让他在医院做完全部治疗,才派车把他送回家。
2006年4月份,县中医院为买一辆救护车而愁于资金困难的时候,中医院的院长董金海求助于刘彪,刘彪当场答应资助10万元购买一辆救护车,在购车过程中刘彪了解到10万元购买的急救车设备并不齐备,就找到中医院院长说,要买就买一个好的,设备齐全的,如果遇上紧急病人,没有抢救设施就会延误病情、耽误人生命,最后另加10万元共资助20万元买了一辆设备齐全的救护车。中医院副书记王凤琴说,刘彪心里一直装的是人民群众。
2006年12月,刘彪得知二中办学条件差的情况下自己捐资15万元,同时号召高乃则、王栓狗等企业家捐资15万元,共为二中捐资30万元,拿刘彪的话来说,自己没有念过书,吃过很多苦头,有时候上卫生间要看红人人、黑人人才能分开,如果是英文字母就认不得了,因此办好教育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奉献社会真的已经成了刘彪的一项事业,仅看看2006年他捐资的项目和金额,就可以看出他的情怀和胸襟。2月,为西耳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捐资;4月为中医院捐助救护车和配套设施20万元;5月,为孤山镇杨家沟植树造林捐资6万元;6月,组织芦草畔村村民旅游捐资8万元;7月,捐助贫困大学生10万元;10月,为修建新民镇城川大桥捐资10万元,通过关工委资助贫困学生5万元;11月,为新民医院购置救护车、CT等医疗设备捐资30万元;12月,为二中捐资15万元;为清水学校取暖捐资3万元;全年为芦草畔荒山治理绿化出资115万元;给新民学校,新尧小学修路捐资90万元;长期供养6名大学生每年花费6万多元;新农村建设捐资投入600多万元,共计捐资金额达到939万元。在2006年12月份榆林市政协会议上给予刘彪“突出贡献奖”,会议之后刘彪积极响应市政协以工补农的号召,在2007年1月1日,为清水乡和碛塄乡的群众各送去化肥100吨,共计价值11万余元,解决了当地困难群众买不起化肥的问题。清水乡古圪垯村群众陈憨维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企业家刘彪。
2008年春节期间,湖南出现罕见的冰雪灾害,牵动着刘彪的心。他专程从陕北赶到湖南灾区,为灾区捐款100万。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握着刘彪的手说:“陕北老区人民和湖南灾区人民永远心连心!”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刘彪心情沉痛,日夜思念灾区人民,在第一时间就为灾区捐款129万。
刘彪拿出这么多钱用于扶贫帮困和公益事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挣钱并不是为了我自己花,而且社会需要这些钱。其实熟知刘彪的人都知道,他日常生活是很节俭的,舍不得买好衣服,连外出住宾馆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都要带回来继续用。他租用的办公室里,除了必要用品之外,没有任何高档摆设。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却把大笔的钱节省下来捐助社会。
回报篇——
建设美丽的家乡
在府谷这片经历过不同时期矿产开发的土地上,一些资源已经枯竭的地方看上满目疮痍,大批的村民面临着搬迁和失业。做为煤矿企业经营者的刘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经营煤矿的地方也是他的家 乡,他绝不能让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土成为废墟,不能让家乡人背井离乡。很快,结合煤矿采空区治理,为矿区培植后续产业的规划就形成了,这就是刘彪实施的投资7000多万元的芦草畔新农村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包括建设村民住宅区、人造小平原、综合养殖区、绿色蔬菜基地、高效农业区、荒山绿化、人工种草、以及配套的水利和基础设施。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50亩,40套别墅,每套320平方米,建筑面积总计14000平方米;人造小平原300亩,规划综合养殖区占地30亩,绿色蔬菜基地占地30,高效农业区占地240亩;完成荒山绿化500亩,人工种草200亩;同时还完成人畜饮水、农田浇灌等水利设施,以及新农村居民生产和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包括街道、绿地、路灯,供热、供水、沼气池、休闲娱乐广场、有线电视、电话等,还修建了5公里水泥路面。工程的全部资金均由刘彪出资,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工程建成后,原来居住在自然条 件落后,生活环境较差,而且大部分居 住区属于煤矿采空区的芦草畔、陈峁、东沟三个自然村60户,300多口人将彻底脱离贫困落后的山区。人工造地和养殖种植等产业可以解除矿区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同时人工造地、山区绿化等措施对于改善矿区环境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工程体现了建设新农村与培植新型产业相结合,移民搬迁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改善矿区环境相结合三大特点,将为矿区农村和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芦草畔村40套别墅住宅,已成为陕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中央及省市领导多次去视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刘彪奉献社会的想法并没有就此停下,他策划组建一个建筑工程公司。可是,和煤焦以及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建筑工程是一个低利润行业,他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行业做为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呢?刘彪说,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容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力,在工业现代化的时代,要想为农村剩余劳力提供就业机会,只有建筑行业。刘彪正实施一个宏伟计划,为府谷县捐资4000万修建一所现代化小学。
刘彪说:“奉献社会,福祉他人,永远是我这一生追求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懂得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懂得和别人共同分享他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正如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凡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这篇文章好看吗?
是 否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