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资金需500亿 汉长安城保护亟待模式创新
首页 > 资讯 > 陕西

保护资金需500亿 汉长安城保护亟待模式创新

2016-03-11 09:04:15  ·   4285次点击

 

 

转播到腾讯微博

 

抵京前,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集体调研了汉长安城遗址。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西安市政协主席董军认为,居住在汉长安城里的群众因为保护大遗址而贫穷,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未央宫前殿航拍图

  西部网讯(特派北京记者 敬泽昊)“(汉长安城)大遗址是得到了有效保护,但生活在里面的群众,长期因为保护大遗址,发展受到限制,生活不能和其他地方比,这个是个大问题。”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西安市政协主席董军说。

  在担任西安市政协主席之前,董军曾担任了4年西安市市长。在他的任期内,汉长安城遗址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申遗成功,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虽然只是列席人员,但他还是利用一切机会,为汉长安城发声,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不能让辖区内的百姓因为保护文物而贫穷。

  申遗区三个月内搬完所有村庄和企业

  和董军的观点类似,曾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也认为文化遗产保护要惠及民生,让当地民众感受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这样民众才会真心实意地保护它、传承它。

  早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就以提案的形式呼吁在陕西和河南创建国家文物保护特区。按照他的设想,可以通过大型遗址公园和文化遗产园区的建设,来改善当地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由此带动周边可建设用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当地民众直接受益,并“反哺”大遗址保护,从而实现共赢。

  四年之后,中国第一个文物保护特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便宣告成立。5年时间保护区内恢复汉代道路20余公里,完成未央宫前殿、西安门、西城墙等162处文物本体展示工程,清理垃圾320万立方,新增绿地1.2万亩,栽植树木3万株,并在三个月内完成了申遗区9个村3379户和1300多家企业的搬迁工作……

  汉长安城城址区保护资金至少需500亿

  虽然效率很高,但保护文物的开支却超出了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的承受范围。在抵京前,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集体调研了汉长安城,许多委员在了解了现实困境后,也表示愿意通过政协的渠道,呼吁国家出台有关政策来破解大遗址保护面临的困境。

  那么汉长安遗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李晓东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推进难,目前保护的面积仅占到汉长安城城址区的六分之一,很多叠压遗址本体的村庄需要整理或搬迁,但搬迁和安置群众的难度极大,使进一步保护进退两难。

  二是统筹协调难,汉长安城遗址在国内外文物保护史上都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面临区内文物遗迹保护,遗址保护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衔接,保护区内村民安置和生产生活保障,遗址区基础设施完善等诸多问题,且涉及土地政策、文物保护政策等多个方面,统筹协调难度极大。

  三是财政负担重,仅未央宫遗址申遗工程涉及的各项费用就已经达到了130亿元,而根据测算汉长安城城址区(36平方公里)整体保护资金按保守估计就需500亿元左右,对于西部欠发达的陕西省、西安市是难以保障的。

  将大遗址保护利用纳入“一带一路”战略

  在两会期间,多位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还就此事进行了多次的商讨。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王二虎认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如今已不单是文物保护的问题,而是该如何开发的问题,既保护大遗址还能让生活在里面的百姓受益。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认为,类似汉长安城这样的遗址,需要一个特殊的体制、制度和组织来保护。住陕全国政协委员任勇补充道,要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来推动汉长安城保护。

  经过群策群力之后,在李晓东最后递交大会的提案里,提出了三点对策:

  一是成立高级别的中省协调机构或大遗址建设特区。

  二是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主导,将汉长安城遗址区纳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范围,并以国家相关专项资金(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提供财政支持。

  三是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汉长安城遗址“古代丝绸之路决策地、发源地”优势,建设“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示基地”,继承弘扬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同步解决遗址区群众生产生活、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

 

下一篇
中航集团副总工:国家大飞机项目中陕西是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