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一跌再跌煤企濒临停产 煤城榆林应对"风暴"
首页 > 资讯 > 陕西

煤价一跌再跌煤企濒临停产 煤城榆林应对"风暴"

2012-07-30 09:54:21  ·   31次点击



 

资料图片
  

炎炎夏日,我国煤炭市场却遭遇着瑟瑟寒冬。尽管煤价一跌再跌,但堆积如山的煤仍少有人问津。作为煤炭资源大市,榆林在这场“风暴”中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面对恶劣的市场形势,是被迫随波逐流,还是主动迎接挑战,煤城榆林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煤价“跌跌不休”,煤城如何应对——榆林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查

7月18日,海运煤炭网指数中心发布最新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本期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为641元/吨,较前一期下降11元/吨,环比跌幅1.69%,跌幅较之前有所收窄,但较去年同比下跌达23%。

事实上,这已经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连续第十一个星期下跌了。

面对“跌跌”不休的煤价,处于生产上游,煤炭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47%的榆林市,情况又是如何呢?该市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这次“市场风暴”?

价格低没销路 许多煤企濒临停产

7月15日下午4时许,榆林市榆阳区鑫源煤矿矿长姜苗望了一眼办公桌上的电脑监视器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监视器显示,煤矿门口空荡荡的,一辆来拉煤的车都没有。他无奈地说:“昨天一天也只卖了2车末煤,416吨。而我们煤矿一天的煤炭产量就在三四千吨,90%都剩下了。”

姜矿长告诉记者,原来形势好的时候,煤矿每天产多少卖多少,根本不愁销路。即使到了今年2月中旬,每吨末煤还能卖到640元。但现在末煤价格已经跌到了每吨400元,还是卖不出去。从5月下旬开始,煤矿逐渐出现积压,如今已有2万多吨的末煤堆积在煤场。他说:“煤炭堆积超过2个月就存在自燃的风险,我们煤场下面堆积的已经到期,但就是卖不出去,快把人急死了。”

为了应对恶劣形势,鑫源煤矿实际上从6月下旬就开始采取措施,逐步减产。“原来是24小时倒班工作制,我们逐步减少了下井人数,现在看来这点措施还不够,矿上已经决定从今天起,每天只生产八小时。”姜苗矿长说,即使这样也只能再坚持五天左右,如果情况不能好转,只能是选择停产。“我们也不想停产,这涉及到近300名工人的吃饭问题,但煤场已经堆不下了,不停产咋办?”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位于榆阳区麻黄梁镇的二墩煤矿。该煤矿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生产的块煤还能销售出去,但末煤基本就都剩下了。煤矿煤场最多只能堆积5万吨末煤,而截至7月14日已经堆了3万多吨,如果形势持续恶化,再过十天半个月,煤矿也就扛不住了,只能停产。他感叹:“现在的煤老板不‘牛’了,红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价格确实有点偏低,是2008年以来煤炭价格跌幅最大的一次。”榆林市工信局工业经济运行办主任杨晓明说。据他介绍,2008年时秦皇岛的港口煤炭价格是每吨840元,价格最高时甚至能达到每吨1000元以上,但现在已经跌到了650元以下。和秦皇岛港处于煤炭市场一线不同,榆林处于煤炭生产的最上游,因此煤炭价格说的是坑口价格。他认为坑口煤炭价格每吨在550元到600元比较合理,但如今实际价格在400元左右。他说:“全国煤炭价格是去年12月开始下跌的,但因为榆林处于市场的最上游,有个反应滞后期,所以直到今年5月才体现出来。4月份的坑口价格还是530元每吨,到5月就跌到了490元,6月进而跌到了400元。”

杨晓明坦承,因为价格低、没销路,现在神府地区的一些民营煤矿已经出现停产现象,即使是大型国企,也存在减产问题。“据我们了解,陕煤集团所属的张家峁煤矿年产量是400万吨,但今年前半年只产了100万吨左右,明显是受到了市场的冲击。如果这种局势继续,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限产保价’。”

需求减少 产能过剩致煤价连跌

曾经风光无限的煤炭产业,为何今年如此步履维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煤炭业在炎炎夏日早早步入了凛冽寒冬?

