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状告ST东盛虚假证券信息
2010-08-01 09:36:19 · 53次点击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虚假证券信息引发的纠纷赔偿使ST东盛显得应接不暇。
继此前媒体报道有60多位股民准备起诉ST东盛的消息还未淡去,近日股民袁某等二人联合起诉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虚假证券信息纠纷赔偿二案日前已为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这些诉讼案都缘于证监会对ST东盛的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
中国证监会【2010】17 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经证监会认定,东盛科技在2002至2008年间未披露关联方资金使用、对外担保和银行借款事宜,涉案金额近27.7亿元。
2002年至2008年这个时间在东盛科技发展史上显得不寻常,这期间东盛集团掌门郭家学在医药行业并购扩张由盛转衰。而从东盛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东盛科技使用过“青海同仁”、“东盛科技”、“G东盛”、“ST东盛”等简称中,可见公司发展中的起伏不凡。
诉讼案风波
2010年7月22日,股民袁某等二人起诉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虚假证券信息纠纷赔偿二案已为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开庭日期未定。
据了解,2006年10月27日,东盛科技刊登公告予以停牌,10月31日,东盛科技刊登《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公开承认公司存在重大财务差错。该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导致被告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股价从公告前一交易日的12.74元,一直跌到了11月7日的6.03元。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作为股民袁某等二人的代理律师,据他介绍,该两案涉及34100股,起诉金额合计为47654.83元。这是中国证监会对东盛科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的首起案件。
“我对此次胜诉很有信心”,宋一欣对本报记者表示,东盛科技理应为权益受损的投资者承担由此产生的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责任。而作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应对东盛科技的行为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赔偿责任。
宋一欣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与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因虚假陈述受到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行政处罚且权益受损的投资者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而股民正是根据东盛科技的信息披露先后购买了东盛科技发行在外的流通股股票,因其虚假陈述导致了投资损失(包括投资差额损失、印花税、佣金及利息),现依法起诉,要求东盛科技承担责任,赔偿损失,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宋一欣指出,根据司法解释,确定2003年4月15日东盛科技2002年年报发布之日至2006年10月31日东盛科技刊登《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之日,虚假陈述揭露日则为2006年10月31日。从揭露日起62370000股流通股累计成交量达到100%的投资差额损失计算基准日为2006年11月14日,截至该日,东盛科技股票累计成交量为64171830股,故基准价为5.17元/股。
“根据法律规定,东盛科技投资者凡在2003年4月15日至2006年10月26日期间购买东盛科技股票,并在2006年10月31日(含该日)之后卖出或者继续持有并遭受损失的,都可以参加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宋一欣提醒投资者。
“公司对股民袁某等二人的起诉并不知晓,目前也未接到法院的相关通知。” ST东盛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
而ST东盛目前的资金状况显得入不敷出,2009年公司年报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东盛科技公司的银行借款8.3亿元,其中逾期借款8.2亿元;股东权益-11.4亿元;欠缴税金8406.06万元;营运资金-9.3亿元,累计亏损达到 14.1亿元;流动负债高于资产总额3.3亿元,其中对外担保或有损失计提的预计负债6.8亿元。
郭家学其人
郭家学在资本市场算是一个传奇。
1996 年,做贸易起家的郭家学正在寻求做产业的机遇,获悉一家名为陕西卫东制药厂的国有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经营状况不佳正对外出售。精明的郭家学看出,这个工厂暂时的经营困难只是因为销售渠道不畅。仅仅经过3 天的谈判,郭家学就以零资产(承接债务)的方式收购了这家企业,开创了陕西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先河。
凭借成熟的医药产品销售渠道,郭家学很快让这个原本气息奄奄的制药厂咸鱼翻身,转年便实现销售收入1100 万元,上缴税收200 多万元。
后来郭家学就在陕西卫东制药厂的基础上成立了声名赫赫的东盛集团。此后他开始在中国医药业迅速掀起一股并购旋风。
从1998 年到1999 年,东盛集团先后兼并了西安化工医药供销公司万年经营部、宝鸡济生药厂,初步建成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集团。1999 年,郭家学买壳上市,入主同仁铝业并将之更名为“东盛科技”,并以之作为资本平台展开更大规模的并购。
2000 年开始,郭家学在医药行业频频出手,几乎年年有大动作,在业内博得“并购狂人”之美誉。2004 年之前短短5 年,他先后吃进青海制药集团49% 股权、江苏盖天力制药股份公司80% 股份、山西广誉远中药、上海国大东盛大药房、国药集团安徽国怡药业、安徽淮南四达药业、河北邢台英华药业医药有限公司,尤其是1.7 亿元与太太药业争夺丽珠集团,4亿元借道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重组云药集团,以及1.4 亿元受让潜江制药29.5% 股权三场战役在业界引起轰动,成为关注焦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郭家学的疯狂并购源于一个准确的判断和一套成熟的手法,他判断医疗产业未来必定前途无限,通过大规模战略整合,中国医药行业今后会形成几家能够与国际巨头抗衡的企业集团。而收购处于暂时困境的国营医药企业更是相当于免费午餐。
郭家学有专门的公司战略部门,对并购对象进行认真评估。他在2003 年前并购的所有亏损企业,都在第一年扭亏为盈,而原本盈利的企业,利润更是被数倍放大,这让他赢得了“点石成金”的称号:白加黑被并购时是2000 万销售额,并购第一年达到2.9 亿。最辉煌的时候,东盛集团年合并销售收入达到了80 亿元人民币。
天生缺陷
东盛的战略几乎完美,但有一个天生缺陷,即资金来源单一。
东盛历年来用在并购扩张方面的资金总额达到14 亿元左右,而作为民营企业,公司资金主要渠道就是上市公司或抵押贷款,最怕熊市来临加上银根紧缩,而2004-2005 年恰恰熊市加调控。
东盛集团抵押了股权、办公楼,撑了一阵,但2005 年9 月,东盛科技不得不将“盖天力”“白加黑”“小白”三个品牌的无形资产抵押给了陕西省西部信托投资公司。
这仍然填不实资金漏洞。不得已,郭家学只好选择断臂求生,于2006 年10 月25 日,以1.08 亿欧元将三大非处方药品牌“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和“信力”止咳糖浆卖给拜耳。这成为我国医药保健领域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也被视为东盛帝国崩塌的象征。
郭家学的断臂也未改变东盛昔日并购扩张造成的资金缺口,而通过上市公司东盛科技来解决资金缺口成为郭家学的不二选择。
据中国证监会下达的(2010)1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东盛科技2003 年至2008 年4 月对东盛科技向东盛集团及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资金,其中截至2006 年9 月30 日,提供资金余额为158858.31万元,2006 年10 月至12 月提供资金发生额1233.66 万元,2007 年1 月至12 月提供资金发生额5001.54 万元,2008 年1 月至4 月提供资金发生额690.64 万元。同时东盛科技2002 年至2006 年对外担保事项余额共计111234.83 万元。
证监会认定:东盛科技2002年至2008年期间,未按规定披露将资金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和银行借款事项,涉案金额合计近27.7亿元。
昔日被称为“并购狂人”之美誉的郭家学对东盛帝国崩塌也显得无能为力。
而《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时任东盛科技董事长郭家学、董事张斌分别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和20万元罚款;对杨红飞等其他十三名时任董事分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万元罚款。同时,中国证监会还决定:认定郭家学为市场禁入者,自宣布决定之日起,10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文/本报记者 韩红刚 图/李强 城市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