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盛润A破产倒计时:董事监事纷纷辞职谋生路
2010-03-04 08:58:15 · 30次点击
□ 本报记者 贾 丽
在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的重组概念愈演愈烈之际,*ST盛润A(000030)却相当低调,并不像其他ST公司重组绯闻不绝于耳。
已经被债权人要求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ST盛润因其宝贵的壳资源是否能焕发新生?然而,与重组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是,*ST盛润A股价以其壳价值重估在二级市场不断演绎着过山车。
几大高层相继辞职
刚刚在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节骨眼上的*ST盛润A,近日高管的相继离职引起外界无限猜想。
记者联系到*ST盛润A董秘余德山,他对此并没有明确表态。他向记者透露公司积极奔走寻找重组方,但是无果。
2009年8月21日,*ST盛润A公告称 监事许召君女士因工作变动辞去公司第六届监事会监事和监事会主席职务。
不仅监事会主席离任,就在一个月前,*ST盛润A监事会同样收到监事陈虹女士因工作变动辞去公司第六届监事会监事职务的书面辞职报告。这一些列的高管辞职举动直接导致*ST盛润A监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3名。
巧合的是,*ST盛润A董事会于许召君辞职的前两天刚刚收到董事丘晓彤先生和谢衡先生因工作变动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职务的书面辞职报告。
如果仅仅以工作变动来解释几位高管相继辞职的原因,那么未免变动的过于频繁,理由显然也不够充分。
早期随着深圳市的国企改制,深圳市莱英达集团成为*ST盛润A控股股东,目前持有*ST盛润59.82%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丘晓彤、谢衡和许召君均来在*ST盛润A大股东莱英达集团。谢衡担任莱英达集团投资发展部副部长,丘晓彤担任莱英达集团综合管理部部长,许召君担任莱英达集团财务部部长,三者均在在股东单位深圳市莱英达集团领取报酬。
而此番高管的相继离职,是大股东欲有意舍弃*ST盛润A还是在重组的过程中另有打算?
控股股东深圳市莱英达集团原是深圳市国有独资企业,其经营范围是投资兴办实业,进出口业务,房地产开发经营。通过早期的资产重组和产业转型,发展成电子通讯信息产业和科技饮水产业为主,工技贸相结合的企业集团。
随着沈阳慧荣实业有限公司获得实际控制权,莱英达集团转变为民营企业,沈阳慧荣实业和自然人郭涛成为*ST盛润A的实际控制人。
此前因为一场债务纠纷案,控股股东莱英达集团持有的19140万股股权险些被司法拍卖。*ST盛润A一度面临易主局面。
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莱英达集团对其旗下*ST盛润A的重组动向早就表露,原莱英达上市公司下属亏损企业众多,规模不断缩小,壳资源宝贵,会想办法保住*ST盛润A。”
对于股东层面的动作,余德山表示:“莱英达集团是公司大股东,具体他们层面的考虑我们还不清楚,但是并没有得到过相关指示。”
申请破产重整为重组铺路?
虽然*ST盛润A在重组方面绯闻甚少,但是也初见端倪。
因为2007年、2008年连续亏损,ST盛润去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自其所持有的唯一收入来源深圳嘉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被拍卖后,近年来*ST盛润A已无主营业务,严重资不抵债,而高额债务又使得亏损一直在继续。
被一场官司夺去主业的*ST盛润A发布中期业绩预亏公告显示,由于公司短期借款仍然高达4.62亿元,造成公司财务费用仍然较高,预计公司2009年中期经营业绩亏损1500万元左右。如果本年度继续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
目前,*ST盛润A仅通过清欠盘活来维持公司的日常经营,长、短期债务偿还压力较大,且有大量担保债务被诉讼,如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将直接影响到其持续经营。
*ST盛润被债权人要求进行重整,7月6日公告称,从大股东处获悉,公司债权人深圳市兴雅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公司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深圳中院提出要求公司进行重整的申请,深圳中院正在依法审查是否受理该案。
据了解,兴雅居公司与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于今年5月7日签订债权转让协议成为*ST盛润债权人,申请*ST盛润重整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重整使公司恢复持续经营能力,从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余德山告诉记者:“我们目前在做的只能是配合债权人进行破产重整。”
然而*ST盛润A是否被受理尚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法院最终不受理本案,公司将不能进入重整程序。即使法院受理此案,进入重整程序,能否重整成功将具有重大不确定性,如果重整失败,公司将直接面临破产清算。
目前,*ST盛润A尚未收到深圳中院任何法律文件。
无论如何,不重组*ST盛润A始终是无法逃脱破产的命运。
上海本地一位研究企业破产重整律师刘丹芳告诉记者:“由于重整计划的申请和受理、计划的制定等,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周期比较长,如果债权人、债务人或其他人对是否重整有不同的意见,还需要协商。”
此番向法院申请公司破产重整的债权人是深圳市兴雅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则极易引人遐想。
“如果破产重整完成后,上市公司成为变为净壳,会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对于持续亏损、身处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来说,重整不只是确保求存的机会,也是保壳的手段。”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教授、破产法专家邹海林曾指出:“尽管我们在亏损上市公司整改过程中,运用重组这样的一种运作模式来改善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但是目前没有重整这样的司法程序制度的经验。”
看来*ST盛润A需要走的路仍然很长。
重组无实质性进展 奔走寻找重组方
虽然已经完全是一个空壳的*ST盛润A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以及股权重组尚在进行之中,然而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余德山无奈表示:“重组目前没有实质进展,公司也在积极寻找重组方,目前还没有重组方透露出意向。”
*ST盛润A方面称,通过多方努力,去年年底已完成股改,为重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公司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财务顾问北京中和应泰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继续努力推进公司的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工作。
目前*ST盛润A也接触了几家有意向的重组方,虽未达成任何口头和书面协议,但其称,相关各方一直力争公司在重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图改善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然而借款或担保款、代付款等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截至2009年3月,*ST盛润A总资产1,766.19万元,负债总计高达17亿。也有分析人士指出:“*ST盛润A负债高达17亿多元,成为重组的主要障碍。”
虽然重组暂无实质性进展,但是*ST盛润A由于其资产重组的魅力饱受投资者的青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