“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牛克洪认为。

第一个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低迷,影响了中国外向型企业的出口,这些企业的发展放缓,用电量因此下降,进而影响了用煤量。

第二是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现在宏观经济增幅放缓,一些行业的用煤需求减少。国内煤炭主要销往四大行业——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业,其中电力占50%-60%。具体到这四大行业来讲,这两年火力发电有所透支,此外,今年以来,南方有充足的水,挤压了火电市场,这些原因造成了火电增幅不大,以至于煤炭量的需求降低。钢铁去年的产量达到了高峰,接下来发展可能会放缓;建材的发展在缩小规模,水泥以及其他需求也在减少,所以煤炭需求也相应地减少;化工市场这两年来竞争激烈,很多与化工相关的行业需求量在降低,对煤炭的需求虽然在增加,但增幅已大大降低。受宏观政策影响的另一大原因是能源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国家要求高产耗煤行业要完成碳排量指标,耗煤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而技术改造之后,这些企业的耗煤量在相应减少,这些都会对煤炭的产量造成影响。

第三大原因要从煤炭业自身来讲,这几年煤炭业的效益比较好,各行各业都进入了煤炭业。煤炭业的投资额也逐年大幅度上升,“十五”期间全国煤炭业累计投资总额是2253亿元,而“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额是12489亿元,增加了5.54倍,相当于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此外,这几年通过小煤矿改大煤矿,比如原来产能是60万吨,现在发展为100万吨,或者更多。改造以后这些煤矿的产能在增多,它的产能到了逐渐释放的时候。再加上今年以来进口煤的产量增幅不小。而国内煤炭价格高于进口煤,这也降低了企业购买国内煤炭的欲望。今年1月至5月,我国进口煤炭11272万吨,同比增长67.8%,每月进口煤数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足以改变国内沿海煤炭市场的供求形势。

第四大原因,中国这几年鼓励发展新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尽管发展规模不大,但是处于迅速发展的态势。相对来讲,新能源开发产生的电能,挤压了火电的一部分市场。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对于能源调整是一件好事,但对煤炭业来讲是一个挑战。

牛克洪说:“以上四大原因中,需求降低和产能过剩,是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原因相互影响。正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使煤炭库存增加、煤价降低、市场滞销、部分煤炭企业陷入困境。困难企业主要是两类,一是产业单一,没有别的替代产业,只依靠煤炭。这些企业生产成本较高,煤炭品种不是很优,煤炭储量、煤炭开采成本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造成煤炭产业单一,煤价下降,对这些规模不大的企业造成困难。第二是一些有实力的煤炭企业把大量资金投资到其他领域,对煤炭投资的暂停,造成了煤炭生产滞后,最终造成整个产业资金链的紧张。”

面对危机 榆林积极应对

“榆林的煤炭产值占到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7%,因此煤炭价格下跌对榆林经济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以去年的煤炭产量2.8亿吨计算,今年每吨煤价哪怕只是跌100元,榆林的煤炭产值都要减少280亿元!何况现在跌幅已经超过100元。”杨晓明说。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确保年度工业目标任务的完成,4月16日,榆林市政府当机立断,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意见共提出三项重要举措,力图全面释放传统优势产能。这三项措施是:一、实行载能企业电价奖励。对规模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地方或地方控股电石、铁合金、金属镁、玻璃、水泥等生产企业,每度用电奖励0.03元,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按1:2的比例承担。二、暂缓收取兰炭价调基金。市财政局和物价局对全市境内所有兰炭企业,暂停征收2012年第二季度的兰炭价调基金,力争使目前建成的60万吨兰炭项目全部启动生产。三、对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市政府对2011年10月1日—2012年3月31日之间获得的流动资金贷款、新增产能项目和新开工固定资产项目贷款的市属国有企业进行贴息。企业贷款贴息金额按人民银行当年基准利率计算,贴息总额原则不超过500万元,企业只享受一次贴息,贴息资金由市财政列支。

“这三项措施原计划都只在第二季度实施,但后来考虑到实际情况,市上又延续到了今年年底,市财政总投入将达到1亿多元。”杨晓明告诉记者。

三项措施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榆林市给省政府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暂缓征收兰炭价调基金后,4月份该市完成兰炭产量183.2万吨,释放产能较去年同期净增46.2万吨,减轻企业生产成本4580万元;对载能行业实行电价补贴后,拉动企业用电4080万度,共拉动总产值增加10亿元;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予以贴息后,4月份亏损企业较3月份减少20户。1—4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9.8亿元、增长25%,增速较第一季度上升4.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较第一季度上升0.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出现回升向好势头。

实际上,省上对榆林市保持经济增长活力问题也很关切。6月7日,李金柱副省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榆林市经济稳增长具体措施。会议指出,榆林市重点要在出煤、用电、促销三方面下功夫,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要在国家出台经济稳增长政策的同时,抓紧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保证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完成,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提前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力求实现与国家政策的无缝对接。此外,对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融资、用地、水源等问题,要用创新的方式予以解决。7月20日,李金柱副省长又在榆林市主持召开了煤炭保产促销和抓用电座谈会。他强调,榆林作为能源大市,要认真分析研究市场形势,坚定信心,加大管理创新,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榆林上半年主要抓产能释放,下半年则重点抓以销促产。后半年,随着中央、省上各种保增长措施的出台,加上秋冬季节是传统的煤炭销售旺季,因此我们预测后半年总体经济形势将呈向上趋稳的态势。”杨晓明说。(记者 姚志伟)

下一篇
西安交通事故司机肇事逃逸 受害人可得救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