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受访者相信食品安全 近6成要求管理部门负责
2011-07-11 09:23:12 · 31次点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可最近在全国各地重拳严打伪劣食品之际,“重庆5个养殖场用奶粉养猪,三聚氰胺最高超515倍”以及我们身边著名企业雨润集团下属渭南生秦公司的问题猪肉仍流向市场等事件,再度让人们对食品安全揪起了心。
联想近期瘦肉精、塑化剂等层出不穷的事件,百姓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遭遇空前威胁。那么,我们该怎样让自己和家人吃得“安全”些,您认为花高价买高档食品,就能买来食品安全吗?近日,对华商网网友的调查显示,59%的被调查者表示:“食品安全应是国家管理部门的事情,不应该让消费者买单。”
■有多担心?
仅2%受访者“相信大部分食品仍然是安全的”
在“您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是怎样的?”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比较担心,至少不会再买曝光的食品了”,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对于什么食品都有怀疑”,11%的被调查者选择“比较担心,但有时会买曝光食品”,而选择“相信大部分食品仍然是安全的”的被调查者仅占2%。
尽管国家七部委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推进食品安全法顺利实施,不过这举措似乎并没有怎么增加大众的信心,在“此举会增加你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吗?您的信心指数能增加多少?”的调查中,仅有10%的被调查者选择“会,增加80%”;而将信将疑的较多,选择“有可能会,增加50%”和“看情况吧,增加20%”的,分别占到被调查者的7%和22%;选择“只是口头的政策,信心不增加”的占了大头,占到被调查者的61%。
显然,当风险来袭的时候,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如何让我们对于食品安全重新树立信心,或许已经不只是一纸通知就能解决的问题,何时推出一系列的组合拳成为新的期待。
■有多揪心?
九成受访市民盼望能够吃得更安全
而在“为了家人吃得更加安全和健康,您会采用哪些办法?”的调查当中,采取听天由命态度的被调查者占比10%,他们选择“不会采用什么办法,反正大家吃得都一样”。
当然更多的人也希望改变目前的状况,不过公众对于高档市场、正规厂家食品的信任度已明显下降,选择“以后会去高档市场选购正规厂家的食品”仅占18%;而46%的被调查者“会选择更加安全、生态的食品”,不过目前看这一选择更多的只是一种意愿,毕竟安全和生态的标准都难以明确;而“会选择‘直投’,比如自己种菜、养猪”的被调查者也有26%,但是就现阶段来看,此种方式的可行性仍有待商榷。
安全食品在哪里?相信每个市民都在问这样的问题,即使高档商场、名牌产品风险同样不见得小,“直投”的方式显然不适合大众,而选择生态食品或许只是一种美好期望,即使是那些“不会采用什么办法”也只是无法可想,只能寄希望于群体选择。
■有多闹心?
近六成被调查者认为这是管理部门的事
相对来说,为食品安全花费更高价格或许更为现实,但被调查者的意愿却显然不同。在“如果让你为食品安全投入比现在多的钱,你愿意吗?愿意比现在多花多少钱?”的调查当中,仅有41%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多花钱,而59%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不愿意,食品安全应是国家管理部门的事情,不应该让消费者买单。”
而在愿意接受多花钱的41%的被调查者当中,对于能够接受多花多少钱,仅有7%的人表示“肯定愿意,可以承担比现在高200%以上”;而有15%的人表示“愿意,可以承担比现在高100%~200%”;而19%的人表示“部分愿意,仅能承担100%以内”。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该由谁来花钱,如果是食品企业应得的合理利润空间,对于市民来说或许也不是无法接受的事实,但是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何杜绝为暴利而作假的食品企业,监管部门这个钱应该更要花得响!
■有多心切?
近八成被调查者建议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
在“您认为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的调查当中,2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生产厂商为追求暴利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而将主因归结为“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不够得力”和“相关法规的惩处力度不够”的,分别为40%和35%;而认为“安全食品的生产成本过高,变相促使厂商使用不法添加剂”的仅占3%。
同样的调查情况也反映在解决之道上,在“您认为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什么?”的调查当中,7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增加作假者成本”,有17%的被调查者认为“食品的生产流程要规范,杜绝作假机会”,此外有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给食品生产、销售厂商合理利润空间,杜绝作假动机。”
对于那些没有流淌道德血液的不法食品厂商,市民的愤慨不足为怪,甚至这种愤慨已经连带到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但愤慨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或许给安全食品以合理利润空间,给作假企业以严惩,疏导结合,才能让食品安全不再成为问题。
本报记者 韩博强 焦媛
如何从根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专家:有必要设立食品安全罪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根子到底在哪里?如何根治这个顽疾?“应把食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时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其重要性不亚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
“我非常赞同这个提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剑朝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社会安全事件。“这不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整个食品供应的流程入手。”“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已经比较完备,但守法、执法问题很多。”罗剑朝说,目前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如果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那么就属于公共安全事件,有必要在刑法上设立“食品安全罪”,以加大打击力度。
“不是法律有漏洞,而是各方面重视不够。”陕西师范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邓红也认为,必须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让生产者、消费者都明晰法律责任,“很多小作坊、黑作坊业主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生产问题食品是违法行为,这是思想认识出了问题。”她建议,必须加大对生产者的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养。“从食品特点来看,有易腐性,有生长周期,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分散性,且消费弹性小、种类多。”罗剑朝认为,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必要从整个产业链入手,建立预警机制、认证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比如,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建立条码机制、追溯制度,“很容易就能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说。
此外,从政府监管角度看,条块分割管理,导致十几个部门管不住一块猪肉,罗剑朝建议应该整合流程,在中央设立类似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机构,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权责明晰。如此一来,可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总结事故发生规律,将管理重点前移,做到未雨绸缪。 本报记者 刘雪涛